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这个标题的时候我还犹豫了许久,因为提到大推力,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并不是M15S,而是类似DX300MAX、RS8、N82之类的砖头机型,或者类似菠萝系列、H7这样的独立解码耳放,但基于综合考量的话,我作为一个也许能辐射到绝大部分用户的博主,价格必然是考量因素,其次飞傲M15S作为一台开放式安卓机型,在使用体验上的表现也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思前想后,我想把“年度大推力机型”放到中档价位的M15S身上。
M15S作为M15的迭代款,或者说是“上位替代款”,很多方面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比如从接近9K的价格降到了6K+,而且不论是从硬件、体验、还是声音都完全是向上升级,外观设计也融入了飞傲M11Plus以后的设计元素,背部的光影效果十分绚丽且耐看,而且在本身屏幕就很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尺寸和屏占比。高通660这套Soc的使用,飞傲算是已经吃透了,不论是流畅度还是在细节层面的优化都足够成熟,包括一些非常贴心的、针对HIFI发烧友的功能,比如提供了一个下载各种音乐APP的入口,应该是通过飞傲自己的服务器提供的APK,有着较为稳定的下载速度。
一些基础的配置我就简单和大家罗列一下,4G RAM+64G ROM,单9038Pro的DAC,第四代FPGA时钟锁相环技术、2颗日本NDK飞秒晶振、而且还有一套复杂的数模分离供电、散热、以及屏蔽处理,让M15S即便是在不开启所谓外部供电和超级大耳模式的前提下也有着万元内首屈一指级的推力上限和素质表现,虽然总体可能还略接近传统国砖那种“力大声粗”的底子,但声音已经比前代在细腻度上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因此本文也会聊聊它和前代的M15以及自家旗舰M17的一些异同点。
当然了,我个人对M15S最满意的点在于,它不再需要像M17/Q7那样去搭配一个DC电源才能够激发超级大耳模式,就好比万一带出门什么的,谁还愿意多带个和手机电脑不通用的DC电源呢,但PD充电头我相信很多人都备着吧,就即便是单独为M15S配个PD电源,那本身也是一个划算的事情,毕竟PD是目前兼容性最广泛的充电协议——说这个的原因主要还是,M15S可以通过PD电源来直接激活超级大耳模式,达到1200mW级别的输出功率,并且实现脱离电池使用的“台机模式”来保证长期连续使用下的电池寿命。基于这个前提下,我认为M15S在日常的声音上限、超级大耳模式的可用性上、包括单纯推耳塞而言的声音表现,都可能比M17/Q7要更值得优先选购。
平衡
单端
Line Out
还是老样子,输出功率我是严格按照双声道THD+N<0.1%来取值的,而飞傲官方标注的数据是基于1%,会有一定的出入。
M15S的输出上限虽然离M17还有一定距离,但也已经是放眼所有同体积播放器里在输出功率方面最好的那个,也能达到很高的实测动态范围(噪声指标),带负载的前提下能够超过120dB+的话已经不用担心底噪的问题。高阻方面,我很少测同体积播放器在300欧的表现,但M15S是个例外,能够在300欧阻抗下超过100mW输出功率的播放器,按照我这边的数据库来看,至今放眼整个行业也真的不算多。
对于驱动耳塞而言,1W还是3W的功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且基于M15S这种本身失真表现也很出色的机器而言,冗余的功率结合优秀的控制力已经超越了驱动耳塞所需要的能力范畴,剩下的就是看调音的水平、以及厂商是否有自己的审美倾向,而大家知道飞傲的播放器其实还谈不上有一个特别完整的“审美体系”,非要说有的话,还是基于一个相对白开水的基础上存在一些厚薄冷暖的差别,比如老的M15就显然是一个厚声、暖声,而M17虽然谈不上薄,但属于一个棱角清晰、比较冷静的声音。
