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尼采和他的哲学,第一印象总是:当你焦虑时,不妨听听尼采的呢喃。
直到昨天看到一位读者朋友这样说:
请开始表演,19世纪普鲁士狂人站在众山之巅如何“喊麦”。
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感觉哪里没对,但又似乎很合理,就很魔幻。
有人说,当一个人孤独且痛苦时,他便会去找尼采。
脑海中又浮现出无数当代打工人的画面。
为什么要找尼采呢?有些时候,尼采很像是当代打工人的“嘴替”。
比如有位读者这样说:
尼采恐怕是哲学史上最毒舌的一个,本书“偶像的黄昏”除了对主要对手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基督教进行猛烈的攻击外,尼采在本书不同的篇目对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等诸多的大家都发起了“群杀”,如果评价历史上最骄傲的哲人,恐怕非尼采莫属。
我们不妨看看尼采在《偶像的黄昏》写下的一些片段:
不知道当代打工人看完后是否有同感。
作为颇有争议的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近百年来,后世对尼采的评论毁誉不一。
尼采的著作对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尼采反对体系哲学写作,而且明确主张:体系哲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在尼采之前的欧洲也有哲理箴言或者哲学散文的写作传统,比如我们所知道的法国的蒙田和帕斯卡尔等,均有哲理短章传世,但像尼采这样成就大气候者,毕竟属于少数。尼采之后,非体系性或者非推论式的哲学写作已成大势,成为主流的言说方式之一。
这本《偶像的黄昏》就是尼采的一本思想著作,他希望能够对永恒的偶像做一番思想上的探究,而事实上也恰恰如此。关于这本书,尼采自己这样写到:
这本小书是一个伟大的宣战;这里所说的探听偶像的底细,指的不是时代的偶像,而是永恒的偶像。在此,就像用音叉触动这些偶像一样,我们要用锤子触动它们。绝没有比这些偶像更古老、更令人信服、更膨胀的偶像了……也没有比它们更空洞的偶像了……这不妨碍它们是最被人们信奉的东西;也有人说,特别是在最重要的场合,根本就没有什么偶像……
最后,有位读者评论这本书:
周围至少有四个人被前面的小短句安利购买了这本,然后没读超过20页。
还是希望当代打工人们能够读完这本小书——你的钱不白花,我们的书不白出,以及,尼采也不白“喊麦”。
此致。
尼采的11句“喊麦”
1.人们很少只犯一次轻率。在第一次轻率中,人们总是做得太多。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又犯第二次——现在,他们做得又太少……
2.我总是希望不要知道得太多。——智慧也为知识划了界。
3.你想同行?还是先行?还是独行?……为了能够有所欲求,人们必须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4.你自助:就会人人助你。博爱的原则。
5.幸福所需要的是多么少啊!一支风笛的声音——没有音乐,生活将会是一个错误。德国人想像:甚至上帝也是唱歌的。
6.我的幸福公式:一个“是”,一个“否”,一条直线,一个目标。
7.生气藉创伤增加,活力藉创伤增长。
8.你跑在前面?——你是作为牧人这样做的吗?还是作为例外?第三种情况是逃亡者……第一个良心问题。
9.你是真实的吗?还是仅仅是一个演员?是一个代表?还是被代表的东西本身?——最后,你也许完全是一个冒牌的演员……第二个良心问题。
10.你是一个旁观者?还是一个动手者?——或者是一个掉转目光的回避者?……第三个良心问题。
11.来自生活的军校。——没能杀死我的东西,使我更加强健。
每日一书
《众神的山川》
每日一词
《新华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