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建设新国家之教育观念——新教育之标准

2023-06-03   守望新教育

原标题:蒋梦麟:建设新国家之教育观念——新教育之标准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诗 音乐: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诗

建设新国家之教育观念作者|蒋梦麟

来源|侯志中语文工作室

新时代的陶行知与“新教育”

陈独秀: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之精神

蔡元培: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

新教育实验的历史渊源——常新,自新,全新

中国处此过渡时代,国民无积极的标准,乏独立之思想,上下疑惧莫知适从。国内外士夫,咸抱教育救国之义。教育之重要,人人知之,可无庸作者多言。兹但论其性质与方法,愿与用思想力者共研究之。

(一)德美英三国教育宗旨之不同

教育为发展个人能力,增进社会幸福之具。讲教育者,当时时将个人与社会两方面记住在心。然后能得持平之学说,即大学所谓明德亲民。明德者发展个人之能力。亲民者明人民之德,增进社会之幸福也。然二者不过为抽象的。对于实际问题,其推行之方法不同。应时势之要求,作特别之方法以推行之。此所以各国教育宗旨有不同也。德国之教育,其宗旨为巩固国防,开浚富源。英之教育,其宗旨为养成政治家与行政者。美之教育,其宗旨为养成有知识的选举人。盖各以社会性质不同,定特殊之宗旨。以德言之,1806年之战,普受大挫,欲恢复国势,不得不整顿国防。此国防主义之所由来也。英之立国以殖民与商务,管辖殖民地及拓展商务,非有大政治家与行政家不办。故其教育宗旨为养成此种人物者也。美国共和国家,其政治良与不良,以选举人之有知识与无知识为新。故其教育以养成有知识的选举人为宗旨。读者至此,请先停读一思,中国之教育宗旨,究以近何种为宜,思定后,再请前读。与作者之意见相比较,或匡不逮,或为同志,则幸甚矣。

(二)中国社会之缺点

教育之宗旨,既当视社会之特性为标准,则于未言宗旨以前,当约略言中国社会之大概。作者对于中国社会现状,多抱悲观,故所见多为恶德。撮其荦荦大者,厥有四端,一曰人民知识之浅劣。吾国普通人民,非惟于共和政体,世界大事,绝未习知。即于日常起居饮食之浅理,一未梦见。居处卑陋,卫生不讲,瘟疫一起,死亡枕籍。推其源,非人民之乏常识而何。二曰人生之微贱。我国生命之贱,几同牛马。一般人民,亦不自知其贱而苟生,凡可苟延贱喘之业,则无不乐操。例如上海之东洋车夫,拉车飞奔,以人作马。不肖之西人,复加以鞭笞,而彼恬然受之。但能多得青蚨数枚,则已心满意足。他如街巷之乞丐,衙署之差役,与夫种种之操贱业者,与牛马何异。人生既贱,社会习惯,视杀死人命,不足轻重。是何怪外人之藐视中国民族乎。三曰无建设的领袖人物。社会之进行也,必赖领袖为之先导。夫舟必待驶,车必待驾,领袖者驾驶社会者也。凡为领袖,必具三种资格。一曰识社会之心理,犹驶舟者之识风向与潮汛也。二曰识群治之天然律,犹驶舟者之识罗盘与地文也。三曰忠诚,此为取信于社会所必需之具。无此,则社会不信任之。其言其行,均无效力。犹驶舟者不忠于所事,则舟中之人,必生疑虑矣。故为领袖者,当抱绝对的忠诚。我国社会中,其有此种领袖人物乎。有之也不过凤毛麟角而已。四曰无积极的标准。此为过渡时之通病,盖过渡时代,旧标准已不足应新趋势之用,新趋之流行,非好学深思者,不能得其方向,犹暗潮流行,不识水性者,勿之觉也。社会受外界之剌激,生一种新趋势。往往存于不知不觉之间。旧者不知不觉而递之。新者之尚感情派,不知不觉而横行。故其结果,则一为消极之违反新趋势,一为消极之破坏旧观念。一为旧势之奴隶,一为新势之牺牲。此其弊在无积极的标准。一般社会,无由循行,此所以造成今日之人心惶惑,罔知适从之时期也。以上四大缺点,实为群治不进之基本问题,以此种社会而欲建设新国家,犹就泥沙之基建设大厦,又何往而不仆哉。欲图积极之进行,舍教育其末由。

