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那么强大,为什么没在各流域泛滥成灾?

2022-10-01   动物奇趣社

原标题:鳄鱼那么强大,为什么没在各流域泛滥成灾?

由于特殊的生理特性,野生鳄鱼的存活率是野生动物中最低的动物之一,多数鳄鱼还没成年,就已经被其他动物吃掉了。

狮子和老虎都会感到头疼的鳄鱼,按说作为食物链最高端的动物存在,应该生活得很惬意,甚至会有泛滥的趋势。但真实情况却是,好多种的鳄鱼却一直处于易危或者濒危状态。

鳄鱼是最古老的物种之一,他们存在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强大的繁殖能力,水陆两栖的适应能力,同级别中强大的实力,都是它们能生存繁衍到现在不可缺少的能力。

但即使有强大的繁衍能力,鳄鱼依然没有泛滥成灾,其实主要原因只有两个——自然选择和人为。

1.首先说一下自然选择的原因。

成年的大型鳄鱼没有天敌,但幼年鳄鱼和未孵化的鳄鱼卵却是很多动物的美食。

鳄鱼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悍,每次产卵20-80颗(视品种和年龄)不等,但是这些卵需要在陆地上进行孵化,而且孵化的周期很长,大概两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这使得鳄鱼蛋的安全,充满了不确定性。

鳄鱼会用腐烂的杂草在河边树荫或者岩石旁边筑巢,在巢穴旁边产卵,然后将卵掩埋起来,会经常往上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很多动物都会吃鳄鱼卵,体型中大型的蜥蜴,禽类,龟类,水獭等,都会偷取鳄鱼的卵。

前几年有过一个非常火的视频,一只蜥蜴趁鳄鱼出去捕猎时,靠近了鳄鱼的巢穴,被一只鸟阻拦并进行警示,鳄鱼妈妈听到警示以后,及时赶回来才没有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种卵被偷盗的现象,要持续3个月之久,传说中,只有2%的鳄鱼卵才能成功孵化,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鳄鱼卵存活率极低。

经过三个月的孵化,小鳄鱼终于破壳而出,但是新生鳄鱼面对的危险并未就此结束。

当年鲸头鹳火遍全球的时候,就有一部分人疯狂吹嘘,鲸头鹳是鳄鱼的天敌,因为它们会以幼年鳄鱼为食,其实以鱼类为食的中大型的鹳类、鹈鹕、鹭类,都可以对幼年鳄鱼造成威胁,甚至水獭等动物也可以捕食落单的幼年鳄鱼。鳄鱼没成年之前,可以说是步步危机。

鳄鱼成年以后,也并非无敌,并不是所有的鳄鱼都是像湾鳄、尼罗鳄和河口鳄那样庞大又凶狠,更有侏儒鳄、扬子鳄、凯门鳄这种或者体型很小,或者没什么攻击力的鳄鱼。比如说我国特有的扬子鳄,就是那种攻击力比较弱,胆子比较小的鳄鱼。凯门鳄则属于中小型鳄鱼,经常沦为美洲豹的美食。

总体来说,还是环境对食肉动物目自然的淘汰机制,或者繁殖能力差,或者天敌数量多,如果只论强大就能泛滥成灾的话,那老虎、狮子等动物界的陆地霸主,不也应该泛滥成灾了。食肉动物泛滥,势必导致食物链下游动物的减少,然后食肉动物没有食物,然后灭绝。只能说,我们的大自然,真的神奇,它一直在用一些微妙的机制,平衡着整个生态。

2.人为因素

只要一提到动物为什么会灭绝或者减少,人类的活动就不得不提及。

人类的活动和发展,本身就是对野生动物的一种冲击,更不要说,那些有利用价值的动物。

鳄鱼,别看外表凶猛异常,但是除了水以后的鳄鱼,不管是速度还是爆发力都会大打折扣。而且鳄鱼还有一个致命特点,嘴长但是下颚力量小。别看它咬合力吓人,但只要套住鳄鱼嘴的前端,它根本张不开嘴。所以,鳄鱼可以算是凶兽中最好捕获的动物之一(再好捕获也是凶兽,没专业工具和经验的人,保证试试就逝世)。

从9世纪开始,人类就开始大量捕捉鳄鱼,鳄鱼皮制品,至今都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即使体型最大的,广泛分布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湾鳄,也差点在上世纪初被杀绝迹。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湾鳄养殖技术的成熟,湾鳄才在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没什么天敌的地区重新壮大起来。

但是,虽然鳄鱼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依然满足不了人们对鳄鱼的需求,野生鳄鱼也一直被偷猎,如果不是很多国家出政策进行保护,自身繁殖能力又确实很强的话,那多数鳄鱼早就已经濒危了。

总结:

鳄鱼的卵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才能孵化,鳄鱼自身生活习性的问题,既不能将卵产于悬崖峭壁或者树上,也不能将卵藏在水中或者洞中。体积大,数量多,又隐藏困难的鳄鱼卵,可以说是自然界中“偷蛋贼”们最理想的猎取对象。经过这种“自然淘汰”,鳄鱼的数量也被严格的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

而鳄鱼皮制品在人类社会的紧俏,随着人类大量的捕杀,一度让很多种鳄鱼数量出现严重下滑的趋势。别说泛滥成灾了,如果不是人工养殖鳄鱼的成功以及各国政府对鳄鱼的保护,现在恐怕不会还有23种野生鳄鱼存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