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谨奉献于前线抗战为国牺牲之百万将士!”

2024-09-03   商务印书馆

1931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了近百年来最为严重的危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局势急剧恶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1938年,历史学家钱穆辗转香港、湖南、直到云南,来到西南联大任教,教授中国通史。同事陈梦家教授两度力劝钱穆,“宜应时代之迫切需要,为中国通史写一教科书,可使全国青年受益”

从1938年5月起,钱穆利用上课余暇,历时一年,在宜良城外岩泉寺,写出53万字的《国史大纲》。千秋中华,断裂河山,开篇扉页上,他写下,“本书谨奉献于前线抗战为国牺牲之百万将士!”

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史大纲》后,“学者交相称誉,群推为中国通史之最佳著作”。

《国史大纲》辗转传至北平,有人整本抄录,抄着抄着就泣不成声。时评人写道,这本教材使懦夫有立志, 病夫有生气,读之无不热血沸腾

本书也成为当时各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今天分享这本“谨奉献于前线抗战为国牺牲之百万将士”的《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

1.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2.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历史有知识。

3.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报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诿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的之文化自谴。

4.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5.惟知之深,故爱之切。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解,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今国人方蔑弃其本国已往之历史,以为无足重视;既已对其民族已往文化,懵无所知,而犹空呼爱国。此其为爱,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凡今之断脰决胸而不顾,以效死于前敌者,彼则尚于其国家民族已往历史,有其一段真诚之深爱;彼故以为我神州华裔之生存食息于天壤之间,实自有其不可悔者在也。

——钱穆《国史大纲》

更多好书

1.《中华民族的人格》

《中华民族的人格》是张元济先生1937年编著的,书中记述了中国古代八位义士的故事。借由此书,张元济先生希望告诉国人,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豪杰,他们或重然诺,讲信义,或临危不苟,忠肝义胆,甚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2.《红色气质》

如果气质有颜色,中国共产党的气质一定是红色。《红色气质》从《国家相册》已播节目中,精选出一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侧面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故事,改编成图文并茂的图书。二百余张珍贵照片带领读者重回一个个历史现场,与那些在人们眼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先烈英模“相遇”。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骑兵出击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