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民们》
法国大革命编年史
[英]西蒙·沙玛 著
俞敏 祖国霞 译
ISBN:978-7-100-21011-9
一部精彩绝伦的名家大戏
一部感人肺腑的革命史诗
以颠覆性视角,立体展示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以及个体在革命洪流中的命运跌宕与爱恨情仇
西蒙·沙玛在这部充满挑战性、波澜壮阔的的编年史中写道:在法国大革命前夕,旧制度远非奄奄一息,而是充满了活力和能量的迹象。这颠覆了许多传统观点。
沙玛主张,大革命并没有产生一种“公民的爱国文化”,相反,在此之前这种文化就已经存在了。他认为,特权等级对新鲜血液持开放态度,“资本主义贵族”深入参与工业企业,支持技术革新。如果沙玛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路易十六政权的财政危机并不必然会导致革命的结果,相反,是一种在浪漫主义支持下的、对暴力的崇拜引发了一个被偏执狂笼罩的国家的历史巨变。
西蒙·沙玛,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现任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和历史学的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专长于艺术史、荷兰史、犹太人史和法国史。代表作有《爱国者和解放者》《富庶的窘境:黄金时代荷兰文化解析》《犹太人的历史》等。
02
《政治与行政》
——政府研究
[美]古德诺 著
毕洪海 译
ISBN:978-7-100-19615-4
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古德诺的代表作
这本小书旨在表明,法律上的正式政府体制与现实中的政府体制并不总是相同,从美国现有的政治状况来看更是如此。本书还试着指出,为了让现实体制比现在更符合正式体制所依据的政治理念,美国的正式体制必须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古德诺(1859—1939),美国著名的行政法学者、政治学者,主要代表作是《政治与行政》和《比较行政法》。
03
《新伦理学(第三版)》
王海明 著
ISBN:978-7-100-20950-2
作者历经22年的呕心沥血而完成的原创性专著
本书旨在使相互排斥的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结合起来而成为伦理学体系结构的三部分,使自斯宾诺莎以来伦理学公理化的尝试和追求变成科学,让伦理学最终成为一种如同物理学一样客观必然、严密精确、可以操作的公理化体系,并破解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以来一系列至今仍然令人困惑不解的难题。本书对于每个问题的解析,几乎无不依据中外以往的伦理思想并加上自己的原创性思考,是引文最多的伦理学著作之一。
王海明,现为三亚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教授,出版《理想国家》《人性论》《新正义论》等学术专著多部;其中《新伦理学原理》2021年在罗德里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英译本(全四册)。
04
《社会结构》
经济学导论
[英]约翰·希克斯 著
陈明衡 译
ISBN:978-7-100-23927-1
本书首创了从社会核算角度来观察社会整体经济结构、解读经济学的方法。
本书从社会核算的角度切入,构建分析社会整体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它用事实说明原理。只想浅尝经济学通识的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大量实际知识,理解社会核算体系,读懂国民经济公报。想深入钻研经济学的学生可以在课业初期就掌握学科框架,接受经济科学研究所必需的智力训练。
约翰·希克斯(1904-1989),英国经济学家,二十世纪重要且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一般均衡理论模式的创建者。197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代表作有《价值与资本》《经济史理论》等。
05
《数字技术、政治与决策》
[瑞士]法布里齐奥·吉拉尔迪 著
富瑜 译
ISBN:978-7-100-23616-4
高质量、前沿性,探索数字时代的政治生态与决策新路径
本书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对民主政治三个方面的影响:政治沟通、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通过讨论数字技术如何塑造这些不同的领域,确定了目前达成的研究共识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一个关键视角——问题定义,即找出问题是数字技术、政治与决策三方互动重要的环节。
法布里齐奥·吉拉尔迪(Fabrizio Gilardi),瑞士苏黎世大学政治学系政策分析教授,数字民主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主任。研究兴趣包括政策传播、性别与政治、数字技术与政治。
06
《文学文化学》
文学研究的终结(外一种)
金惠敏 著
ISBN:978-7-100-23002-5
文学如何区别于文化?文学是否终结于文学?
