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上的狼群——二战弱小德国海军同强大盟国海军的殊死之战

2019-06-30   月球观史

希特勒在占领整个西欧大陆之后,接着便想入侵英国。可是英国几百年来一直以海洋战略立国,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相比之下,德国的海军则太弱小了。而没有制海权,是不可能渡海占领英国的。横扫西欧所向无敌的德国陆军,一时间面对英吉利海峡束手无策。

1940年7月到10月,德国空军大举轰炸英国本土,企图摧毁英国的空军力量,以使英国海军失去制空权,从而变得孤立难支。然而,英国人在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表现出了极为坚决的抵抗意志。英国皇家空军英勇奋战,在3个月的空战中,击落了2300余架德国飞机,最终挫败了希特勒的计划。史称“不列颠空战”。

无奈之下,希特勒只好将入侵英国的计划无限期推迟。这时,德国海军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挑战精神。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官邓尼茨主动向希特勒请战,要同强大的英国海军较量一场。

卡尔·邓尼茨1891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柏林附近的格吕瑙。19岁时,邓尼茨加入德国海军,成了一名潜艇军官。1918年10月4日,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邓尼茨指挥的德国潜艇在地中海马耳他岛海域袭击英国运输船队时,被英国军舰击沉,邓尼茨被俘在战俘营中度过了10个月。邓尼茨生性沉默寡言,但是善于思索,意志坚强。他坚信德国只是暂时战败,有朝一日定会卷土重来,与大英帝国再在海上较量一场。邓尼茨苦苦思索着如何在下一场海战中取胜。在他看来,德国的水面舰队要想赶上英国海军的实力,是极为困难的。那么潜艇在战争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还是像以前一样孤零零的去与护航严密的运输船队对阵吗?邓尼茨终日苦思冥想,连看守他的英国军官都觉得他是个怪人。英国看守永远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德国战俘竟然在别人都在向往和平的时候,却偷偷策划着如何在未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英国海军。

不久,邓尼茨获释,他回到德国重新加入了德国海军。凭着埋头苦干和聪明才智,邓尼茨很快从一名初级军官成长为一名高级军官。他历任鱼雷艇艇长,海军总司令部军务助理,波罗的海海军司令官,北海海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等职。1935年,希特勒开始磨刀霍霍准备战争,德国潜艇部队重新组建,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海军的首席潜艇官,从而使他有机会得以实践多年艰苦思考而成的潜艇“狼群战术”。

邓尼茨认为,英国是一个岛国,一切战争必需品和盟国的增援部队,都必须通过大西洋上的航线才能输入英国。要击败英国,关键的问题是切断其海上运输线。因此,德国海军的战略任务是对英国进行商船袭击战和吨位战,大量地击沉他们的大型水面舰艇和运输商船,最终使英国因“失血”过多而不得不投降。进行这种作战的武器就是潜艇。1艘数万吨级的大型军舰建造周期至少得1年,同样的财力物力可以制造数十艘潜艇,而所需的时间仅要1~2个月。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德国短期内就可拥有数百艘到上千艘的潜艇大军,只要每艘潜艇击沉1万吨的英国海军舰船,那胜利就将属于德国。

为了将他的作战理论贯输给新的德国潜艇部队,邓尼茨形象地做了这样的比喻:“你们见过阿尔卑斯山上的狼群吗?见过狼群厮咬的情景吗?狼群在觅食时是分散行动的,以便增加发现猎物的机会。一旦发现了羊群,并不立即发动攻击,而是用嗥叫招来同伴,然后再选择最佳地点群体出击,将羊群全部吃掉”。“因此,敌人的船队就是羊群,而我们的潜艇就是狼。德国潜艇必须集结成群,以群对群,大量地击沉敌人的舰船,这样才能使德国赢得下一场战争!”

