这些年来,我们零售业发展的越来越繁荣且火爆,在这期间国内也诞生了不少零售大品牌,永辉超市绝对算是颇具盛名的一个,作为我们生鲜零售业的领军企业,永辉超市在线下零售业中拥有的地位不可替代,如今在很多一二三四线城市都有永辉超市的身影,他也成了不少人解决购买生活所需商品的一大去处,更被大家称之为超市中的巨无霸。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巨头企业如今却也面临着亏损39亿、关店400家的情况,永辉为什么撑不住了?
永辉超市在1995年4月份正式诞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刚开始这也只是一家毫无名气的当地小超市,但在三年的时间里,永辉的经营者就把这家小超市规模逐步扩大,自此之后改名为永辉。从那以后永辉便不再是一家局限于当地的小超市,甚至在整个农贸市场中都小有名气。
直到进入21世纪时,由于福建省提出要将农商改制成为超市,连锁超市也在那时逐渐成为生鲜零售中的主流存在方式。当时作为永辉当家人的张轩松即刻意识到零售业的发展形势可能将就此有所改变,就这样他积极响应形势,也因此成为福建当地第1家走向“农改超”的超市。
其实在永辉发展的那几年,福建当地的零售业竞争并不平淡,沃尔玛、好又多等各类零售业大型企业都是永辉存在和发展的竞争对手,对于肯拼肯干的福建人来说,内卷是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生意常态。
当时永辉当家人为了能够增加竞争力也陆续走访了福建省的其他各大超市,在对对手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张轩松意识到这些竞争对手,虽然某些方面确实比永辉要强,但他们也有着共同的弱势,那就是生鲜零售方面相对缺乏。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这些竞争对手没有意识到生鲜零售也是一个可以创造巨大商机的领域,而是因为对于超市经营来说,生鲜类的产品经营工作相对困难,生鲜本身就属于短时效的产品,如果不能尽快的出售或者是保存不当都有可能出现变质发霉等问题,这就会给库存和损耗带来较大的成本问题,仅仅是这一点就劝退了不少零售业超市想要引进生鲜类商品的念头。
可在张轩松看来,既然其他人不敢尝试,对自己来说就是一大商机,如果永辉想要立足于这个遍地都是超市的地方,就要打造差异化的优势,自此之后张轩松便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生鲜类产品的采购方面,永辉更是联合当地各大农产品基地,与他们达成合作,确保那些运输到永辉的农作物最新鲜且不会断供。
正是凭借着出售生鲜产品这一特色服务,使得永辉在移动超市中脱颖而出,慢慢地他也成为大家颇为信任的一大超市品牌。打下了这一基础之后,永辉也开启了扩张之路,从2002年至2004年,永辉便凭借着每年新开6家门店的速度不断扩张,从2005年至2007年,它的扩张速度达到了每年12家。鼎盛时期,永辉共开了573家门店,这也让他在2023年成功跻身于全球500强企业榜单中,当选国产超市中的龙头老大。
2013年永辉超市正式走上上市道路,此后的每年永辉的收益也非常可观,巅峰时期其市值曾高达1179亿,眼看着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也对永辉越来越信赖,可没想到,紧接而来的就是这家商超品牌发展的危机,从2018年开始,永辉超市便一路走上发展的衰退道路,比如在2023年时永辉超市共关闭了全国20%的门店,去年又关闭了全国7%的门店,仅两年内他们关闭的门店数量就多达400多家,除了门店数量骤减,永辉企业市值也大量蒸发和巅峰时期相比,其市值蒸发了足足800多亿,如今只剩下340亿,净利润更是足足亏损了39亿。
随后永辉超市平台又发布公告称福州市的两家永辉超市也将走向停业。要知道福州这两家永辉门店对永辉发展有着新的意义,他也可谓是见证永辉发展的两家老店,作为永辉商业版图中的元老级店面,如今永辉选择将其关闭,也证明他们的确走到了束手无措的地步。
至于永辉超市为何会有这样的下场并非是受到单一因素的影响,不管是环境的出现导致消费者大量减少还是互联网电商逐步发展壮大、抢占市场,又或者是其他的竞争对手崛起以及社区团购新模式的出现,对永辉来说都是新的冲击和挑战,当然在这种局面下永辉出现业绩滑落的局面很正常,但未必会永远持续,能够在逆境中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仍然可以帮助永辉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