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需求,推动基础理论,陶大程加入京东想探索新路径

2021-03-11   AI科技评论

原标题:从产业需求,推动基础理论,陶大程加入京东想探索新路径

作者 | 维克多

3月8日,京东方面宣布悉尼大学教授陶大程担纲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经AI科技评论求证,接下来,陶大程会从技术基础理论科研方向为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战略保驾护航。

陶大程是人工智能和信息科学领域国际顶尖学者,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数据科学、图像处理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他在顶级国际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论文被引用近6万次,多次获得最佳会议论文奖和时间验证奖。

陶大程一直坚信,当下的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行业、辅助人类解决问题的工具。此次出任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想必也是看中了京东在产业方面的积累,想从产业需求的角度,推动基础理论科研方向进展。

1

陶大程:顶级学术明星

陶大程是人工智能和信息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澳大利亚尤里卡(Eureka)奖获得者,他2002年从中国科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随后赴香港中文大学读书并在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

200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他又先后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

目前,他就职于悉尼大学,是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的教授。

过去10多年里,陶大程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等领域成果颇丰,尤其是在表征学习领域,他做出了突出贡献。

陶教授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1.在理论分析层面 ,通过对算法的稳定性鲁棒性、泛化性进行分析,奠定了相关算法的理论基础等等;

2.在算法设计层面,涉及特征降维与选择、大规模数据聚类、快速矩阵分解、迁移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等等;

3.在实际应用层面,涉及的任务主要有视觉信号质量评估与增强、目标跟踪、图像的语义分割等等等。

基于深厚的学术功底, 他在2015年获得悉尼科技大学校长奖章,并获澳大利亚尤里卡奖;2018年“拿下”数据科学领域技术成就最高奖之一IEEE ICDM研究贡献奖。

2020年被列为澳大利亚工程与计算机学科终身成就奖;2021年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

不久之前,IEEE为表彰陶大程过去10-15年间,在计算机信息科学和工程领域做出突出创新贡献,给他颁发了2021计算机学会Edward J. McCluskey技术成就奖(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2

他对人工智能有何理解?

陶大程一直坚信,人工智能应该是可解释的。如果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保持黑箱状态,那么相关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就会面临很多障碍。

如果不解决可解释性,我们就无法解释一个机器正在做的事,那么人也无法理解它的行为。此时,人就很难放心让机器去完成某些任务。

攻克人工智能,陶大程认为应该尽可能地让机器来模拟人的智能,让机器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因此他也正在围绕感知(perceiving)、学习(learning)、推理(reasoning)和行为(behaving)开展相关研究。

放眼3~5年,陶大程认为人工智能会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出现突破。

其中,生成对抗网络(GAN)将会产成更逼近真实场景的数据,比如自动驾驶仿真平台可以产生逼真的道路、交通标志、建筑物,还可以模拟天气变化、时间变化等。生成对抗网络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感知模型在目标检测、识别、分割等任务上的性能。另外,机器视觉感知时域信息的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于自然语言处理,他认为来几年内,在对话任务上如何更好的结合检索式和生成式、利用好知识图谱(先验知识)、利用好预训练模型进行数据增强都是有待完善的。在翻译任务上,因为端到端架构在短期内还很难被替代,所以更多是增量性工作和提升模型效率的工作,比如改进模型,使之便于部署和训练、借鉴统计机器翻译的思想和特征到transformer中、多语种翻译、低资源甚至零资源翻译、融入更多语义特征等等。在基础词法、句法任务上,如何更好地表征和解释会很重要。

对于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情况,他认为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的表现完全碾压人类,或者达到了人类的最高水平,比如下围棋、在一定环境中的认人识物。

但在更多方面人工智能可能还不如五六岁的孩子,比如做加减法(基于固定计算规则的计算器不是AI)、图像的语义理解等等。

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研究上,人类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这次陶大程刚担任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从产业需求方向切入基础研究,可能也会开辟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参考链接:

https://www.zghy.org.cn/item/389766720371261440

http://www.kedo.gov.cn/c/2019-05-13/971227.shtml

http://news.hexun.com/2020-05-25/20141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