邓尼茨很快将“狼群战术”投入训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潜艇部队已将“狼群战术”演练得非常成熟了。

战争初期时,德国主要依靠陆军作战,海军并没有大的任务。因为希特勒一直奉行的是发展大型水面舰艇的计划,潜艇部队发展十分缓慢。到开战时,邓尼茨手里只有57艘潜艇,而适合于大西洋作战的只有22艘,其它潜艇只能在狭小的北海里巡弋。邓尼茨认为,要想真正形成有威摄力的“狼群战术”,至少要有100艘经常用于作战的潜艇,而潜艇总数则需要300艘。不过,他并不气馁,积极地将手中的潜艇部队分成批次,以每批7~9艘的小群体在大西洋上活动。1939年9月4日,德国“U—30”号潜艇在大西洋上用鱼雷击沉英国客船“阿锡尼亚”号,拉开了大西洋潜艇战的序幕。开战的前半年,因为手中的潜艇数量太少,邓尼茨不得不实行单艇作战,将攻击重点指向英吉利海峡和比斯开湾以西,这里正是同盟国大西洋海运航线的汇合点。几度作战,德国潜艇小有收获,“U—47”潜艇偷袭英国海军基地斯卡帕湾,一举击沉英国“皇家橡树号”战列舰;“U—29”击沉英国“勇敢”号航空母舰,都曾轰动一时。可是,真正的“狼群战术”却没机会一展身手。

战争进行到1940年下半年,法国投降,英国凭借英吉利海峡顽强抵抗,大西洋航线因而成了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德国开始实行海上封锁行动,以切断英国从盟国得到战争物资的海上供应线,最终迫使其因无力支持战争而屈服。战局正像邓尼茨先前所预料到的那样,机会终于来了。此时,希特勒也重视起潜艇部队的作用了。在对邓尼茨的战略设想反复思考后,希特勒决心大力支持。他慷慨地把新占领的从法国比斯开湾到挪威沿海的许多港口都划成了邓尼茨的潜艇部队基地,进入大西洋作战的大门全面打开了。同时,德国潜艇生产线也开足马力生产,一批新式的潜艇很快装备到了部队。踌躇满志的邓尼茨下令,德国潜艇部队以8~10艘集成战斗群体,必要时战斗群合并,向英国的大西洋航线大举出击。

1940年9月中旬,一支满载粮食和军火及各种战略物资的护航船队从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港出发,驶向英国西部港口。这支船队代号为“HX—72”,由41艘商船和7艘英国护航军舰组成。在路上,1艘德国潜艇发现了它们的踪迹,立即向周围的同伴发出了召唤。一支5艘德国潜艇组成的战斗群迅速集结,埋伏在了船队所必经的路上。9月21日深夜,当护航船队行至苏格兰以西海域时,进入了德国潜艇的死亡包围。40多艘的英国船队组成了一个前后间隔550米,左右间隔900米的长方形横向队列。7艘护航军舰正前方1艘,船队的4个角各1艘,距船队方阵最后一排商船200米处还有2艘,形成一个马蹄形防护阵形。德国潜艇以四面各1艘的队形逼进,王牌潜艇“U—47”则悄悄潜入了船队里,准确地在中间位置上浮水面。“U—47”的艇长叫普里恩,曾以带领这艘潜艇奇袭英国海军基地斯卡帕湾,击沉“皇家橡树”号大型战列舰而名噪一时。普里恩下令开火,2枚鱼雷迅即射向几百米外的英国商船。不等鱼雷爆炸,普里恩就命令潜艇转向射击另一艘商船。因为距离太近了,根本用不着考虑射击的准确性。“轰隆”,“轰隆”,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左右的商船都被击中并起火燃烧。英国船队立即炸了营,船只四下乱窜起来。而其余的德国潜艇则同时发起了攻击,一枚枚鱼激光向英国船只。海面上爆炸声此起彼伏,不时有英国船只起火燃烧。英国的护航军舰闻声赶过来,可是混乱之中一时哪里搜索得到德国潜艇,只好一边胡乱扔着深水炸弹,一边抢救落水人员。德国潜艇则四处出击,围着船队猛烈开火,整个海面上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屠杀。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快亮时,德国潜艇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英国船队有10几艘被击沉,还有许多受了伤,海面上漂满了船只残骸,各种物资,英军尸体和大滩的油渍,情景惨不忍睹。

