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遗书:大明末帝的自杀之谜

2023-06-25     临溪柚子

原标题:崇祯遗书:大明末帝的自杀之谜

公元1644年4月25日,农历的三月十九,注定是大明王朝自打朱元璋开国定都南京起,国祚绵延了276年最为黑暗的一天。就在几天前,闯王李自成率十万众将北京城团团围住,可怜只剩下六七千缺衣少食的老弱残兵,守护帝国的最后一道防线攻城战。不出意料,火炮震耳欲聋,杀喊声中冲天的硝烟腾起,火光冲天,外城很快沦陷,农民军入了城,百姓夹道欢迎,闯王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大军入得城来,而内城又被太监曹化淳开了城门。

农历3月28号,也就是进城的前一天晚上,在宫中饮酒的崇祯还长叹说,“苦我民耳”,当得知贼兵已经入了内城,崇臣之道大势已去,偌大的朝堂,文臣武将早就跑得没影了,只有太监王承恩忠心耿耿跟着崇祯持剑逼皇后上吊,又亲手砍了才十几岁的公主的手臂,踉踉跄跄披头散发,在王承恩的搀扶下来到了紫禁城北面的万寿山的寿皇亭,走了一路,鞋也丢了一只,狼狈不堪。

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正大光明,从德胜门入京,承天门步入内殿,看到崇祯曾做过的金銮宝殿,享受着胜利者的荣耀,而遥望宫阙的崇祯则摇头嗟叹,在自己的袍服上留下了一段遗言,在看好的一棵歪脖树上上吊自缢,年仅33岁,至此明朝灭亡。

他的遗言很短,李自成看后竟然也被感动,那他的遗书到底写的什么呢,说,“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所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短短80个字,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既流露出亡国之君对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又表达了对群臣误国的恼怒和对逆贼的愤恨。更为难得的是,生命终结时,他还挂念着百姓,认贼分裂阵势,误伤百姓一人,那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真正是把老百姓放心里了。

说句实话,这样的古代封建皇帝还真不多。崇祯死了之后,过了几日,3月21日,他的尸体才被发现,光着左脚,右脚只穿着一只红鞋,惨不忍睹。遗书很快被送到李自成那里,他虽然粗通文墨,但看后,下令好好安葬朱由检的尸体,相信他内心一定是有所被触动。

而纵观崇祯历史上短暂的一生,绝对不能将他归于昏君、暴君等亡国之君的行列,相反,大家反而对他抱着强烈的同情感。那么崇祯为什么写这样的遗书呢?这该怨谁呢?如同他开头写的一样,想17年前朱由检登基时,一少年人雷厉风行,不到三个月,就将盘根错节大明十几年的九千岁魏忠贤下狱,又不到一年,铁腕出击,铲除了祸国殃民的魏氏集团,彻底肃清了晚清的阉党之祸,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声望,被压迫已久的老百姓都称赞他为百年难遇的民主圣君,精准找到帝国衰落的病根。

崇祯帝立即全身投入到拯救大明江山的工作中,根据史料记载,上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劳成疾,宫中无从厌日。可见,当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雪花般向他砸来,让他达到了一种,我将无我的境界,像彻底澄清朝野,一扫污浊之气,还大明一朗朗乾坤。但坦白讲,大明已经被几代皇帝接力霍霍,内政外交一塌糊涂,军事对外被后金揍得一败在外,对内政治腐败反贼自己百姓苦不堪言。崇祯帝就算是一腔热血,拥有雄心万志,天天通宵达旦,极尽勤勉,堪称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

承天门遗址

但事实大明积重难返,早已风雨飘摇,靠他一个人是救也救不回来的,再加上血气方刚,太想把事情做好,让大明重回和平盛世,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急于求成,想立竿见影,但制度的崩坏他可没看到,很多政策都是匆忙着急上马,注定了结果的悲剧。

据统计,在他在位的17年间,光首府内阁大学士就多达50多位,更换频繁之诰令人咋舌,因效益不彰显被关进监牢的三品以上官员有145人也由此得见,政策应该是三番四复,夕改招耕,最终的17年皆为无用功。更要命的是辽东战事吃紧,崇祯被迫主动加征赋税,当时天灾又特别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彻底被逼上绝路,不得不揭竿而起,还没完。

常说疑人不用,用而不疑,但崇祯这个疑心病非常重,总对功臣充满着怀疑,连大明最后的基石,中了离间计的袁崇焕,他就接受不了,将其千刀万剐,彻底失去了民心以及驻守边城军队的军心。

崇祯最该死的性格还有吝啬,国家危难,他说自己没钱,号召众位皇亲国戚捐献银两,以充军资,众位勋贵,有钱不拿出来也就算了,等李自成进了内城,竟然掳走了崇祯攒了十几年的私房钱,高达7万金银。

袁崇焕画像

所以他遗嘱中说,臣子不行是对的,是制度造成的。可是仔细分析,更大的责任反倒是在崇祯自个儿身上,赖不着别人。那他呢?已死于大明,共存亡,也算是君王死社稷,留下一生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2747b1b18874fab96505b00638a44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