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HIFI时代的“集成化”播放器典范:山灵H7

原标题:后HIFI时代的“集成化”播放器典范:山灵H7

解码耳放某种意义上的完全体形态?

山灵H7这样的机器其实告诉大家,想用更少的钱获得一个准·顶级播放器的声音其实很简单,当然我不仅仅是在夸H7,而是包括飞傲Q7、iFi菠萝系列的各种产品在内。H7相比之下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插卡功能,并且支持手机操控,同时把过去自家UP系列积累下来的部分实用功能都做了集成化,而且增加了RCA物理输出去适配部分台机用户和音箱用户。如果说以上这些功能你都在别的产品上见过,那么H7它仅4XXX的售价,是不是就更有杀伤力了?

我过去在推荐山灵的产品时,往往会去在声音层面归类一下,相信很多人也在不同的场合看过我的这些结论。山灵的一个“传统调音”是属于润泽HUFI向、能量感相对保守的那类,或者说即便是素质到位了,也依然有很浓郁的调音倾向,比如M9、M8、M6 21、M6、M6U、UA3等;而山灵的“现代调音”则是比较倾向于尽可能发挥出动态、线条感、解析力方面的优势,比如M6Pro、M6Pro21、M7、UA5等。而H7不同的点在于,我认为不同用户对于H7声音的解读和归类可能会产生分歧,而如果只考虑机内读取TF卡的声音而言,我认为H7总体还是略偏向现代声一些,如果是常用蓝牙来听,那么H7又明显暖了很多、带了点HUFI感。USB DAC模式下,考虑到用户可以通过线材来调味,这个模式下的声音可塑性其实很高。

外在方面,H7体积还是不小的,比山灵自家的M7略大一些、厚度相仿,加上皮套以后会更接近M8那个体积,但好在350g左右的重量并不过分,至少冬天的时候放在上衣口袋里不会有过重的负担。旋钮的那侧有一个小显示屏,能够像UA5一样显示音量、歌曲码率、蓝牙编码等信息,而且部分功能可以直接通过两个旋钮的点按和旋转来配合操作,对于不爱额外装APP的人来说是完全够满足基础功能使用的。

在旋钮一侧,除了3.5和4.4外还配备了一个6.35接口,官方刻意强调使用的是纽崔克母座,不难看出官方对于H7的定位是适用大耳机的,而H7驱动大耳的表现也会是我重点关注的部分。另一侧的接口则包括2个USB-C,分别针对充电和USB DAC,以及TF卡槽和1个同轴输入口,包装内附赠了一根同轴转3.5的转接线来方便进行外部数字输入。

H7在包装内附赠了一根无氧铜的USB-C双头线材,Lightning版本需要另购。前阵子我在小尾巴合辑中还推荐过山灵自家的L3万隆银箔丝数字USB线,可以有效加强声音的中高频清晰度、延展度,音色上也会稍稍更加明亮有光泽一些,也很适合作为H7的附件来选购。

H7的解码结构是来自于AKM的AK4491EQ+AK4499EX模组,官方标出来的功率数据也相当大。模拟部分的调教一直是山灵的强项,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用一堆五花八门的DAC去做出接近的音色,相关的硬件信息我就不在这里解读了,感兴趣的可以移步官方详情页。

平衡

单端

单端和平衡的2个负载数据如上图,因为信噪比测试中出现了“噪声门”现象,所以对于声音纯净度的指标大家参考动态范围即可。带负载下的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20dB,极限的空载动态确实是和官方标的123dB相符,只是漏了截图了。输出功率方面,我依然是严格按照THD+N<0.1%去取值,平衡口下的2个低负载的功率还是挺夸张的,均能达到1W以上,单端口的表现也完全足以应付不少头戴产品的驱动需求。