德国潜艇并没有离开很远,他们继续监视着这支船队。到了第二天夜晚,同样的大屠杀又开始了。就这样,“HX—72”船队连遭重创,先后沉没了21艘船只,直到第4天下午才脱离险境,驶进了苏格兰的港口。

在大西洋上,除了用军舰组成护航队外,英国海军的反潜飞机还从英国,加拿大和冰岛的基地出发,定期在大西洋上空巡逻,攻击德国潜艇并向护航船队提供空中保护。然而,大西洋太大了,飞机很难及时准确地发现德国潜艇,并且飞机的作战半径有限,无法覆盖整个海域。因此,大西洋中部一带的大片海域成了德国潜艇肆虐的地区,英国人则将那里称为“黑洞”海域。

1940年10月17日,德国海军的另2艘王牌潜艇“U—99”和“U—100”及5艘其它德国潜艇在大西洋“黑洞”海域东缘袭击了代号为“SC—7”的英国护航船队。“SC—7”由34艘商船和5艘护航军舰组成。整个船队仍排成了马蹄形阵形,这种阵形既有利于船队相互间保持视觉联系,又减少了德国潜艇从侧翼偷袭或在正面埋伏的机会。只可惜这种阵形对单艇攻击很有效,可是对“狼群战术”却力不从心。

“U—99”潜艇艇长叫克雷斯特施默尔,在整个战争中,他率领自己的潜艇总共击沉了英国26万吨商船,开创了潜艇战独一无二的最高纪录。“U—100”的艇长叫舍普尔,他的潜艇也击沉了英国20万吨商船。二个人和击沉了英国19万吨商船的“U—47”艇长普里恩一起并称为德国海军三大“王牌艇长”,是德国人的“民族英雄”。17日午夜,德国潜艇群包围了“SC—7”船队,“U—99”浮出水面率先开火。立时,外侧的几条英国商船被鱼激光中燃起了大火,其它商船则乱作一团。1艘英国护航军舰冲向“U—99”发射鱼雷的位置,却把右舷暴露在“U—100”潜艇的前面。“U—100”立即开火,鱼雷正中英国军舰的弹药库。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英国军舰一下就被炸成了两截,很快就沉入了海底。这下,英国护航舰只的警戒网被撕开了一个缺口,德国潜艇乘隙冲入船队方阵中,四面八方猛烈开火。英国商船走投无路,不断爆炸起火,不断有船只沉入海底。护航的英国船队向四处猛扔深水炸弹,可伤不着德国潜艇的分毫。混战一直持续到天亮,英国船队被击沉了17艘,其余的带伤拼命逃离战场。

1940年10月19日,又一场海面大屠杀开始了。由49艘商船和6艘护航舰组成的代号为“HX—79”的船队驶经英国北海峡口的柯卡尔沙洲附近时,被以“U—47”为首的德国潜艇群咬住了。德国潜艇散布于英国船队航线的两侧,艇载鱼雷发射管的档水管早已打开,虎视眈眈地单等夜幕降临。入夜时,普里恩下令“攻击开始!”德国潜艇全都浮上了水面,利用夜色掩护凶猛地向英国船队发起了进攻。“狼群战术”此时已被运用的得心应手,德国潜艇集中火力先打掉1艘英国护航军舰,然后其余潜艇从警戒缺口中一拥而入,向四面商船猛烈扫射。海面上爆炸声不断,火光熊熊,落水者的惨叫不绝于耳。这一场大屠杀又持续到天亮,“HX—79”船队有14艘沉进了海底,其余的也大都受伤。

