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药王孙思邈说的“长寿灸”是指什么吗?

2023-07-01   上医仁家

原标题:你知道药王孙思邈说的“长寿灸”是指什么吗?

俗话说 “家有七年艾,郎中不用来。艾灸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民间备受欢迎。数千年来,历代医家和劳动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利用艾灸调理疾病的临床经验,使艾灸逐步形成了系统理论。

艾灸的起源

艾灸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人类开始掌握和利用火的旧石器时代,《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古人在煨火取暖时,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无数次重复这一过程后,他们认识到烧灼躯体的一定部位可以治病,这就是最初灸法的起源。

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便系统介绍了灸法,论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是说灸法可以应用于外感、内伤、寒热病、痈疽等病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就是两本关于经脉和灸法的专著,记载了灸法该如何选穴如何应用等。

魏晋时期,“隔物灸”为灸疗多样化开辟了新途径,后到唐宋时期增加了多种隔物灸法并提出预防灸法概念。明清时期隔物灸已经到了鼎盛阶段, 明朝的张良创造了局麻施灸,缓解灸疗过程中的疼痛。

现代灸法则有了长足发展。为了减轻患者接受灸疗的痛苦,多采用小艾炷少壮灸,并衍化出多种灸法,如艾条灸、药条灸、温灸器灸、温针灸、天灸、灯火灸等。根据病情不同,还常采用间接灸法,所隔物品多为姜片、蒜片、食盐、豆豉饼、附子饼等。

艾灸治病疗疾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人体穴位。施灸材料主要为艾草,自古便被称为医草又被称为百草之王,纯阳之物。艾草内服可改善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中医早就认识到艾灸可以预防疾病,即“防病于未然”。

药王孙思邈非常精通延年益寿之术,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在《千金要方》中提到“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其为“长寿灸”。也就是说,艾灸足三里穴,是长寿之法。民间也有 “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等俗语。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如果长期自灸保健穴位,能达到调合阴阳、固本培元、祛病延年的效果。 上医仁家提醒您:在进行自灸保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