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刘青云的神仙组合,贡献了这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2019-08-29   影视地平线

越来越难见到纯正的港片了,这或许是近年来最多的感慨,失去台湾市场,转而北上,又因为水土不服,加之内地资本蛮横入侵,失去话语权的创作者,不得不一次次的妥协,于是,我们总在一边感叹影片质量的每况愈下,一边又无比期待新鲜血液的注入。

虽然,近年来,有《追龙2》《扫毒2》《使徒行者2》等影片的轮番上映,或许,我们能够从明争暗斗的枪战中,隐约窥探到一丢丢港片的影子,可惜,大概也就是因为,那几个年过半百还在苦撑的香港老演员们,没有他们,恐怕,我们连港片的影子都很难寻觅得到,只是,这些不断出现的续集,有某种意义上的狗尾续貂之嫌,其实,也在间接的说明,目前,香港电影随时面临着江郎才尽的窘境。

既然如此,那索性就不断重新回味一下过去的港片,找找那时候的感觉,或许,会有新的启发,老树如果打理的好,还是可以长出新芽的,比如,这部千禧年来临前一年上映的影片《暗战》。

我想,这可能是新旧世纪交替之时,为数不多的港片佳作,毕竟,刘青云和刘德华的组合,加上游乃海的创作,杜琪峰亲自操刀,自然,质量过硬的同时,或许,也会让我们从中思考出,如何才能推陈出新的保持港片本色。

1

《暗战》这部电影,是杜琪峰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探索的产品,在叙事风格上,依旧保持着沉稳克制且简洁大方的格调,当然,除了为数不多的枪战场面,故事最主要的集中点,大概就是刘德华饰演的华和刘青云饰演的何尚生身上,二者之间,虽延续着港片一贯的英雄相惜的套路,但是,《暗战》却跳脱了俗套的框架,模糊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念,其中,我们丝毫感知不出正义与邪恶所站立的角度,自然,观众的吸引力便集中在了高手与高手过招中,那种若即若离的欣赏与不舍。

故事的内容其实很简单,自知时日无多的华,决定找杀父仇人光头陈报仇,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拉上了谈判专家何尚生,一步一步引何尚生入局的同时,其实,已经注定了最终结局的走向,而在故事安排上,虽然,何尚生被华利用,可是,却不能说何尚生就是华的棋子,因为,高手之间的较量,从来都是见招拆招的。

《暗战》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为杜琪峰之后电影中,充斥着的浓浓宿命论奠定了基础,华作为盗贼,四个星期不到的寿命,其实一开始,我们已经知道了最终的结局,而何尚生,虽然一直想要亲手将华送进警署,可是,在两人的较量中,逐渐了解事情真相后萌生的怜惜,让他纠结在法律与情感之间,但,警察终究是要抓坏人的,这是一条不变的准则。

命有时候早已注定,既然如此,索性就在这注定的命里,好好折腾一番。

限定的框架内玩出不一样的花样,于是,整部影片彻底摆脱了80年代香港电影中,兄弟肝胆相照出生入死的激情,反而,将这种男人之间的情感,融入最为细腻的眼神交流中,亦敌亦友的身份纠结,谱写着时代缩影下略带悲壮的男人情谊,这时候的电影里,一起同生共死,变成了正面的争锋相对。

整部影片,我们可以从中感觉到某种绝望的气息,配合上堪称经典的音乐,给人一种英雄末路的解脱,解脱不是凄凉,而是从绝望中孕育出希望的乐观,正如电影最后,华完成了复仇的事情,何尚生也没有把华送入警署,最终,那份报纸上神秘人为癌症治疗捐款两千万,和公家车女孩脖子上的钻石项链,都成为了一种希望的象征。

我想,杜琪峰大概相信宿命,可是,他偏偏又想要打破这种宿命,就像之后的《枪火》或是《放逐》,难以克制的悲凉情绪之下,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乐观,这大概就是杜琪峰的电影之所以独树一帜的原因吧。

2

我认为《暗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影片中,恰到好处的温情展示,有人认为,情这种东西,一般在女人身上体现的最多,而男人的情是隐晦的,因为,这种尺度很难把握,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基情的俗套中,但是,《暗战》却对于这种若隐若现的情谊拿捏的很准。

华用相机拍何尚生时,两人隔着人群的对望,这算是第一次的接触,而当华在天台指定约见何尚生时,这算是两人的第一次交锋,只是,杜琪峰在这里的处理很是细腻,话不多,却把所有的镜头都放在了两人之间的眼神交流上,刘德华的酷,刘青云的稳,当两人相遇,那种不言而喻的相惜感觉,时刻挑逗着观众敏感的神经。

电影中,总在强调着时间的紧迫,可是,内容中,却不紧不慢的展示着二人戏耍的过程,快与慢的对比,让观众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理,那就是情绪上的焦灼感和心理上并不想让交锋停止的期望,所以,原本舒缓的内容,却造成了神经上的紧绷,这就是那时候港片所具有的特色,利用情绪上的共鸣,来达到荧幕内外的互动,利用细节的展示,来完成故事内容的推进。

《暗战》打破了正邪自古不两立的传统,当然,这并不是对于道德的底线的挑战,而是刻意放大了人性中残存的善,如果单纯的站在刻板的是非观高度进行拍摄,那么,《暗战》也不会成为佳品,杜琪峰将对于生死看淡的豁达以及性本善的理念融入了进去,利用所剩不多的生命线,在早已注定的宿命中,完成了最后的救赎,这种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结局,最是可以让观众所接受的,即使有点悲情了,但还是可以笑着看待。

我想,在《暗战》这部现实题材的电影中,可以看到杜琪峰身上所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生死有命,却也在生死之间,完成了最为可敬的惺惺相惜与最为原始的善良救赎。

3

1999年,千禧年来临之前,杜琪峰拥有了最为重要的两部作品,《暗战》和《枪火》,这两部作品,改变了人们对于枪战片的固有印象,也慢慢的从外在的激烈碰撞收敛为内在的情绪表达,以静制动可以说是最合理的解释,这种收敛,并不是丢掉最初港片的江湖气,而是让江湖变得更加贴合实际。

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或许是因为考虑内地市场的缘故,原本游走在规则之外的争斗,慢慢的朝着规则之里靠拢,于是,很多港片变得束手束脚,原本模糊的是非观,不得不再次加强,于是,是非观有了,可是人性却丢了,因为情理给法理作出了让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能够保持港片的味道,不得不倒退回80年代的那种做法,用火爆的场面作为衬托,可这却丢到了最应该关注的细节问题,不伦不类的缠绵情感,让原本最应该突出的人性善恶失掉色彩。

《追龙2》中,卧底身份的尴尬设置,绑架场景的漏洞百出,故作矫情的悬念设置,都成为了失败的原因,还有《扫毒2》中,对于兄弟情谊的刻画,并没有让观众产生情绪上共鸣,便直接转入了你死我活的争斗,最后,靠着火爆的追逐赚回了一点点的眼球。

港片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对于细节的刻画,对于人性的挖掘,对于剧情的打磨,无论多么酷炫的特效,缺乏核心的支持,都会成为市场的炮灰,所以,透过港片的辉煌和港片的没落,我们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的尊重电影创作,认真的回归电影的初心,热爱电影,才能真的做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