老的M15我推荐的方向主要是那些有着头戴式驱动需求的人,因为当年他们发布会的时候现场搭配了无数经典型号的头戴,从低阻到高阻、从动圈到平板,而且推出来的那种声音框架不仅是在素质方面很充分、也比大部分的播放器具备着很好的厚密感来搭配头戴,而不是勉勉强强推出一个细狗声儿。几年过去,现在中高端播放器推头戴、甚至是小尾巴去推头戴都已经是一个基本操作了,头戴式耳机的那些新老品牌也愈发注重耳机的易驱性和声音下限的提升,而当飞傲的这项优势被弱化的时候,他们也拿出了一些别的方案来见招拆招。
首先就是超级大耳模式的推出,不论是M17/Q7上的DC供电还是M15S上的PD供电,都能够让飞傲的这一系列机器具备一个类似随身独立耳放级别的功率水准,而且除了驱动头戴以外,近几年静电混合单元耳塞、平板耳塞的兴起,“超级大耳模式”有时候也成了“高上限耳塞模式”,比如我手头的NG Erebus、比如瑞弦家的P0。当年品牌方的人拿P0工程机出来试听的时候,最满意的机器就是两台,LP6TI和M17,但这两台机器可是整整差了四倍的价格。到这里也不得不提到的是飞傲在定价上,不论是出于策略还是哪方面,都具备非常吸引人的点,因为我隐约记得创始人James说过他们的定价总体还是按照物料成本来测算的,但M15/M17系列并不像他们M11/M11Plus那样有明显“狙击”的友商对象,而是更像飞傲一个自立门户的、独立于常见同价位竞品的机器,所以当有人问我咨询M15/M17两台机器时,他们大部分情况下心里的答案是相对明晰的,只是来我这里求一个最后的肯定罢了。
先说结论,即便是上市这么久了,M15S在6K档位而言,不论是推力、素质、还是调音的水平都依然是第一梯队的,甚至是在推力水平方面明显比友商要高一截,这还是建立在M15S具备一个正常便携体积的前提下。此外,M15S比M15在高频部分的处理要更加平顺和细腻、也不会存在部分器乐的过量与失真的感觉,之前的M15在听一些管弦乐器时候的声音形体不够清晰、而且频段有明显拔亮的痕迹,重灾区主要是在铜管的部分,而M15S对于严肃古典曲目的素质表达和器乐的音色表现上是足够全面、且健康的,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价位上唯一在器乐方面有一定“权威感”的机型。
M15S具备非常好的中低频的厚度、以及声场的开扬之感,下潜深、动态足,是那种声线稍厚但不会显得HUFI的底子,是我个人蛮喜欢的那种直白+厚声型的还原向机器,但在人声方面没有明显的润泽度或者颗粒感的加持,接近一个“大白嗓”,同时高频的部分也是那种延展足、细节和、有空气感、有控制力的,但如果从一个现代声的角度来评价,它又没有特别在意高频的亮度增益,而是一个很干净清爽的高频,这一点也导致虽然M15S在高增益的前提下确实能给你很“有劲儿”的声音,但不会在音色上给你那种虚假的高频解析和强烈的数码味,这也是我认为M15S相比M15在调音修养上的巨大进步。而如果你希望M15S的声音不要那么寡淡、多一点润色,建议善用“二次谐波调节”功能,它能够在不影响信息量、动态的前提下让声音变得柔顺、温暖,而且不论是听人声还是器乐,都能够带来正向的音色加成;还有飞傲已经应用很多年的“All to DSD”功能,也能够带来显著的音色调味,也许这些功能也是飞傲不去对播放器本身的声音基底做明显染色的原因之一。
如果还要展开来说M15S的细节功能,那篇幅就真不够了,什么可以自定义旋钮/按键调节的120级音量控制、六种工作模式、石墨烯散热、电池充电优化/保护功能,以及依然保留了2.5/4.4双平衡口并附赠了M17同款的散热底座灯。在6K这个价位段上,从外观、功能、操作、堆料、再到总体的声音水准,虽然M15S是一个低增益模式下也可以做到温和细腻的机器,但如果非要我给M15S一个定义的话,在近一年行业里推出过的所有以“大推力”为主打的机型里,不论价位、不论形态,我都认为M15S是最优秀的那个,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