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DZ4这型号是一个刚刚跳槽的多年老友通过厂家提前就给我寄了量产版,到手听完我也不知道它的具体售价和单元配置是什么,只知道大概率是以动圈为基底,直到南京展会前我才知道这玩意是一个四动圈配置,或者准确的说是3动圈+1被动单元。
这个看似奇葩的配置,既然是用在铄耳身上我倒是还真不奇怪,他们曾经推出过千元内的驻极体静电耳塞、液态硅胶动圈振膜等相对稀有的产品类型,而且铄耳虽然是纯HIFI领域的品牌,在耳机单元方面并不“追新”,也是比较晚才更新静电和平板单元系列的品牌。这次的DZ4目前来看在单元结构方面具备很强的差异化,我一直认为HIFI品牌目前难在“外在卖点”层面给到用户什么新意,DZ4这次的单元结构不仅很有吸引力,其5XX的价格对于用户来说试错成本也并不高,毕竟当年市面上确实出现过声音比较偏科、价格还昂贵的多单元动圈型号。
外在的东西就不多讲了,原配线的用料不错,顺带也夸夸佩戴,内侧的亲肤树脂、外侧则是CNC精雕面板,并且做了半开放的处理,是那种集轻量化、舒适度一体的佩戴,接缝处和开孔的细节处理都做的不错。
“尝试破局”这四个字,送给铄耳,也送给这个HIFI行业。
铄耳先要破的是自己的局,千元档的独奏者已经是三年前的产品,他们虽然中高端的产品口碑风评一向不错,但是对于HIFI品牌来说,“养韭菜”要从便宜的养起,现在三位数的产品卷的也非常疯狂,但做的不错的话也许能分一杯羹、积累积累新粉,毕竟现在提起入门级的产品,铄耳家的东西确实没有太多存在感。破的另一个局,则是在红海市场里如何体现出自己的差异化,铄耳的答案是用新颖的结构、做一个听感流的声音——这副DZ4我一耳朵的评价是鲜活、润泽、很有灵气的声音,素质虽然不低、但绝非是那种一耳朵想告诉你我想在同价位争个T0T1的表达方式。
这两年随身产品并没有什么跨时代的技术革新,但你说行业真的不在进步吗,倒也非也。我相信不止一个厂家尝试过多单元动圈的方案,但最后可能死在工艺或者量产环节,而铄耳的做法是找到了3D打印的龙头企业黑格进行合作,使用高精度一体式3D打印技术,才使得DZ4这么复杂的内部结构得到稳定高效的批量化生产、也保证了更好的一致性表现。3颗6mm钛球顶动圈和1颗6mm被动式低频单元,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常协调、三频的结像风格与能量感很平衡的声音。
即便是拥有一颗被动低频单元,我也认为DZ4也并不是什么动次打次风格的塞子,它的低频确实是量感充沛、下潜够深,但最吸引我的点还是它的低频结像位置拉的很开、鼓声什么的在空间感里的位置足够靠下,导致人声和低频有很好的剥离感,这样一来即便你搭配低频偏多的相关设备(播放器、耳塞套、线材等),DZ4的低频量感再被加强也不会带来显著的掩蔽效应,声音干净的同时具备自然的混响氛围。
DZ4在大部分的前端搭配下我认为都是一个偏流行人声的塞子,而且我一直以来都很欣赏铄耳对人声的打磨,比如独奏者的清丽精致、EJ07M对港台流行的模拟味表达、还有Tape Pro的ACG女声表现。DZ4的风格是介于EJ07M和独奏者之间的,人声结像有一定的厚度、相对贴脸但不舔耳,男女声平衡性较佳、总体而言会比EJ07M显得活泼清爽一些,细密的颗粒感和丰富的气息带来的并不是那种中正还原的人声,而是比较有磁性的、有一定渲染的风格,非常的适合对于人声杂食度要求高、但又不爱寡淡风的用户。
DZ4在高频能量感方面不会很突出,没有什么明显的棱角或者锐利感,器乐的基础明亮度能有保证、但氛围层面并没有营造出很通透的感觉,在极高频方面的处理还是相对保守的。我挺喜欢DZ4对于钢琴和弦乐的表达,会让我想起Togo334的那种感觉,注重流畅度、泛音的衰减行程很充分,而不是注重瞬态和速度感的那种,所以我对DZ4的高频评价是足够的活泼、有乐感,但硬素质层面并不突出。除此之外还有声场的表达,DZ4的声场和结像位置略微靠后、有轻微的头中效应,重包围度、轻开阔感,所以局限住了它听交响和OST的表现,不知道是铄耳刻意为之(因为这样的声场处理很多人都视作为适合人声)还是结构层面带来的结果。
虽然DZ4售价500多、预售价4XX,对于发烧产品来说还是算便宜的型号,但我希望如果你手头能有一个相对具备推力、甚至是大功率的设备来驱动它,阻抗虽然只有12欧、但灵敏度也仅有104dB,在入门级的耳塞里并不能算一个对前端友好的数据,因为往往便携播放器在低阻抗下的声音指标会大幅度劣化、反而更难具备更好的驱动力和控制力。除了拿乐彼P6Pro、艾利和SP3K这样的顶级播放器来测试DZ4的上限外,我发现入门级的尾巴、哪怕是水解2这种功率储备足、动态大的,都没有把DZ4推出很澎湃的声音来。而如果你是以流行人声的听音为主,那么大可不必担心DZ4的驱动问题,它即便没有推开,那种宽松润泽、舒展的两端延展、气息丰富的人声表现,都具备很好的“典型动圈韵味”,而且低频能够进一步发挥出很好的落地感、具备一定的动态上限。我已经强烈和铄耳建议推出4.4插头的版本,目前有人反馈说换线后提升大,平衡口会占很多功劳,毕竟现在入门级播放器的4.4普遍比单端强一整个档次。
如果你是圈党,我认为DZ4是一个今年不可错过的型号,它用多动圈的方式打造出了同价位许多单动圈产品做不到的那种中频密度、厚实感,而且还兼顾了两端延展的表现力,同时又和这个价位卷素质的那些竞品们形成了足够的差异化。如果你本身已经有一定的发烧经验、手头的前端设备素质也过关,想在几百块这个档位买一个好听的塞子的话,我会非常愿意推荐DZ4而非那些目前正在卷素质的型号,它在结构上确实玩出了差异化,但最终让发烧友心服口服买单的,我相信还是音乐性足够好的声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