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天的湿气会更重,因为湿为长夏的主气。尤其今年夏至与端午相连,毒五月、梅雨季、夏至日,三重夹击之下,高温与闷湿并存,人体易内生湿浊、郁热。那么夏季应该如何排湿呢?
避免待在潮湿环境下
人体湿气重,除了与自身调节有关外,还与所在环境密切相关,长时间待在阴冷、潮湿环境下,湿邪就易侵袭人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湿”。
天热时,很多人会睡在地板上或者到地下室睡,看似降温凉快了,但也易招惹湿气。因为地板或地下室连接地面,湿气本就较重,而且空气中的水分会下降,所以长时间睡在地板上后,会出现四肢酸痛的感觉。
相对干燥的环境无论对人体还是食物都有利,因此夏季居所要常开窗通风,但晚上睡觉不要窗户大开,避免着凉。
此外,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若衣物被汗水浸湿,建议及时更换,不要穿在身上等着干,更不要空调或者电风扇吹干。就像张仲景所说的“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
调理睡眠
夏天天气热,很多人睡眠不佳,还有一些人,即使睡满8小时,但人也没什么精神,干啥都提不起兴趣,这有可能是湿气惹的祸。湿气困脾,湿气重的人往往脾虚,脾胃运化无力时又会加重体内湿气,让人头重如裹、困意重重。
调理睡眠,最重要的就是别熬夜。常熬夜的人会有头昏脑涨、眼睛干涩胀痛等表现,这些有可能是肝胆湿热的信号,因为人卧则血归于肝,熬夜会让肝脏持续工作,得不到休息。
所以,夏天晚上即使炎热,也要在子时前入睡,让脏腑休养生息;第二天早上7点钟左右起床,以适应充盛的阳气;午间小憩半小时,保证人体精力充沛。
饮食调节
夏天很多人会吃冷饮来降温,但“寒凉伤脾”,脾胃受损后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油炸、烧烤食物虽然味道诱人,但油腻难消化,吃多了会加重脾胃负担,促进湿热之邪的生成。再者,还有甜食,甘能入脾但也助湿,湿气重人群不适合多吃甘甜含糖量高的食物。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身体调节,造成湿气过重;但合理饮食、选对食材也能够祛湿。比如健脾祛湿、补肺清热的薏苡仁;通络祛湿的丝瓜、木瓜;解暑利湿的西瓜翠衣、竹叶;利尿去湿的冬瓜等。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