这样的战斗在大西洋海面上每天都在发生,德国潜艇群到处横行,英国的运输船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仅从1940年5月到10月,就有287艘英国商船被击沉,总吨位达145万吨,而德国潜艇只损失了6艘。因为德国潜艇的疯狂袭击,英国从海外得到的物资供应量大为减少。从战前和平时期的每月450万吨逐渐减至每月250万吨,不但极大限制了英国的军工生产,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1940年末,英国不得已实行了食品配给制度,全国上下开始节衣缩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大大加强了护航力量。英国用加勒比海和西大西洋的海军基地换取了美国的50艘超龄驱逐舰。这些第一次大战时期的老式舰艇航速慢,但火力很强,不能进行大规模海战,护航则绰绰有余。最关键的是这些舰上都安装了英国发明的有效反潜武器,即后来被称为“声纳”的音响探测器,反潜能力大大增强。同时,英国还增加了反潜飞机的数量,并特别制造了专门用于反潜的水下轰炸机。英国大大加强了护航力量后,该轮到德国潜艇吃些苦头了。

1941年春天,北非燃起了冲天战火,英国的第8集团军和隆美尔率领的德国“非洲军”在那里大打出手,大量的支援物资相应的也要转运到北非,于是,护航战的战场由北向南转移。3月6日,45艘英国商船和6艘护航舰组成的“OB—293”船队浩浩荡荡地开往非洲。在直布罗陀以西海域,与普里恩的“U—47”艇狭路相逢。普里恩照例通过无线电召唤来了狼群同伴,准备等入夜发起攻击。不想英国军舰通过声呐已发现了德国潜艇的踪迹,于是护航军舰立即向四面散开进行搜索。很快,英国军舰锁定了德国潜艇的位置,然后投下了深水炸弹。德国潜艇猝不及防,立即有1艘被炸中,像一只进满水的铁罐子沉入了海底。另2艘潜艇也挨了顿炸,受惊非小,很快脱离战场。

普里恩则很不甘心,王牌“U—47”艇还没打过这样的窝囊仗。他仍紧盯不放,企图寻找机会突破护航军舰的警戒。3月7日入夜,“U—47”艇向海面伸出潜望镜。眼前的情景令普里恩大吃一惊,英国的“黑豹”号驱逐舰像一座山一样横在面前。“黑豹”号已通过声呐发现了“U—47”,立即开炮向潜艇打了过来。普里恩急令收回潜望镜,然而,晚了一步。“黑豹”号高速扑来,就在潜望镜刚刚缩进水里的地方,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炸弹在“U—47”前侧爆炸,炸坏了潜艇的推进器。结果“U—47”立即失去了平衡,在水里左右摇摆起来。同时,螺旋桨也发出了刺耳的“嘎吱”声音,这等于在向“黑豹”号报告潜艇的方位。即令普里恩身经百战,眼下的情况也令他魂飞天外。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停止所有机器运转,潜艇将不再发出声音,可这样就会下沉。这里的水深有千米,潜艇一沉下去就会被大气压压扁;另一条是全速逃跑,这样就会始终被“黑豹”号盯住,也是九死一生。普里恩迅速做出了选择,他下令“U—47”全速前进,他要在拼搏中抢出一条生路。“U—47”在水下划着“S”型拼命前进,然而“黑豹”号这次也下了决心一定要干掉德国潜艇,它凭借着声呐死死锁住“U—47”,不断投下深水炸弹。这场追逐一直进行了近5个小时,最后终于有一枚深水炸弹击中了“U—47”。德国海军的骄傲,曾击沉31艘盟国船只的普里恩和他的“U—47”永远消失在了海底。

10天以后,“U—99”和“U—100”在攻击“HX—12”护航船队时也遭到了英国护航舰的围攻,相继被击沉。克雷斯特施默尔跳海逃生,被英国军舰俘虏。舍普尔则和他的40名水兵则全部葬身于大洋之中。不到一个月之间,德国海军的三大“王牌艇长”全部覆没,“狼群战术”遭到了迎头一击。尽管如此,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在1941年的战绩还是非常辉煌的,击沉英国船只总吨位超过了600万吨,英国的危机远未解除。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即德国向美国宣战,大西洋潜艇战也从北大西洋扩展到了南大西洋。德国制造了可以远洋活动的大型潜艇,并且有排水量2000吨,绰号为“奶牛”的巨型油料补给潜艇的配合,德国潜艇部队一时又占据了战场的上风。1941年12月16日,以“U—133”艇为首的5艘德国潜艇悄然驶向美国东海岸,准备给美国人一个教训。美国自南北战争后已经有70多年没有经历战火了,整个海岸线并没有设防,来往船只穿梭如云,完全不像将要发生战争的样子。“U—133”艇长哈尔德根带领他的5艘潜艇,首先袭击了纽约港,击沉了几艘商船和毁坏了一些建筑,然后一路南下,大打出手。威廉斯堡、查尔斯顿、佛罗里达,到处都有被他们击沉的商船。德国潜艇有时候杀得兴起,干脆白天也浮上水面,用舰桥上那门小口径高炮,轰击岸上的炼油厂、油库等大型目标,使美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近在咫尺。

