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富豪,24岁摆摊赚40万,14年后资产25亿,为何44岁选择自焚?

2022-02-24   军武四分三十三

原标题:包头富豪,24岁摆摊赚40万,14年后资产25亿,为何44岁选择自焚?

商场一如战场,一不留神便是粉身碎骨。

在势力纷杂的上层经济社会中,想要运营好一家公司已是不易,更不要说将公司扩大,站上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

人们普遍追求有价值的劳动,劳动成果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与个人价值紧密相连。

尤其是做成一件事或者将某个事物做到极致时,人们对于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有一种成就感。

贫穷限制人们的想象,这句话看似可笑,但确是现实的。一个人处于贫穷或者处于富裕的环境中,见识和远见都呈现出极大的不同。

通俗点说,小时候玩泥巴的孩子,与小时候玩PS4的孩子难道起跑线一致吗?答案是否定的。

但贫穷的力量因人而异,贫穷使人向上,反之,贫穷也可能使人郁郁而终,之所以结果不同,是因为人与人的观念不同。

但身处世俗当中,即便是贫穷,也不要做出偏激的行为。说到由倒卖瓜子发家的商人,我们总会想起金利斌这个人。

这是一位靠着自己白手起家一步一步走到人们眼前的商人,他在24岁的年纪便靠着摆地摊赚了40万。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商业头脑和经商的天赋。

但他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想要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早前便有下一步的打算,之后金利斌便在奶制品行业崭露头角。他的事业也由原先的公司变成了集团。

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他承诺债权人付息借款,直至14年后,他名下的资产就达到了二十多个亿。

但树大招风,在基础没有打好的时候,继续扩大投资相当于将自己套牢,最终这个无底洞吞没了金利斌,而一直以来优待下属的他,却在44岁的大好年龄选择了焚车了结自己的生命。

出生于包头市,金利斌从小的生活环境尽是苦不堪言的困窘,因为父亲的病,家里只出不进、尽管家人拼尽全力想要挽回父亲的生命,但父亲还是因为病痛离开了他们。

不仅如此,生活的倒戈开始席卷金利斌的生活,在逼仄的空间内,金利斌绞尽脑汁却怎么也想不出填补家庭金钱空缺的方法。

因为教育水平不够,他最终也只能到工厂打工,在流水线上的工作虽然枯燥。

但并不需要多么高的受教育水平,金利斌对未来的看法很现实,眼前的苟且并不是他所想要的生活,而自己也必定会有还清债务的那一天。

时运不济,不久之后,工厂经营不佳,裁员的时候,名单上赫然列着一排排名字,而其中就有金利斌三个字。被工厂辞退之后,金利斌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业游民。

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所幸,在父亲离开之后,母亲便一直依靠摆地摊维持生计。

耳濡目染的原因,金利斌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摆地摊的阵营。因为招呼人十分热情,再加上金利斌本身便带有经商的天赋,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此后,在包头这个地界,金利斌也是一号人物。但他并不满足于既定利益,通过大范围的市场调查,金利斌决定倒卖话梅瓜子。

这一次的投资显然是正确的,因为,在获得话梅瓜子的代理权之后仅仅2个月,金利斌便从中获利高达四十万。

作为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金利斌已经将这笔钱安排在了路上,为了打开自己的买卖范围,他开了一个批发部。

这一次他眼光锐利地提早辨识了市场中的商机,金利斌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向着伊利代理权进发并取得了成功。

令人惊奇的是,金利斌似乎确实有着独到的经商头脑,这一次,他又抓住了机会,之后的市场上开始盛行液态奶,而此时的金利斌也开始坐享其成,腰包鼓鼓了。

在这个阶段,金利斌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并且告诉世人,即便是出身贫穷,他也依然靠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果。因为童年的经历,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时光的可贵以及个人价值必须在努力中创造。

但同时,金利斌追求金钱的劲头越来越猛,为了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他不断努力,并取得了许多成就,而他本人也一度获得人们的称赞和羡慕。

虽然生活已经富足,但金利斌似乎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21世纪初,金利斌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决定开始创业,由此开始,他的身份从商贩变成一个企业家。

他的目标很明确,那便是哪里能够赚到钱,他便向哪里投资。

但经营一家企业显然并不容易,公司尽管有着稳定的营收,但金利斌总觉得太慢了。在这时候,他想要通过扩张来增加营收,不但如此,他开始通过借钱来凑资金进行扩张。

高额的利息让人们纷纷决定投资一把,融资的成功让集团产业规模和范围都有扩大的趋势。而到了2009年,集团的总资产也膨胀到了百亿,其中金利斌的身价,也一路水涨船高达到了几十个亿。

高楼已筑,蚁穴滋生。

金利斌从融资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却也成了瘾,他几乎每年都会向民间募集,然而这其中的风险他却还没看到。

之后金利斌又顺势有了上市的想法,却不想为上市做准备的基地项目,成了“城墙”坍塌的导火索。后续的投产和亏损并没能让他收手,而需要填埋的资金却还在继续增加。

基地建设期间的不断投入,使得集团开始负债累累,上市已经是不可能,高额得利润息影更是急需支付。

非法集资,铤而走险,金利斌终究是自食恶果。

勇闯勇冲的他却怎么也没想过收手退步,最终,金利斌选择以死亡来了结自己。

他的偏激让他尝到甜头,但最终也是他的偏激,让他残忍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能力决定前途,性格决定命运,适时地放手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