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这样的学校我佩服!

2023-11-21   守望新教育

原标题:李镇西:这样的学校我佩服!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这样的学校我佩服!

原创|李镇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来源|镇西茶馆

学校研发卓越课程,加强艺术教育,不但解决了学生厌学、辍学问题,而且学生的习惯变好了,精气神提升了,综合素养提高了;不仅没有影响文化课的学习,相反还有促进作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连创新高。——李镇西

何 轲:心中有梦想,脚下有远方

深耕静宁新教育,共创果乡好未来——新教育·静宁县三年帮扶行动首次公益活动圆满结束

这次我以新教育人的身份赴甘肃省静宁县义务支教。

去静宁的交通不是太方便,我傍晚着陆兰州机场,然后是近四个小时的车程,抵达静宁县已经是深夜。

虽然在静宁只待了一天,我却收获了许多感动。

在静宁二中的礼堂,给全县的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讲了一天故事。上午围绕“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并结合目前的热词“数字化”“高质量”给老师们讲了我理解的好的教育;下午,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讲了“职业认同”的话题,勉励年轻教师——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发现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

上午,老师们还比较拘谨,虽然一双双眼睛都那么专注地凝视着我,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某种可能是出于礼貌的内敛;下午,老师们完全放开了,从头到尾,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当然,还有老师们泪水不断。我忍不住问大家:“中午你们吃了什么啊?下午变化这么大。”结束后梁局长说,估计老师们有50次掌声。当然,我心里很清楚,不是我讲得有多好——当然,我讲得也不算差,而是我的讲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对教育,我们有着共同的热爱和理解,我说出了他们想说而没有机会说的话。所以,与其说他们为我欢笑、鼓掌和流泪,不如说是在为自己欢笑、鼓掌和流泪。

走出礼堂已经五点过了,在极富书生气质的梁斌局长的陪同下,我来到宁静三中参观。

一走进学生活动中心思齐楼,我就被一阵欢快的民乐演奏吸引了。走进一间大教室,大概上百个穿着校服的孩子,正在在一位老师的指挥下演奏《春节序曲》。这些孩子看上去就是从农村来的,但演奏起来,却有模有样,而且都非常投入。

校长告诉我,他们学校94%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然而,我眼前这些孩子,虽然模样上还有些乡村气息,但他们正在演奏的《春节序曲》已经很专业了。

来到一个演出厅,我看到的俨然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交响乐团。这是学校的管弦乐队,孩子们正在演奏世界名曲《跃上新的地平线》,气势磅礴,极富感染力。我用手机拍下了孩子们演奏的全过程。演奏完毕,我忍不住给他们鼓掌:“太棒啦!”

我问孩子们:“以前学过乐器吗?”他们都摇头。我说:“我刚从日本考察教育回来。日本的中小学也有类似的社团,他们叫‘俱乐部’,但是,我看到的日本几所学校的俱乐部学生的活动,比你们差远了!”

又经过一间教室,我听到了《在北京的金山上》的旋律,进去一看,是一位美丽的舞蹈教师正带着孩子们在练习舞蹈基本功,她婀娜柔美的体态后面跟随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翩翩起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旁边不远,是一间声乐练习的教室,一位女教师正弹奏钢琴,一排排站着的孩子正在练习发声。我继续往走,看到绘画的孩子,习字的孩子……

静宁三中地处城郊结合部,目前在学生2749名,其中农村学生占96%;留守儿童248名,低保、特殊救助学生145名,单亲、离异家庭学生104名,孤儿、残疾学生20名。原是一所薄弱学校,备受社会质疑、家长排斥。

是新教育实验改变了静宁三中。何轲校长和现在继任的袁校长结合新教育实验,通过书香校园、共写随笔、理想课堂、卓越课程等行动……走出了一条由弱变强、由强变优的发展路子。他们的主要行动有四项:营造书香校园,开启师生读书工程。师生共写随笔,开展新教育生命叙事。构建理想课堂,焕发课堂生命活力。研发卓越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为了让农村孩子将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自信从容有尊严地生活,2015年开始,何轲校长决定加强艺术教育和社团活动,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艺术课程。学校每天中午安排10分钟音乐伴写字,全校学生在古典音乐伴奏下共写中华诗文,七年级每周还开设一节书法课,做好艺术教育普及工作。

但这在当时却遭到很大的阻力。因为在许多人看来,分数才是“硬道理”,追求应试教育才是“正道”,让娃娃学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没用!况且农村孩子,一点音乐基础都没有,从零基础开始培养,谈何容易!

但何校长没有动摇,更没有退缩,继续探索符合农村孩子特点的艺术教育。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研发校本课程45门,先后开办乐团17个,让学生人人有特长,个个有才艺,生活更有趣,生命更精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学校在2013年组建教师乐团之后,于2015年创建学生管乐团,2016年又创建学生民乐团。几年来,学校的艺术教育成就斐然——

2017年以来年年举办新春音乐会。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组建17个学生乐团,有1700名学生加入乐团学习。学生乐团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中小学艺术展演,均获大奖。2017年8月,静宁三中晨曦管乐一团参加大连首届国际管乐艺术节,得到了专家和大连市民的一致好评。2018年5月,晨曦管乐二团赴上海参加“中华杯”中国第十二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荣获优秀乐团(二等奖)。2019年5月,晨曦管乐三团赴上海参加 “中华杯”中国第十三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荣获示范乐团。截至目前,学校有10个乐团1000多名学生顺利毕业,全部考入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在学校乐团的基础上组建了各自的乐团。已有5个乐团400名学生参加高考,几乎全部升入高等院校,进入高校乐团,其中考入音乐学院的有10名学生。

令人信服的是,新教育实验全面提升了整个学校的教育品质。学校研发卓越课程,加强艺术教育,不但解决了学生厌学、辍学问题,而且学生的习惯变好了,精气神提升了,综合素养提高了;不仅没有影响文化课的学习,相反还有促进作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连创新高。学生由要求转出变为要求转进。学校荣获“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甘肃省文明校园”称号。2023年10月20日接受全国文明校园专家组测评,分数名列平凉市第一。

其实,几十年来,我见过太多大城市名校的管弦乐团,学生们高水平的演奏我见多了,按说我不应该有什么惊讶的。但从没像静宁三中孩子们的演奏令我震撼!因为这都是农村孩子,之前从没学过乐器。如今却能演奏中外名曲。

说实话,那些大都市名校管弦乐团的孩子,大多出生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父母从小就带孩子去学习管弦乐。学校不过是按艺术特长生招收这些孩子而已,然后集中起来训练演出。因此,孩子的音乐特长是其父母培养的,基本上和学校无关。当然,我说的是孩子的“艺术特长”与学校没多大关系, 并不是否认学校的提升作用。艺术特长生进校后,学校进一步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比如在许多平台展示,这都是学校的作用。但静宁三中94%的孩子都是标准的农家子弟,父母都是农民。他们的艺术特长,全是进了学校从零开始培养起来的。而且人人都会一门艺术特长,这样的学校,我佩服!

我想,每一位孩子,一辈子都会感谢母校的。

【新教育•聆听窗外声音】苏州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莅临静宁开展专题讲座

https://mp.weixin.qq.com/s/ldsP-vMCWXhAvakp9L54FQ

抓住关键的人,做好关键的事——纪实与回眸:“新教育·新管理”静宁研习营活动

“苹果谷”课程向未来——乡村学校教育乡土化的探索

甘肃静宁:牵手新教育,逐梦幸福路

2023年11月16日

从兰州飞往上海的航班上

来源|镇西茶馆。编辑:守望新教育。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程介明:从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长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