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亦有诗人

原标题:字体设计,亦有诗人

原创 赵乐

展览现场

字体设计师与印刷师之间的友谊,是一种设计史中鲜少被歌颂的关系 — 透过梅拉诺艺术中心(Kunst Meran Merano Arte)策划的新展览“字体诗歌”(Typoésien),海因茨·怀布尔(Heinz Waibl)和齐格弗里德·霍尔里格尔(Siegfried Höllrigl)长达20余年的合作就被聚焦于镁光灯下,让两者在事业交集上所擦出的火花,成了“围观”热点。

展览现场

不过,追溯两者的设计之路,起源并不一样:海因茨(生于1931年)首先基于包豪斯美学和传统手工制作的背景,并随后在瑞士平面设计大师马克斯·胡贝尔(Max Huber)的教导下,逐渐转向了平面设计业。在经过米兰和芝加哥等伟大设计重镇的洗礼后,最终赢得“20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平面设计代表人物之一”的美誉。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影响设计业最深的案子,皆来自于1954年-1961年之间,与卡斯蒂廖尼(Castiglioni)兄弟的合作。其中为意大利当时刚成立的年轻灯具品牌Flos所设计的标志就是佳例。从这些早期的作品中,人们已可察觉到他对“超越”当下情况的欲望已逐渐成形。同时,他亦不想要被当代的“激进”和“装饰性”风格所“侵蚀”,即便当时许多意大利平面设计师都趋之若鹜。

为Offizin S. 目录制作的木制字母组合,1993

另一方面,齐格弗里德(生于1943年)自认是一个狂热的读者。“这或许是献身于文学印刷业的先决条件之一。”他在意大利梅拉诺的波策尔伯格字体(Pötzelberger Typography)工坊里当了四年的学徒,并最终成为一名排字员和校对员。从工作坊走后,他先是在博尔扎诺成立了一家手工印刷工坊,然后在1987年转移到梅拉诺。在1993年接触到合作伙伴布丽吉特·玛丽亚·威德纳(Brigitte Maria Widner)后,其文学、字体和平面实验室“Offizin S.”才得以成型。在意识到数字化技术将使手动排版在印刷业中逐渐消失时,他这家“实验室”便开始不走寻常路,以剪纸、小册子、日历和限量书籍设计作主要设计媒介。与此同时,不忘初心的他亦引入了一台退役的手工印刷机,借此为旗下印刷品注入高质感,最终享誉国际。

由艺术家塞尔吉奥·佩德罗基 (Sergio Pedrocchi)的标题,以木制字母作凸版印刷而成,2016

有趣的是,这次展览标题乃结合了法语“字体”(Typographie)和“诗歌”(Poesie)之词。它不仅完美地形容了海因茨和齐格弗里德两人在合作中总是能以和谐、准确、平衡的美学态度来处理设计,还包含了齐格弗里德所扮演另一个角色:文学“图像”与诗集出版者。从2006年到2013年间,Offizin S.就出版过 23 本图文诗集,并自2016年开始,将101首诗歌转化为海报系列。

Brionvega 广告设计,1963

尽管海因茨和齐格弗里德的职业生涯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但从1995年开始,当他们在一场书籍奖项典礼上相识后,他们聚在一起合作的频率就显著地有所增加。已在米兰成立工作室“Signo”多年的海因茨就记得,在第一次造访齐格弗里德的“实验室”时便对其氛围和所用工具有所共鸣,让他想起了职业生涯的最初:“进入其中,我的正常时间感和当下感就会被另一个时代的机器、程序和仪式的独特节奏所冲淡。”确实,那光景如今还原封不动地存在于Valentin-Haller-Gasse街上的小店内。

“登记表(字体诗歌:献给帕瑟河的七幅版画)”,海因茨·怀布尔(Heinz Waibl)和齐格弗里德·霍尔里格尔(Siegfried Höllrigl)合作的作品,1997-2001

自此,他们俩便不时于梅拉诺会面,开始实验起不同的印刷技巧。像展览中的亮点之作“登记表”(Passerblätter)系列亦是在这个时期诞生。这些采用不同字母、颜色和大小完成的七件作品,展现出他们俩对于字体排列和顺序的“玩法”是何等肆无忌惮,而且所有字体还都是以传统的木头和铅制成。难以想象的是,此刻还正值苹果公司iMac G3色彩电脑系列盛行的“千禧年”前后。已故德国字体设计师克特·威德曼(Kurt Weidemann)形容他们的合作:“好的字体不会追寻‘可能性’,反而会要求‘必要性’。”对于海因茨和齐格弗里德而言,在平面和通信技术充满诸多可能性的当下,“登记表”的设计就希望能彰显出这样的理念,以避免传统手工印刷的流失。”

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德国学院开设的“凸版印刷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教科书书页,1996

“印刷在珍贵纸张上的,不仅是字母和图形,还是有形的力量。”齐格弗里德曾说道:“因此每张印刷品其实都是以有意识、明智和有力道的手势而诞生的孩子。”显然,在这系列作品中,齐格弗里德所担任的印刷师角色,并不像当今的电脑程序和打印机般普及与“平面”。相反,在尽力满足海因茨的平面和字体设计想法的同时,他亦需要“身体力行”,让印刷品在完工后,仍遗留下油墨的香味,甚至还有如油画般常见,让作品充满质感的“厚涂颜料”(Impasto)。

Catalogo Ricordi 目录,1960

德国达达艺术家库尔特 · 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亦有所言:“创建关系是所有字体设计的目标。”因此,不管是海因茨的商业性设计,或齐格弗里德的艺术感海报,他们俩在处理字体设计方面所拥有的天赋,是他们俩惺惺相惜的原因。而最终产出的设计品,亦致力于寻求与观者建立关系。也许,在这个“海因茨于2020年离世后”的最全面回顾展,以及“齐格弗里德在世以来”(他将于2023年8月迎来80岁生日)的首个回顾展中,一字排开的皆是意大利平面设计业中令人敬仰的作品。但其实更是值得欢庆的是,那拥有500年历史的手工印刷技术,仍完好地传承着,等待与“新粉丝”邂逅。

并且,有可能如海因茨和齐格弗里德那样,催生出隽永的友谊。

文 Article / 赵乐 Zhao Le

图 Pictures / 梅拉诺艺术中心 Kunst Meran Merano Arte

展览摄影 / 哈特穆特·内格勒 Hartmut Näg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