本书作者以当前西方文学理论界之相关成果为进一步探讨的基础,力图深化和刷新我们关于文学与文化关系的既有认识,开显和擘画“文学文化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原理。此外,本书“外一种”部分揭橥并论证了中国西学研究所必然赋有的四种性质,即中国性、比较性、世界性和对话性……
金惠敏,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研究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3部。
07
《思辨读写十讲》
余党绪著
ISBN:978-7-100-23908-0
一本书告诉你:何为思辨,思辨为何重要,如何把思辨作为语文教学改进的突破口
本书共十讲,厘清“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并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原理、策略与方法改进读写教学,讲透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内涵和路径。每一讲后附有教学案例、评论、随笔等,可看作对各讲内容的补充和呼应。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要从改善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开始。
余党绪,上海市特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倡导和探索“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主要著作有《祛魅与祛蔽--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思辨读写》《说理与思辨--高考议论文写作指津》等。
08
《金雀花帝国》
中世纪史名著译丛
[法]马丁·奥莱尔 著
黄艳红 译
ISBN:978-7-100-23383-5
金雀花帝国:一部跨民族的“交错的历史”
七十年的历史预示了三百年的结局
深度描绘金雀花家族的权力盛衰与历史命运
1154年,当来自安茹的亨利成为英格兰国王时,他的家族已经在英吉利海峡两岸占有广阔领地,这个政治体被称为“金雀花帝国”或“安茹帝国”。在帝国存在的约七十年中,发生了入侵爱尔兰、托马斯·贝克特遇刺、第三次十字军、布汶之战、大宪章等重大事件。
本书中,作者将政治事件融入中世纪盛期的时代格局之中,并还原了重大历史场景中的细致画面。从帝国家族内部父子之间的相互诅咒,到坎特伯雷大教堂中杀手和受害者的每一个动作,再到宫廷的旅途奔波和君主廷臣们的玩笑,奥莱尔为我们再现了那个遥远世界中激荡的情感与活力。
马丁·奥莱尔(Martin Aurell),现任法国普瓦提埃大学中世纪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有文化的骑士: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的知识与贵族行为》《中世纪普罗旺斯贵族家族》等。
09
《政治的视野》
第一卷:论方法
第二卷:文艺复兴德性
[英]昆廷·斯金纳 著
罗宇维王涛孔新峰等译
《政治的视野》为当今享誉世界的英国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新近出版的三卷本学术巨著。
在第一卷中,斯金纳在反思和批评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以奥斯汀为代表的言语行为理论,围绕如何理解和解释文本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为思想史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方法论基础。
在第二卷《文艺复兴德性》中,斯金纳集中讨论了作为自由和政府理论的共和主义遗产,考察了13—16世纪,共和主义的德性理论和观念在欧洲的复兴与发展状况……
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 ,1940—),是享誉世界的思想史家、历史学家,政治思想史“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
10
《瓜饭楼藏印》
冯其庸 藏录
ISBN:978-7-100-23456-6
方寸间的艺术史,藏印里的金石缘
本书为《瓜饭楼外集》第3卷,主要收录了冯其庸先生所收集的古玺古印。包括原始陶印、秦汉印、宋元辽金印、西夏印、西域印、明清印及现当代名家印等,反映出先生宽阔的文化视野,其学术价值不可低估。本书还收录了当代三十余位文人篆刻家为先生精心刻制的印作。
《瓜饭楼藏墓志》
冯其庸藏录
ISBN:978-7-100-23077-3
本书为《瓜饭楼外集》第4卷,收录了冯其庸先生收藏的29种墓志。有12种为墓志原石,8种墓志拓本,还有朱书砖刻墓志和陶瓷器物墓志等9种,种类丰富,其中不乏著名历史人物为墓主的墓志或其撰写的墓志,具有一定的书法研究和文史研究价值。
《瓜饭楼外集》共15卷,主要收录冯其庸先生为研究学术问题所搜集的有关历史文物、文献和作实地调查时所拍摄的历史遗迹和史料照片,及冯先生所收藏的珍贵文物、名家翰墨、师友信札、近现代名家篆刻,以及作者几十年创作的书画作品等,是冯先生在文章以外的另一类学术与艺术的综合,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冯其庸(1924—2017),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人。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画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
肯尼斯·克拉克:生活、艺术和《文明》
每日一书
《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
每日一词
《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