顺带测了下平衡口在300欧负载下的功率,也能达到250mW左右。

如果大家关注过山灵前阵子推出的2个播放器和对应上市的耳塞,应该不难发现他们在“官方西装”方面是下了功夫的。MG600是一个非常温润细腻度单动圈塞子,同期上市的播放器M7则是一个中型干净的声底;MG800是一个高素质、动态凌厉的大开大合型耳塞,一起诞生的还有M6Ultra这种温婉宽松的机器。而H7和ME900,二者则并没有过于突出的个性,都是属于单独拿出来都非常强、而且不那么挑搭配的产品,H7中性至于保持了山灵家润Fi的底子,比M7的线条稍稍柔和一些,而ME900则具备非常高的综合素质、确实是一副非常有水准的塞子,二者的组合呈现出的是古典流行通吃、男女声也没有明显倾向的声底。如果从搭配性上而言,我是倾向于使用蓝牙模式来驱动ME900,因为H7的蓝牙模式声音明显更暖、声场更近,同时适度贴耳的人声距离和稍稍压制过的高频,让整个的流行氛围与耐听度都相当棒。

在操作层面上,遗憾的一点在于直到发文,APP内置的播放软件还是没能更新版本来适配封面的读取,已经咨询过官方,他们表示这个方案正在优化中,而且可能会给出本地读取+联网读取两种方式来实现封面显示。关于Eddict Player APP以及SyncLink这个功能好不好用,我的结论是,有一定上手门槛,但是只要学会了以后,整个的易用性非常OK。为什么说有门槛,我指的是如果你不看说明书,想捣鼓到让手机操控H7去听歌,是过程可能略显艰辛,比如你需要选对工作模式、打开侧边栏的SyncLink、选择控制端、连接设备、然后再进入“本地播放”,就会看到TF卡的文件夹内容。而如果你已经熟悉这套流程了,那么我觉得H7的本地播放是一个易用性还不错的、我愿意长期使用的功能,就好像在读取数播设备的本地文件一样。

H7在USB模式和机内读取模式下的声音基本是一致的,也是一种让山灵过去两个大方向的声音有所融合的声音取向,其实我个人希望以后山灵的机器都能够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并且一步步完善和升华自己的审美体系性。同类型的产品里,H7可能会被拿来和iFi家的2个菠萝、以及来比较,如果以灰菠萝为参照都话,H7的声音素质属于同一档、但音色表现更细腻,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既能够几乎推开我们常见的耳塞、驱动头戴的上限又足够高,虽然不能像大菠萝那样轻松把HD800推出一个不错的底子,但H7即便是推头戴也能够把润泽的中频和良好的氛围感给保持住,不会有那种差口气却非要往上顶的感觉,尤其是在6.35口下,会比3.5的音色更为细腻。

H7的体积和厚度摆在这里,出来的声音比山灵绝大部分的同价位、甚至更高价位的播放器在声音框架和动态的表现上都要更好,如果单论驱动耳塞的声音密度和规模感,可能还是比M9逊色一些,而且也没有M9那么绵密的结像质感。论驱动头戴,不论是物理层面的功率储备、还是实际呈现出来的声音推力表现,H7都可以应付许多常见的头戴式产品,包括常见的HD600、HD580这种森海经典老型号,以及和声力G200、HIFIMAN SundaraC这种相对易推型的平板。在随身产品里,H7驱动头戴的优势不仅仅是推力,而是它的结像线条感硬而不锐、中频有很好的润感与厚度,所以它如果是应付一些本身偏线条感的头戴,比如森海HD800、Timsok1024、拜雅DT880这种型号,它也许不能把素质发挥得多出色、却至少是个好听且耐听的搭配,能够让人长期听下去的声音。

单纯从声价比的角度来说,H7对于驱动耳机这种事情而言几乎就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还不贵的解决方案,而且RCA的配备还很方便去接驳有源音箱使用,而蓝牙模式下的声音更暖、声场和人声距离都更近、再结合USB线的可换搭配,H7能够带来很多的声音可能性、搭配的上下限都很高,它可能不是同价位综合素质最高的东西,但它却是一个我很敢去大范围推荐的型号,也是集合了山灵近几年调音精华、在素质和听感上、操作和实用性上结合的最为大众化的一款播放器+解码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