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空地那么多,农民为何宁可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垦荒地呢?

2022-02-24   军武四分三十三

原标题:古代空地那么多,农民为何宁可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垦荒地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一首诗相信大家从小就能背诵,而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出,农民种田之辛苦。

平时父母用这句诗教导我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来源于农民的辛苦劳作。但其实如果我们再懂一点历史就会知道,农民即使在这样辛苦的状态下,依旧无法获得很好的生存。因为他们的头上有地主,地主的旁边有官僚,官僚之上还有皇帝。所以每一位农民都是在绝地中求生,每一个人都在上交了90%的口粮以后,自己才能吃剩下的。

这样的痛苦,使得所有的百姓基本上都生活在绝对贫困线左右,无数的百姓被盘剥得死去活来,甚至为此要暴动。但看到这里也有的人会提出疑惑,古代空地那么多,既然政府盘剥的很,农民为何宁可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垦荒地呢?关于这个问题背后其实也有很多的讲究。

一、关于开荒的历史

其实在历朝历代都有开荒的记录,但是开荒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真正开荒的最美好的时代,自然就是指西周封建之初。那时候西周天子已经封建天下,所以每一位受封的统治者可以自由的开采土地。

以楚国和秦国为例,这两个大国之所以能够走向最强大的巅峰,就是因为他们都通过疯狂的开荒的手段获得了巨额的土地数量。楚国曾经使土地数量高达100万左右,秦国也是在秦穆公时期疯狂开垦,最终确立春秋五霸的地位。

不过自从那个开荒的大盛事以后,接下来的开荒就变得非常尴尬。

自从天下大一统以后,封建统治者秦始皇还有汉武帝的人,都强迫大批的老百姓来到蛮荒之地开荒。但是这样的开荒是牺牲的,流血的,而且是付出巨大代价的。

例如,当年秦始皇曾经动用百万大军在南北开荒,虽然使得百越之地变成了后来的文明场所,但也有无数的百姓死于荒野。汉武帝当年也是调动大批的人力物力去北方开垦荒地,结果代价也是尸横遍野,最终才勉强有了文明延续。

所以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古代开荒极难。而且每次开荒都是由皇帝强迫大家的身份,并且还要付出无数的人的代价才取得成功。

那么老百姓能不能以个人的身份去做这件事情?光就从秦皇汉武付出的代价来看就可以知道,个人很难做到这一切,至少要面对以下几个困难。

二、开荒需要几代人努力

在前面已经说到,历代开荒都是开垦那些荒蛮之地,根本没有任何的基础,所以想要在没有路的条件下走出路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先不说开垦出一块几百公里的土地,就是五亩良田的现有土地都已经被人给占领,那么留下来的荒地,肯定都是没有营养的或者是盐渍之地。

想要把这些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需要几代人不断的耕耘,不断的培养,最终才能开花结果。然而几代人的努力,是否能够持续下来呢?

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荒地之上,而使得自己种的地没了,那么就只有饿死的危险,几代人能够撑多久。这是一个很残酷的问题,好像是经济学里面所谓的,到底是保住存量还是追求增量的难题?

三、开荒的非法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大麻烦的事情也在困扰着老百姓。要知道天下的土地都属于皇帝,而皇帝早就已经对土地进行分类处理,例如鱼鳞图册,已经使得大家的土地登记入册,所以哪户人家拥有哪些土地是由法律规定的。

而如果我们想要进行开荒,那么首先这个事情是违法的,因为在饱和的年代里面,政府已经规定了土地的数目,如果我们额外攫取,那么就是偷窃皇帝的财富。如果被发现抓住是要杀头的。

而且,就算是在混乱的年代里面,大家开垦了不少的荒地,但依旧无法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为在合法范围内的土地,即使在混乱的年代也有法律效应,大家只能盘剥你,而不能直接夺取你的土地。

但是,开荒所获得的土地本身就没有法律保护的效应,所以等你已经得到了五亩肥田,结果大家实力强,把你的土地给抢走。因为法律之外的东西实力为王。私有财产无法神圣化,那么还去赚这个钱干什么?所以开荒就没意义。

四、开荒所需要的准备

当然了,有的时候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假若你是一个天下第一的武林高手,想要隐居起来,不想跟中皇帝的田接受盘剥,并且开荒种地,想要隐居。

那么有这样的实力,自然可以排除前两个条件,但是接下来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会让你感觉压力山大。因为想要开荒想要种田,首先要解决牛的问题。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牛,一般来说,历史上大批老百姓是没有自己的牛的。

因为史书记载,牛的价格变动一般在40贯钱到100贯钱之间,所以说牛的价格其实都非常的昂贵,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的。如果想要买得起一头牛,必须要三代人节衣缩食,看能不能省出这么一点经费去买下这头牛。

如果没有牛,那么就无法开荒,也无法种地,最终只能自己当牛,就算是武林高手估计也受不了,而且也种不好地。所以想要开荒难上加难,想要逃避政府的苛捐杂税,那可是没门。

五、盘剥之下的农民指望

从以上的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老百姓其实想要逃离自己的土地,想要自己发展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老百姓接受了无数的盘剥,但是他们还是有一些指望的,这才是老百姓死都不愿意离开政府给予自己土地的原因。

首先,小农经济的存在以精耕细作和整体协防为主。所以当天灾来临之际,政府可以集中力量解决问题,修筑水利之时,集体的力量可以灌溉万亩良田。

所以可以按照黄仁宇老先生的《中国大历史》说的这样理解,农民在交出自己的口粮的同时,也获得了政府的保护,并且拥有了精耕细作农耕经济的某些实惠。封建制度的权力根基由此而来,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也由此而来。所以虽然统治者盘剥百姓,但也是做了一些事情让百姓不至于活不下去,并且还能有一些指望。

更为关键的是,大家可不要忘了政府可是有福利的。在大乱之年,土地可以无偿的分配,例如均田制,在大部分的年份,耕牛可以分配,而且可以租用。

例如,宋朝就有过耕牛分配的政策,而且大部分时候大家可以租用官牛,可以让百姓活下来,并且延续小农经济。所以政府的盘剥固然恐怖,但是在层层盘剥之下有法律的保护,而且还能享受一些指望福利,这使得老百姓就不想去开荒,最终指望着朝廷的一亩三分地活着。

结语:

所以从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老百姓很惨,他们辛苦努力都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我们也不要低估了封建制度,这个制度虽然颇没有人性,但也提供了双向互动的制度属性。

老百姓上交政府口粮,政府穷奢极欲,但也给老百姓提供帮助。虽然这并非是人权上的关爱,但却是百姓支撑着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避免百姓破产的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

所以,百姓开垦荒地的事情还是比较少的,封建统治者早就在制度上拿捏的死死的。但我们还是得说,百姓生活的艰苦,真的是让人心酸落泪,封建统治在当时很优秀,但也太过于黑暗和没有人情。

【参考资料】

《中国大历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