(三)新教育之标准

教育新旧一而已矣。所谓新者,不过应时势之变迁,改造教育之方法以适应时宜耳。推行教育之正式机关。以习惯而言,学校可分三种,一曰小学,二曰中学,三曰大学。此三种学校,各当立一标准,使全国一致共图进行。今请略言之,小学为普及教育之机关,使国人具有常识,非从小学教育入手不可。其标准当使生徒具有日用所必需之知识。中学教育则不同,国人既不能尽入中学,则中学校之生徒必为社会之一部分。此一部分必较普通社会稍占势力。故中学生当以培养初级领袖为标准。大学者,为研究高等学科而设,其学生为将来增进文明之领袖。故当以思想自由为标准。三级学校,其标准虽有不同,其最后之目的惟一,一曰养成国家的人民。

(四)学校中之新国家

泛言改革政治,其效必浅。泛言改革社会,其祸必巨。欲图积极之进行,必须有一入手之的实办法。此法为何,曰建设新国家于学校之中。中国之社会,一罪过之社会也。中国之家庭,一罪过之家庭也。以罪过之社会,建神圣之国家,犹设天堂于地狱,恶乎能。此作者所以有学校中之新国家之说也。然此非倡自作者,德意志行之。其成效已卓著矣。1806年,也那之役,德军为法人所歼,种族之亡,危若累卵,乃德人取非希的Fichte之议,建新国于学校之中。不数十年而德意志联邦遂致富强。1870年,普法之战,围巴里,败法军,称雄西欧。至今日以一国之力,几与全世界宣战。吾国人闻之,能不攫然起敬乎。吾国苟行适宜之教育,他日之称雄世界必无疑也。凡国有其特性,甲国之教育,未必适用于乙国。如完全模仿,即不张冠李戴,亦必失其独立之精神。然假鉴他邦,智者为之,当是时也。德处列强之间,强邻环视,不得不提倡国防主义,与吾国现在之情形同也。德国人烟稠密,生活艰难,不得不提倡辟富主义,此亦与吾国现在之情形同也。德国当时人心涣散,公德坠落,兵士专横,未战先走,社会腐败,人各自私,当时非希的所谓罪社过的社会,亦与我国现状同也。德国以此社会状况,倡建新国于学校之说,将青年子弟送入学校。严师督责,启其知识,养其品格,并与社会隔绝,使不染社会恶习。凡中学校之教师,必择其品格高美,学问优长,并具有爱国之观念者。如此办法,待办法,待学生自中学卒业后,已成一独立不移,血心爱国之人民。然后送入大学,一切学科行为,悉听自由。所谓大学自由是也。世界之大学,最自由者,莫若德国。其成绩优美,亦远出各国。此即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也。中国不欲再造则已,苟欲再造,非改订学制不为功。兹采建设新国于学校中之义,与诸君略言吾国应采之学制。

小学之标准,当取增进国民常识主义,作者前已言之矣。兹姑勿具论,请言中学。夫中学者,养成初级领袖之机关也。初级领袖者,即教育总长汤君济武所谓社会中坚是也。非有领袖之资格不足以为社会中坚。此作者进汤君之说而言之也。以此为标准,则现在吾国中学,当善为改革,使合于标准。其最要之目的,当以养成国家的学生为主,曷为国家的学生。曰人生但知有国不知有他也。吾国家族制度太严,于社会之进化有相对的妨碍。作者考察社会一般心理,大凡父母送子弟入学,其唯一之宗旨,为将来学成可为家庭增光荣。吾国历史上之习惯,最光荣者莫若做官,故其良子弟之所欲以报父母培养之恩者,咸以做官为目的。国而无民其能为国乎。欲革其弊,当于学校钏提倡国家主义,使学生等但知有国,不知有他。个人与国家相比,则个人轻若鸿毛,而国家重若泰山。个人为国而生,为国而死。于国有利者,则尽心而为之。国家有难,则舍生以赴之。此种观念贯注于青年脑部,而养成一种充实不可以已之爱国心。此种学生,方有国民之资格。不然,国家岁掷巨币,徒为家庭养私人,政府造贪吏耳,何贵乎有此不祥之学校哉。

