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是天空的放逐者,通常三五成群地飞越高空之中,从而给人类留下弧线式的优美姿态。与很多躲着人类“走”的鸟类不同,喜鹊格外亲人,尤其喜欢有“烟火气”的人类聚居地。
喜欢与人类做邻居的喜鹊
喜鹊是鸦科、鹊属的一种鸟类。喜鹊的体长通常为40-50厘米,雌雄羽色差异较小,整体前黑后白,黑色与白色色块的区分,以及渐变的紫色、蓝绿色、绿色等光泽,使得喜鹊看上去有一种丹顶鹤般的仙风道骨。
喜鹊喜欢栖息在旷野、农田、乔木之中,它们尤为喜欢在人类的屋檐下安营扎寨。喜鹊甚至会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为了躲避人类和田地的追击,它们有时会巢穴“险中求”地将把家安在高压线上,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喜鹊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除非是在繁殖期,它们才会聚集成一个大群体。喜鹊平时以瓜果、植物种子、谷物为食。由于食性杂,喜鹊也会吃其他鸟类的产下的卵和幼小的雏鸟。喜鹊跟人类一样,过着“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规律生活。
白天,喜鹊会出现在旷野与田地中寻找食物。晚上,喜鹊就会集体飞回巢穴中,闭目休息,等待第二天的来临。喜鹊尤为“喜人”,有一个通俗的说法是“如果一个地方地广人稀,那么喜鹊族群数量一般也不会很多”。
也有人对此解读为,人类的存在能够给喜鹊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比如稻谷、小麦、大米等。所以,喜鹊就像是一个粘人的“狂热粉丝”一般,人类住哪,它们就举家搬到哪。
喜鹊社会也有造房工程
没想到除了人类之外,喜鹊社会也有造房工程,也要赶KPI!不过相较于人类,喜鹊的建设水准似乎更胜一筹。在建设巢穴之前,喜鹊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估,确定筑巢地址。因此,虽然筑巢的过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喜鹊的巢穴可使用的年限也比较长。
科学研究表明,喜鹊建筑参数需要距地高7米至15米,内径18厘米至35厘米,不可缺少的椭圆形大门尺寸为11cm×15cm左右。同时,一些喜鹊包工头十分认真负责,会在很多年后对自己的巢穴进行翻修和扩建,提高功能性和安全性。
喜鹊是一种极为看重巢穴的动物,没有“房子”的喜鹊会被看不起的。不仅找不到伴侣,繁殖不了后代,甚至“形单影只”地在族群中更是抬不起头来。
值得一提的是,喜鹊的巢穴是由雌雄共建的。雄鸟先打头阵,建巢搭建好雏形,剩下的就由雌鸟一起配合搭巢。造巢路程漫漫,雌雄喜鹊历经风雨一同构设巢穴,不仅考验了双方的耐力,还磨合了双方默契。
喜鹊的巢穴大约从每年的11月开始建设,一直持续到翌年的4月。有了温暖坚固的巢穴,喜鹊就不用和长途迁徙的候鸟一样跋涉到很远的地方过冬。因此,巢穴对于喜鹊来说,是安身立命的重要存在。
不畏风雪的高质量巢穴
喜鹊看上去精致得很,实际上对于巢穴的装修却十分佛系。从外表上看,喜鹊的巢穴就像几个枯枝堆在一起一样潦草。
但只是喜鹊为了掩人耳目而做出的伪装,就如同生物界中的伪装大师枯叶蝶一样,全力把自身的体色融入环境中,从而不被发觉。不得不说,在野外生存久了的喜鹊,还是挺有生存智慧的。
另外,喜鹊的巢穴内层跟外部是云泥之别。外部越潦草、杂乱,内层就越精致、舒适。喜鹊巢穴内层不仅用纤细牢固的枝条砌成。最内层还垫上了柔软暖和的兽毛、羽毛、纤维等,充分保障了雏鸟生活空间的温度和舒适性。
喜鹊的巢穴可以说是鸟界中最豪华的存在,虽然“外貌丑陋”,但胜在配置高,有气派,大型的鹊巢最高能有80厘米那么高。
喜鹊的巢穴还富有智慧地添加了一个厚实的“屋顶”,绝大多数鸟类的巢穴都是露天或者半露天的,容易受到晨昏、季节变化的影响。然而,喜鹊的厚实的屋顶以及坚固温暖的巢体,就像是一件天然的御寒防护罩一般,将低气温以及冷空气隔绝在巢穴之外。
为了方便进出,喜鹊的巢穴如同人类的房屋一样,设计了遮挡的大门。这道门可以在冷天的时候,隔绝冷空气,保持巢穴内的稳定暖度。除此之外,还可以起到躲避天敌,流通空气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喜鹊的巢穴能够抵挡风雪的原因,全靠喜鹊的智慧与勤劳,巢穴的稳固和温暖。
是吉祥鸟,也是森林中的野蛮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鹊也作为“吉祥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当中。比如在《开元天宝遗事》中就有“灵鹊报喜”的说法。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体型轻巧的鸟类,居然隐瞒着野蛮的一面。它们被喻为“鸟中混混”。
即使喜鹊喜欢粘着人生活,但在农村中,比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喜鹊。人们总喜欢翘尾巴的喜鹊当成是自大狂妄的代名词。除此之外,生活在临近人类地盘的喜鹊,并不是善茬,有时甚至会肆无忌惮地攻击人。
它们不仅会啄食农户晒在地上的谷物,还会把人家的菜地搅和得“稀烂”。喜鹊还会仗着人类的友好,得寸进尺地戏耍农户的家畜、家禽,主人家赶都赶不走。甚至,这些有组织有预谋的喜鹊群体还会“记仇”地趁人不注意的时候,“霍霍”农户的干粮。
喜鹊是一种具有丰富寓意的鸟类,它们喜欢和人接近,有时甚至对人类集群居住的地方形成“入侵”的趋势。有时,喜鹊的性格也不是那么讨喜。但是,喜鹊极富创造力的建造头脑以及生存能力却是人类值得学习的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