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战略,推进中国特色区域国别研究
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成立大会
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5月12日,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新成,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于殿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顾青致辞并共同为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揭牌。顾青书记向刘新成教授颁发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向陈恒教授颁发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书;刘新成教授向10位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成立大会由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主持。
刘新成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期,区域国别研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出版界和学界的通力合作。具有127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编辑出版行为与国家、民族、时代融为一体。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伊始结集出版的,它的出版表明了一个开始打开国门的国家对待世界文明的开放与接收的态度,也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如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期,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表明了一个上升中的民族以自信和理性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既有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经验,适应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需要,也表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学者和出版人的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感。
于殿利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对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于殿利指出,商务印书馆承接传统,发挥自身优势,经多方调研、征求意见,正式成立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恰逢其时。这是商务印书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着眼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之需,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知识体系更新演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具体举措,展现了其作为出版领域“国家队”的新担当、新作为。中国出版集团对此高度重视,将加以大力支持。他要求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明确目标定位,打通内部资源和学科资源,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引领学术,做出特色,做出品牌,不负学界期望。
陈恒在致辞中说,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历次社会转型、世界变局都会推动知识形态的重大变化,而知识形态的重大变化都会重塑人类对自身、他者以及世界的认知。区域国别知识也不例外,而且更具现实意义。区域国别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战略规划,涉及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传播、建言资政等方面,不仅要有大学、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而且也要有出版社、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主动介入。惟如此,才能有长远的、积极的成效。他特别指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出版社都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学术本位、专业精神、长期主义,这也是商务印书馆的外在面貌与内在精神。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调动国内外一切优秀资源,不受外界干扰长期坚持,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众多优秀的汉译版本,大大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开放的名片,更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商务印书馆赓续前辈精神,今日再出发,成立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必将有助于尽快使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图书分类系统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更加系统。
顾青表示,非常感谢与会专家和各界对商务印书馆成立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的指导、支持与帮助。商务印书馆历来重视区域国别相关作品的出版,前期积累了大量区域国别研究出版资源。商务印书馆将以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为契机,立足自身出版优势,服务和引领学术,以内容出版为中心,以成果为取向,以发展为目标,以联络为抓手,依托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历史、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小语种等多方面学界资源,致力于打破目前国内区域国别研究中的校际、学科壁垒,整合力量,推动实现跨学科交流,提供共享研究成果平台,展示国家成果平台,共同服务于国家战略,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内区域国别学术研究中心、学术出版中心、国家成果展示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为加快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研究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揭牌及颁发聘书仪式后,召开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陈恒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铁军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王俊教授、商务印书馆李平编审、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沈语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郑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胡建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高丙中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黄燎宇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董小君教授等出席研讨会并发言,刘新成教授做会议总结。
与会专家对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围绕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建设及中心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提出了很多具有思想性、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表示,商务印书馆区域国别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商务印书馆与学界在区域国别研究与出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积极支持中心的研究与出版工作,共同推动区域国别学科的发展,在新的知识变革中迎接挑战,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重磅推荐!
区域国别史丛书
已出版10种
1.《俄国史》(全五卷):一部从古代写到十九世纪中叶的多卷本俄国史巨著,至今仍是了解十月革命前俄国历史的经典著作
[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著;张草纫 浦允南 等译
本书突破了俄国传统的王朝史学,率先从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角度对俄国的整个历史进行重构,强调地理条件和殖民在俄国历史上所起的决定作用。全书史料丰富、条理清晰,对讲述的问题经常及时做出小结,而且叙述生动,文笔优美,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该书对了解20世纪以前的俄国史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法国史》(全三卷):年鉴学派重量级人物领衔,法国一流学者集体创作的一部法国通史,法国通史类著作中的精品、畅销书、经典之作
[法]乔治·杜比 主编;吕一民 沈坚 黄艳红 等译
《法国史》并非传统意义上以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主的通史,而可以说是一部文明史,一部文明形成史。本书的作者们更加关注政治、社会、经济和人口等各个方面的结构,希冀把握对上述结构产生影响的种种或是缓慢或是急剧的变化……本书要写的就是构成当今法国的各个地区的整个文明的历史。”
3.《加拿大史》:“加拿大诗歌之父”、“加拿大第一文学家”的代表作,以诗性的语言为祖国写史,研究加拿大史的史源性作品,被哈佛、普林斯顿、牛津等名校图书馆珍藏
[加] 查尔斯·G. D. 罗伯茨 著;王晋瑞 译
本书以诗性的语言描写了11世纪到19世纪的加拿大历史。
4.《日本史》:一部自前陶文化直到1960年代的日本通史,简意赅,文字优美可读
[美]约翰·惠特尼·霍尔 著;邓懿 周一良 译
本书于日本早期历史的梳理,弥补了此前日本史研究的不足,而对于17世纪以后的论述又别具慧眼。作者特别着眼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追踪其如何随时间而改变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借以探寻这一“东方”的文化,如何孕育了近代的世界霸权。
5.《越南通史》:用越南文字写成的最早之越南通史,在越南史学上具有划时代之意义,荣获2015年首届“姚楠翻译奖”二等奖
[越]陈仲金 著;戴可来 译
《越南通史》规模宏大,煌煌六百页,堪称鸿篇巨制,起自上古传说时期的鸿庞氏(公元前2879—前258年),讫于20世纪初法属殖民时期的1902年。
6.《中亚史》(全六卷):一部通中亚“古今之变”之史,凝聚三代学人三十年心血之作,涵盖苏联解体以前中亚存在过的所有王朝,重建汉唐以来中国中亚知识的高地
蓝琪 主编;蓝琪苏立公黄红著
本书研究的地域范围主要为今中亚五国和阿富汗所在地区,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1991年苏联解体。
7.《巴西史》:本书是对近现代巴西五百年历史的简要概述。从殖民到独立,从淘金到咖啡,半壁南美的五百年历史长卷,展现眼前
[美]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 著;王龙晓 译
巴西,这片丰饶的土地,是印第安人的归园田居,是最初到来的欧洲人心中“难以捉摸的人间天堂”。这里的文明起源于一个熔炉,又经受了军事独裁与民主化斗争的反复挫伤。
8.《美国史:理想与现实》(全两卷):一部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叙事连贯的美国通史著作
[美]埃里克·方纳 著;王希 译
本书是“新美国史学”的结晶,作者以“自由”为主线,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呈现了一种以多元互动的历史观来重构的美国通史。
9.《印度洋史》:从海洋到海洋经济,从殖民到殖民霸权,五百年印度洋史全面展现
[澳]肯尼斯·麦克弗森 著;耿引曾 施诚 李隆国 译
数千年来,印度洋对生活在其海岸上的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书中,作者尝试建立一个作为整体的印度洋区域概念,追溯海洋和人相互影响的历史,展开了一幅从史前时代到现代,人类认识和利用印度洋的图景。
10.《丹麦史》:一部简明的丹麦史,在历史与现实维度立体地展现丹麦民族国家的全景
[丹]克努特·J. V.耶斯佩森 著;李明 张晓华 译
全书按专题介绍了自宗教改革以来五百年间,丹麦历经对外战争、疆域渐缩、内部纷争、新生产方式确立以及思想演化,最终形成现代国家的过程。
每日一书
《斯特拉博地理学》
每日一词
《新华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