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一些高血压患者发现进入夏季以后,自己的血压降低甚至正常了,就不在服用降压药,等到秋天天气凉爽时再继续服用,这样真的合理吗?
夏天温度高,人的周身血管舒张,且出汗量大,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大致可降低12/8毫米汞柱。
但是,夏季多数人睡眠质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致使夜间血压升高,有可能导致出血性中风。
天热多汗、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血压骤降,也易致缺血性中风。
夏季高血压降中多变,因此不能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
如能经常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3~5天去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一周。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
如果发现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尤其是夏季,人们出汗多,更应多饮水;
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
运动前后称体重,每丢失体重0.5千克,就要补充2~3杯水;
尿色深时多饮水;
睡眠时也会丢失水分,睡前醒后饮用一杯水;
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1%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
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
造成夏季血压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炎热,所以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对策就是避暑降温。可以采取制冷造凉、避暑纳凉、散热降温等措施。
科学使用空调,室温不要调得过低,保持在27~28℃就好,要保持室内温度恒定。
中医提倡浴水散热,也就是游泳。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有降温除暑之效,还可消耗过剩的营养,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有强身健体之功。
一般来说,血压没有过分降低,仍要继续维持剂量服药。
一些人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这时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发作。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
但是患者绝不可以自己随意改变用药。
到了夏季,控制血压的生活习惯应继续坚持,如:早晨缓慢起床,洗漱后饮白开水或淡盐水一杯,适当晨练,耐心排便,饮食清淡低盐,三餐八分饱,控制体重,睡前烫脚,保持乐观情绪等。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