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详,这个流传千古的教育故事,也别诸多家长奉为圭臬。日常生活中,不少父母遇到"小孔融"的类似情况,也会对孩子大加夸奖。
例如,当孩子将玩具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时,家长们就会夸奖孩子懂事大方。而反之,当孩子拒绝分享时,就是小气不懂事。
诸如之类的夸奖,其实比比皆是,但这种"中国式"的夸奖对我们的孩子真的好吗?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夸奖"正在一步步地"摧毁"着我们的孩子。
一、那些"错误"的夸奖
"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妹妹""你是姐姐,要懂事,玩具就先给妹妹玩吧"……类似的言语你是不是也曾对孩子说过?
但其实年龄再大,孩子也只是孩子,他们也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而很多时候,家长用一句简单的"懂事"就将孩子绑架了,孩子只能顺从地"谦让"。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而这种教育,在我们的家长身上也有着很明显的表现。
当别人夸奖我们的孩子时,家长总是"哪有哪有,还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
当别人问,零食可不可以分享时,说可以才是热情大方,而当拒绝时,就是不懂事不乖巧。
不让家长都会有这种思想"分享是好事嘛!
大家不都在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吗?"但问题是教育的背后应该是让孩子学会判断好与坏,而不是用夸奖来强化我们的孩子要学会懂事、大方、热情……
将心比心,只有把自己的东西让出,才能得到表扬的夸奖,我们能开心吗?
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如果孩子明明不开心,却为了获得夸奖去做,那我们这种夸奖难道不是道德绑架吗?
"那该怎么办?难道以后再也不夸孩子吗?"这是所有家长的心声。夸孩子也有这么多讲究,那"赏识教育"还怎么做?
二、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夸奖孩子?
夸奖孩子是很好的,但不是随便乱夸奖,有正当的理由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受表扬的点,让孩子有正确的观点,并且强化他的努力。
适当的鼓励,可以给孩子增加信心,帮助孩子更好地迎难而上。
不是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表扬的,一时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孩子,也需要有人肯定他的过程,欣赏他的努力,并鼓励他下次做的更好。
夸奖有尺度,过分向孩子强调这些行为的性质,就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当孩子第一次分享时家长不断地表扬,多次重复,就会让孩子觉得以后必须一定要按照相同的模式做。
孩子内心深处也会担心自己没有按照要求做,破坏了父母长辈的期待,就得不到喜欢和夸奖了,任何频繁的夸奖都会给孩子造成压力,甚至无形中让孩子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来之他人的鼓励和肯定,是我们不断努力和进步的动力,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及时恰当地给予孩子正确的鼓励和夸奖,有助于我们孩子自信的建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孩子对于被夸奖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
与其不断地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妨将眼光放在孩子的过程中。设想一下,你的工作完成得不是很完美,但是上司肯定了你得付出你也会感到开心的,下次更加地努力。
孩子也一样,孩子考试成绩一时不理想,被批评"蠢如猪",或者被父母肯定"虽然这次没考好,但对比上次有进步",我相信第二种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可以不断进步得。
长期得不到父母夸奖和鼓励的孩子,会有自卑得心理。没有肯定,孩子无法判断自己表现是否恰当,时常陷入自我得怀疑当中。
而对于那些成长路上拥有"鼓掌者"得孩子来说,欣赏和鼓励让他们更加自信,更愿意展示自我。
经常被夸奖的孩子敢于尝试,拥有冒险精神,所以在学习上会比较主动,学习能力通常比较强,成绩也会相对较好。
夸奖鼓励不仅是对孩子当下成绩的肯定,也是为了让孩子继续努力,而不少家长之所以不愿意过多的表杨孩子,就是担心孩子产生骄傲的负面心理。
那么对于家长而言,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夸奖让孩子染上骄傲的负面色彩呢?
四、如何正确夸奖避免孩子骄傲
前文讲到夸奖有尺度,同时夸奖也要追求事实,而不是泛泛而谈,随意夸奖。类似的"你好聪明""你很棒"也要与孩子实际例子结合,不要让孩子聪明反被聪明误。当孩子有不足之处也要告知孩子,不要为了夸奖而避而不谈。
陶知行校长著名的"四课糖"教育为什么被视为教育的典范,就是因为他正视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在批评之后的同时也肯定孩子对的行为,保证了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时,也让孩子对自己的错有深刻的认识。
当我们在表扬孩子某些优点的同时,适当指出他的不足,可以促使他不断努力、永远前进。
批评孩子要讲究场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样的,表扬也是需要恰当的场合和时机。当父母当众表扬时,周边的人往往也会顺势附和表扬。
过高的表扬会让孩子迷失,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陷入了被表扬的虚荣心中,更产生骄傲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与夸奖,就像花草树木需要阳光与空气,正确的夸奖能让孩子茁壮成长,让我们抛弃绑架的可能,一起成为一个会夸奖孩子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