中国社会之罪过,作者已于前略言之矣。故欲造成国家的人民,必将生徒与社会隔绝,使不为恶习所污。学校之中,建一理想的国家,其学生即为理想的国民。欲实行此政策,须注意下列数端:(一)独立之思力。人之最贵者,莫若思,思为求知识之最要方法。不思即无真知识,然思尤贵独立。大凡教习授课,最下者,徒使生徒记忆而不使领悟,次下领悟与记忆并行之。下者但讲解明了,使学生易于领悟。上者使学生能思。最上者使生徒有独立之思力。所谓独立之思力者,教慢但授生徒以思想之法,使之自己想出道理,不求他人而求领悟。凡为领袖者,必具有此种能力,不然,将来必不能为社会之先导也。(二)健全之体力。中国学生,将来出而为社会任事,其责任较他国学生倍徙,若无健全之体力,其能负此重任乎?且国势积弱,强邻环视,苟一旦国有大难,咸须舍身救国。故以国防而论,体力更为重要。(三)严整之训练。中国人之乏训练,为世界先进国所共知,即吾国人,现亦稍稍觉悟。街上共行,步伐不齐。车站购票,拥挤窗前。立则弓背,坐则曲腰。此非乏训练而何?二人对谈,声满全室,三人共处,声溢户外。他人被扰,于我何干。此非乏训练而何?他如起居不常,饮食无节,昏沈颠倒,几乎若牛马矣。学校之中,视此种恶习,当如传染病,极力防止。务使养成一种庄严有秩序的国民。

爱国心当为无上之美德,凡中国之新国民必具是,无此则为家族之私人,非国家之国民。爱国心既具,必复独立之思力,健全之体力,庄严之人格,加以学校中所应教之科学知识,优美性情,则方成二十世纪之人格。此吾国教育家当持为标准者也。

中国当此危急存亡之秋,国防问题,实为首要。然欲解决此问题,非养成一种新国民不可。非将学生与旧社会隔绝不可,此作者所以主张严格的中学也。此种学校养成之学生,将来应世,足以为社会之领袖。入大学可以享学问自由之幸福,造成从心所欲不逾矩之人物。中国将来文明之进步,其此是赖乎。

(五)新国家之观念

个人无观念,则其人虽生犹死。国民无观念,则其国虽存犹亡。观念高者,则为大人。观念低者,则为小人。孟子所谓养其大体者为大人,养其小体者为小人即此意也。夫国亦然,国民而有高尚之观念也,则其国虽小犹大,反是则其国虽大犹小。所谓民国高尚的观念者,爱国之观念是也,无此,即为卑下之观念。虽然,空言爱国而无方法以达之,爱国两字,一空架而已,一死体而已。所谓真观念者,必具有活泼动作之精神,国民以此而生,以此而死。凡一切行为思想,皆依此真观念为标准,欲养成此种活动的观念,第一当知个人为民族而存立,第二当养成无我之领袖资格,第三当养成知识与道德调和之个人。以此三事,作求学行事之标准。时时思维省察,久而行之,想象之中,自有一活动的观念出现,此即作者所谓新国家的观念也。中国将来在世界之位置如何。以国民能有此观念与否为断,苟国民能具此活动的观念,则中国无量之幸福,即在是矣。

(原载《教育与职业》第5期,1918年4月)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生命叙事集锦|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向上成长,向新而行,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营造书香校园|美文案例集锦——阅读改变人生,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