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有5万卷典籍的敦煌藏经洞,是怎么被发现的,为何没有被保护?

2023-07-08     书法网

原标题:藏有5万卷典籍的敦煌藏经洞,是怎么被发现的,为何没有被保护?

藏有5万卷典籍的敦煌藏经洞,是怎么被发现的,为何没有被保护?

唐代是魏晋之后书法发展的又一个巅峰,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流传下来的作品特别少,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直到1900年,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被偶然打开,里面出土了唐代经书典籍、刺绣、绢画、法器等五万余件,但大多数都被劫掠到了国外。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敦煌藏经洞的前世今生。它是如何被封存的?又是如何被偶然发现的?发现了之后,为什么当时清政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致使大量国宝流出国外。

自西汉开辟丝绸之路以后,敦煌就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核心枢纽,辉煌了千百年,佛家文化也在这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景德三年(100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黑韩王朝的军事势力,直接威胁到了敦煌。敦煌莫高窟的一些僧人为了保护这里的文化遗产,将数万件经书典籍、刺绣、绢画等宝物,集中在一起,封存在了现在莫高窟的17号洞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敦煌藏经洞”。

十九世纪末,道士王圆箓来到莫高窟,面对眼前苍凉的景象,竭尽全力想要重振莫高窟昔日的辉煌。

1900年的一天,王圆箓和自己雇佣的宫人在清理甬道积沙时,将点烟的草捻子插在画有壁画的缝隙里,但是那草捻子竟然全都陷了进去——这证明里面是空的。

王圆箓

他们观察墙上的裂缝,发现裂缝的形状类似一个门洞。当晚,王圆箓手持油灯,抡起锄头挖开了藏经洞封存的大门。由此,敦煌藏经洞中的宝物,在沉睡千年后终于苏醒,只不过他们即将要面对的是另一场浩劫。

在发现藏经洞后,王圆箓随即将其报告给了官府。但当时的社会背景都知道,清政府无力、也无心将这些宝物妥善保护,只是命王圆箓小心保存。

敦煌小楷《德言》

面对这些千年前的古籍文物,王圆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他能做的只是将洞口锁起来,并三缄其口。毕竟越少人知道这些宝物的存在,它们就越安全。

1909年,部分敦煌文书传到北京,被清代著名的考古学家、文字学家罗振玉看到。罗振玉将情况上报,敦煌藏经洞才引起了中央朝廷的重视。朝廷随即命令陕甘总督将藏经洞中所剩文物,全部押运到北京。

敦煌《因明入正理论》

且不说在押运到北京的过程中,藏经洞中的这些宝物经受了押运人员再次洗劫,在押运之初,当初藏经洞中的大部分文物,早已经被运到了国外。

那个将部分敦煌文书带到北京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法国的“汉学家”伯希和,敦煌文物的重要盗取者之一。

敦煌《妙法莲花经》

敦煌藏经洞中的文物从被发现到运回北京的这九年间,又经历了哪些祸端?哪些珍贵的文物又被劫掠到了国外?请您关注我们接下来发布的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a0f73a1d2a41c2f325fd2a2a5671f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