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在我们赣南农村,阉猪、阉牛、阉鸡十分常见,特别是公鸡,农村人只会留一两只做种,其它的公鸡都会被阉掉,变成线鸡。
阉鸡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对阉鸡有点陌生,但它其实是一门老手艺,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关于猪的阉割的记载。而在《易经》中,也有记载“豮豕之牙吉”,就是说阉割后的猪,会变得性格温顺,牙虽锋利,但不足为害。
此外,在《礼记》中也有“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的记载。意思就是未阉割的猪,由于皮厚、毛粗,叫做“豕”;而被阉割后的猪,则长得膘肥体壮,叫做“豚”。
阉割,又称“割骟”,在古代江湖行帮当中,属于“搓捻行”,从事此行当的人,供奉汉未名医华佗为祖师。并逐渐形成了南劁北骟,即南方以猪、鸡、猫、狗等小型禽畜为主,俗称“海棠活”;而北方则以骡、马、牛、羊、骆驼为主,俗称“圈子活”。
关于被阉后的家禽家畜,也有特别的名称,如:马叫骟、牛叫犍、猪叫豮、羊叫羯、狗叫猗、鸡叫阉等等。
手艺人正在阉鸡
阉鸡,农村人又叫它熟鸡,线鸡、骟鸡、剦鸡、太监鸡、落(音)鸡等。等公鸡长到一斤左右,会打鸣之时,由专业人员通过外科手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
阉鸡有风险,如果天气太热、太冷,或技术不过关,很容易阉死鸡。像我小时候,我们村的阉鸡师傅,技术就不咋地,5只鸡当中,一般都会死一只。
既然阉鸡有风险,为什么农村人还要阉公鸡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公鸡也叫生鸡。在我们这的农村,认为公鸡是发物,吃了易上火,特别是养久了的公鸡,很少人会吃,价格低。
2、农村人一般会养一两只公鸡做种,做种的动物很少人会去杀或卖,认为不吉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吃公鸡的习惯。像我们这里,只有在祭祀、结婚祭轿、白事的时候,才会杀公鸡,以阳克阴。
3、公鸡被阉后,肉质更细腻、鲜美和不柴,口感更好,养一两年都好吃。
4、公鸡被阉后,比较文静,不爱打架,活动量减少,容易育肥,吃得少,长得更快、更大,能长到七八斤。
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