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环城东路这家10㎡不到的小店,居然一天要卖1000个粑粑

2019-11-22   昆明美食联盟

中华之饼,美在云南,云南之饼,官渡为最。
在云南,饼又称为“粑粑”。云南一众粑粑中,官渡粑粑颇为有名。粑粑早在清朝时期就颇具盛名,现如今也是一代老昆明人的记忆。

环城东路上有一家正宗官渡麦粑粑,老板是一对大理夫妻,却在昆明专注官渡粑粑十多年。

他们家原先开在官渡古镇,是当时卖官渡粑粑最早的几家,老板还经常和其他同行切磋技艺。

现在搬到环城东路也有五六年了。每天七点夫妻俩就开始忙活,揉面,备料,用最传统的手艺、最地道的原料,做最传统的官渡麦粑粑。

手艺人有手艺人的坚持。

夫妻俩傲娇得很,每天的粑粑数量有限,卖完即止。曾经最多一天卖过上千份,还有回头客一次性就买了八百多份,来晚了连香味都寻不到。

01

<手艺人不变的坚持>

爱上昆明,从官渡粑粑开始

———————————————


陶振先生说:只是因为一个粑粑,就感受到官渡人的淳朴和善良,也正因如此,爱上昆明从这里开始。

夫妻俩把官渡麦粑粑做的如此远近驰名,在面粉的选择上,和面的过程中以及烘烤的火候里,都藏着大学问。

现买原料,自己加工,原料炒香打碎,河南面发面,晨起的雾气在一阵忙活中渐渐消散。

揉捏好面团后,手圈成圈状,兜住面团,往里面加入不同的料,料过多面皮容易破,料太少达不到皮薄馅多的效果。

和好的面团里加入了适量的白糖,这样烘烤出的粑粑才是由内而外的香甜。

一股脑儿摊近平底锅,就可以等待慢火烤炙后飘出诱人的香。

还未出锅,就能闻见飘出的香味,阵阵麦子的清香慢慢溢出,让人迫不及待想尝尝。

出锅后的粑粑两面焦黄,飘香四溢,冒着热气,外皮嚼劲十足却不费力。

02

<三味各有千秋>

用料实在 价格实在 十多年只涨5毛钱

———————————————


十多年来,粑粑一直只卖2元,随着物价上涨,近几个月才涨了5毛钱。

他们家只卖三种口味,胡麻香滑、花生酥脆、豆沙细腻,各有千秋。

胡麻粑粑

虽然目前市面上还有很多创新口味,但胡麻依然是他们家的大卖口味。

精细饱满的胡麻加火干炒,包在毫无缝隙的面团里,也挡不住那一股香甜。

豆沙粑粑

刚出炉的豆沙粑粑外皮香酥而内在绵软细腻,撩拨着八方食客的味蕾。

花生粑粑

细碎的花生颗粒与白糖颗粒混合,吃完以后就后悔为什么没多买十个!

夕阳西下,渐渐变热的空气中蕴藏一丝香甜,别有一番温情的意味。

夫妻俩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善待着一批又一批寻味而来的食客。

一门手艺的生命力,正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升华,时代在变化,那些舌尖上的美味却在永恒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