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豆妈。
小区的一个妈妈向豆妈求助,因为大家都推荐豆妈,说是一定能帮她想到解决的好办法。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但的确影响到了这位妈妈的情绪和承受能力。
孩子刚上一年级,在这之前上幼儿园,很少有老师给妈妈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问题,妈妈一直觉得孩子还不错,最起码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可是自从上了一年级,几乎周周老师都联系这位妈妈,反馈孩子在学校的各种问题。
一开始,妈妈认为老师非常负责任,也觉得孩子要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也意识到孩子原来有这么多的小毛病,得赶紧改。
可是,这越改问题好像越多,到后来妈妈听到老师的电话或者私聊信息,就会情绪出现问题,不知所措。
这位妈妈告诉豆妈,她觉得除了向老师道歉,再不知道做什么了,孩子回家她也教育,可是没啥用,去了学校还是老样子,老师又会找她说。
豆妈建议这位妈妈,先分清楚老师每次和她沟通的内容是什么,可以问老师,需要自己做什么?然后再根据老师反馈的问题,具体想怎么对待孩子,这样会让自己不那么焦虑。
只有保持一种平和的状态,才能更为理想地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
豆妈也总结了一下,对于老师的告状,妈妈们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要知道不同的反应决定了孩子的情商高低,你看看你在哪一层?
第一层,听风就是雨的妈妈。
这类妈妈只要听到老师反馈孩子的问题,就会默认孩子做错了事情,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很简单,就是老师说什么,我就教育孩子改正什么。
听风就是雨的妈妈,除了给到孩子一顿疾风骤雨的说教,再无其他。当然也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相反还容易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前面那位妈妈的遭遇一样。
老师不停地反馈,她不停地道歉,努力教育却没有任何效果。
第二层,护短型的妈妈。
这类妈妈是不喜欢听到老师反馈孩子问题的,在和老师沟通的过程中,一味地偏袒孩子,无论老师反馈什么问题,妈妈都能给孩子的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和借口。
最让老师头疼的是,这类妈妈根本不重视老师反馈的问题,也不会根据问题去教育孩子,孩子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自我和骄纵。
如果说第一层的妈妈是把小事放大,那么第二层的妈妈就是把大事隐藏,像鸵鸟一样不愿意直面孩子的问题。
第三层,思考型的妈妈。
这类妈妈可以说步入了优秀妈妈的层面。因为她会在老师反馈孩子问题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让沟通更有效,也能充分理解老师反馈的真实目的。
因为有了自己的思考,也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去听孩子对待问题的反馈。从老师和孩子两个方面去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再加入自己的判断,就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问题的真相。
豆妈相信,已经具备这样能力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办法,实现有效教育。
第四层,有边界感的妈妈。
如果你是这类妈妈,豆妈要给你点赞。一个有边界感的妈妈,才能做到和孩子相处中,有的放矢。
同样,有边界感的妈妈,也会面对老师的反馈或者说告状,保持自己的态度,不被别人的情绪影响。
首先,尊重老师的反馈内容。要知道,老师见过的学生无数,一眼判断孩子的行为是不是有问题,肯定是专业的,而且也愿意花时间和家长沟通,说明是认真负责任的老师,值得家长尊重。
其次,不要先入为主,认为老师反馈孩子问题,就是糟糕的事情,或者是丢脸面的事情,只有让自己保持心态的平和,才能和老师更好地沟通,弄清楚孩子问题的本质所在。
找到源头才能选择更适合的办法去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保持平和心态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可以听取孩子的看法,这样也更利于和孩子沟通,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最后,当老师反馈孩子问题时候,也要看看老师的状态和性格。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不同老师的眼里,影响是不同的。
这也就是,我们接触老师多了也会发现,有些老师会自己解决孩子在学校问题,有些老师喜欢给家长告状,还有些老师会根据孩子的问题大小做出选择,要不要家长帮助共同解决孩子教育问题。
所以,妈妈也需要有这样的分析判断意识,尤其要注意,不要被老师的情绪和评价裹挟,影响自己对孩子的认知和判断。
面对老师的告状,不仅是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考验家长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情商,家长保持理性平和看待和解决问题,孩子也会受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自己应对处理问题的能力。
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那么你的态度在哪一层?欢迎评论区留言,和豆妈一起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