在整个1942年间,“狼群战术”达到了最高潮。从北海到北大西洋到加勒比海再到南大西洋,到处都有德国潜艇在活动。大西洋上的无数条航线成了他们往来穿梭的战场,无情的杀戮成了他们快乐的源泉。1942年的第1个月,德国潜艇就击沉了美英盟国的船只55万吨,其中仅哈尔德根的艇群就击沉商船20万吨。因此,哈尔德根成为了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新的“王牌艇长”。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忽南忽北,不断转换攻击方向和攻击目标,令盟国的护航船队防不胜防。在1942年中,德国潜艇总共击沉了盟国商船760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盟国的海上供应线几乎被掐断。

为了战胜德国的“狼群战术”,盟国方面进行了巨大的努力。1943年后,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潜力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大量的护航舰船下水服役,特别是利用商船改装了近百艘专用的护航航空母舰,并将远程舰载轰炸机投入了反潜作战,从而使反潜战覆盖了整个大西洋。另外,新的反潜手段不断出现。盟国不但改进了声呐和深水炸弹的灵敏度,还将雷达装上了飞机,可以专门搜索潜艇的潜望镜;还发明了大功率的探照灯和被称为“雪花”的高效长时间照明弹,可以在黑暗的水面上搜索潜艇。德国海军为了和盟国对抗,也在不断地改进潜艇技术。德国在大西洋中增加了更多的新型远洋潜艇,下潜深度可达300米;发明了一种雷达波接收机,当潜艇被雷达捕住后,它会自动报警;在潜艇上使用了新的施内克尔通气管,使潜艇可以在水下充电,而不必定期浮上水面,从而减少了被发现的机会;新发明的音响自导鱼雷更是大大加强了潜艇的攻击力。

1943年5月,德国潜艇群和盟国护航队在北大西洋上进行了一场决战。双方从冰岛海域一直杀到“黑洞”海域,德国潜艇死死咬住盟国护航船队,盟国则动用了大量的舰载机和护卫舰参战。整整一个月的恶战,盟国被击沉了不到20艘商船,而德国却损失了41艘久经战阵的潜艇。照这个速度下去,德国整个潜艇部队也支持不了多少时间。邓尼茨悲伤地将这个月称为“黑五月”,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他不得不下令德国潜艇群撤出北大西洋。

整个1943年,德国潜艇击沉的盟国商船降至了300万吨,到1944年又降至100万吨。与盟国当时的商船总吨位和运输量相比,这样的损失已经算不了什么了。诺曼底战役后,德国丧失了在法国大西洋沿岸的潜艇基地,“狼群战术”遭到了全面封杀,再难有用武之地。然而,德国潜艇部队还是有着其它部队难以企及的血性。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陆海空三军全都放下了武器。德国残剩的潜艇部队却拒绝投降,220艘潜艇全部自沉,奏响了一曲悲壮的挽歌。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总共击沉了3300多艘盟国舰船,总吨位达1700多万吨,杀伤盟国官兵10万人以上;德国海军则损失潜艇778艘,官兵伤亡3.3万人。

大西洋潜艇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为重要的战役,对于德国来说,这是取胜的希望;对于盟国来说,则是命运的生死攸关。

邓尼茨的“狼群战术”可以说是极为卓越的创意。德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家整体实力不足,无法建设更大规模的海军以和盟国对抗。除此之外,潜艇战术手段单一,终究不是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反潜战之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