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西薰:好广告,就是让观者会“想象”

原标题:葛西薰:好广告,就是让观者会“想象”

艺术与设计

近日,日本当代平面艺术中心(CCGA)策划了日本设计师葛西薰的海报个展——《葛西薰,1973年以来》。本次展览,让大众通过葛西薰的作品,目睹到当年的时代剪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日本广告界的“常青树”是如何凭借创意,让他的设计变成一个又一个经典。

葛西薰生于1949年,为了成为“字体设计师”,他在高中毕业后,从北海道的家乡札幌只身跑到东京,进入印厂就职。到东京之前,他一直把东京想像为一个现代的、井然有序的城市,并且想要做出相同感觉的作品,到东京以后,他却被这里的反差性和混沌感所吸引,并开始向往影艺、艺术、戏剧等方面的文化。“我想这或许就是最早期涉足美术设计工作的起步了。”他解释。印厂的经验即使再短(只有五年时间),却已让他比起同龄层更熟练,也锻炼了他对文字设计的敏锐度。

图左:表演艺术《没有翅膀的鸟在岛上》(NoWing Bird on the Island)海报 ,1997

图右《一切从小开始》海报,2004

在1973年转职到 SUN-AD广告公司后,他的广告创意从一开始就对文字的设计有所着重。比如1979 年的《索尼收发器“罗杰”》就让产品标志以反映出当代感的“闪电”设计为主,让人不禁联想到Kiss或AC/DC等摇滚乐队。文案是这么写的:“男人们笑起来像男孩”,针对了男性居多的科技控市场,企图吸引用者回到更为纯真的童年。

《年终礼物 是三得利》的广告,1983

接着,他将“我·爱·你”(使用了英语 I Love You的翻译)字体放大,呈现在1983 年的《年终礼物是三得利》的广告中。与别人不同的是,该广告所“卖”的酒瓶形象,竟被缩得极小,视觉性反而被文案和男士帽子的影像所占据。这有别于同类产品的广告设计,已看出他如今热爱使用的两大手法:一是外语与日语字体之间的转换;二是“边界”意境的设置。尤其是后者的创意,放在今天最让人熟悉的例子,便是原研哉在 2003 年为无印良品打造的《地平线》系列,这或许就足以证明葛西才是这一风格的先行者。

电影《Maborosi》海报,1995

“对我来说,一张海报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一边制作它,就会一边想象着它周围的广阔空间。”他解释。尤其当上世纪 70 年代的广告中都流行着将产品直观地摆在广告海报“正中央”时,他反而不想把一切都展现出来。“我希望你根据你能看到的东西来感受你看不到的东西。我渴望那些能让观者感受到‘屏幕另一边的东西’的广告。”他说。而这“屏幕另一边的东西”就是让观者会“想象”的东西,即使这样的广告意境曾获得“葛西的广告很孤独”或“让人无感”的评价,却成功激发了业界的追捧,甚至迄今还有泛滥之嫌。

为三得利做的广告《双喜》,1993

然而,他却丝毫没有“揽功劳”意愿,仍旧强调自己“没有强烈设计感,也没有个人风格。”他认为,艺术总监或者美术指导的工作就是要不断提出“这个怎么样?”“你希望结果是什么?”等问题。这样一来,客户的真实意图才能被呈现出来,而广告人的想法就越来越多,从而有效挑选、整理、引导、整理出所需的照片、插图、文字来做结合。“艺术总监的艺术性并不是艺术家的艺术性,而是更原始的‘视觉’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是视觉的负责人。艺术家需要个性,但艺术总监则不需要。所以我(的作品)也就没有所谓的风格。”

逐渐地,葛西薰在 SUN-AD 广告公司旗下的工作资历已从“铁饭碗”转为“传奇”。由于该广告公司附属于三得利饮料公司旗下,所以其负责的设计案不仅“常青”也得有“远见”。他又是如何确保每一次的广告推出都不失新意?邀请不同的合作者便是秘诀。

《联合箭》(United Arrows)广告,1997

像1997年的《联合箭》(United Arrows)广告就找来意大利插画家詹路易吉·托卡丰多(Gianluigi Toccafondo)绘制出一系列超现实的画作,甚至有些连文案也都删去,只保留了品牌标志。该系列的主视觉中,他亦采用了拿手的“文字设计”:使用了英文字母将日文文本形象化,将日本店面常见的欢迎词“irasshaimase”被改写为“irassyaimase”,企图以插画家的意大利口音做搭配。

另外,在针对“虎屋”(Toraya)的企业形象做设计时,遇上瓶颈的他还询问了业界大腕仲条正义。“因为顾客大多是年轻人,所以我向前辈请教店内墙上的艺术品时,就请他‘随意’写出老虎一词。然后,仲条先生在不出一分钟便拿出了草稿。看到作品的那一刻,广告团队便惊讶地喊出‘哇’。从那一刻起,每个人都像是开了电源般,从产品设计开始,让整个项目都开始滚动和操作。”他回忆道:“当时他真的拯救了我。”

为池袋百货创作的以“狗狗”为主形象的《极今样俱乐部》广告,1990

回到《1973 年以来》展中,或许让国人熟悉的作品就是自 1987 年推出的三得利乌龙茶广告。当年首个《茶叶原理》系列就以人物肖像,加上茶叶产地的实景作主,呈现出一种纪录片式的真诚。1993 年,他更是把生活细节放大——如《双喜》中的对杯,或《让我们坠入爱河》的朴实——这样看似今日“时尚大片”的影像,据悉是基于他偶遇了上田义彦的摄影展而有所启发。当然,后者最后被纳入广告团队中,并成为了他在上世纪 90年代的“御用”摄影师。其中1990年的池袋西武百货以狗狗作为形象的《极今样俱乐部》(Super Young Island)也出自他手。

最终,作为一个广告人,葛西薰对其多年来的广告工作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感想呢?“我最高兴的是产品继续被人们使用。即使我制作的广告终止了,但如果每个人都继续使用它,我会更加高兴。这意味着该产品已成为标准,不管它们有没有成为大热门。”相信这屏幕另一边的东西,应该就是葛西薰的设计初心吧。

文 Article / 赵乐 Zhao Le

图 Pictures / 葛西薰 Kasai Kaoru

特别感谢 / DNP 文化振兴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