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拼什么?这家农商行董事长的演讲刷屏了

2020-01-08   普益标准

这家农商行是2017-2018年度标杆银行,要知道全国只有57家农商行入选。

这家农商行近4年位列浙江省农信系统经营综合管理排名第一名,连续7年获浙江省联社综合实力十强。

这家农商行被《银行家》杂志评为“2017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500亿以下)第一名。

这家农商行“小而美”作为典型案例被载入《2017中国普惠金融报告》。

来源:成于微言

浙江乐清农村商业银行最近又双叒叕出名了~~

董事长高剑飞演讲文字实录《农商行的下半场》刷屏了!!!

当其他农商行还在为不良资产烦忧,为转型发展苦恼时~

他就农商行下半场的“变”与“不变”作出了深度解读。

演讲稿实诚,金句多,决不亚于罗振宇跨年演讲。

这家银行就是浙江乐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不良贷款刚刚破1%,60年累计核销不良贷款仅3亿元的银行;

一家资本充足率接近18%,拨备覆盖率超过600%的银行;

一家净息差领先于邮储,高达3.46%的银行;

一家人均创利高达186万元,ROA高达2%的银行;

一家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不到1.5%,最大十家客户不到5%的银行。

看到这些指标我震惊了,甚至怀疑是不是2014年的数据搞错了。

这些年同业鸦片,该行没有沾,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最多发发同业存单。

正如该行董事长所言,“做企业如同长跑,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是饮鸩止渴,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所以,别的银行在回归本源,而他们行一直就循规蹈矩,做好自己该干的事,服务三农小微,践行普惠金融。

作为小法人机构要门当户对,“大企业、大客户与我们门不当、户不对,不是我们的菜,我们拉不来,养不起、留不住。”

这家银行用人也喜欢用“二代“,不过是农二代,客户经理人均管贷户数达700多户。

虽然“干的都是体力活,赚的都是辛苦钱,田还是这块田,耕还是这样耕,糊涂地爱,傻傻地干”。憨厚、朴实、勤劳的中国农民透露出大智慧。

这家小而美的银行在接受采访时,董事长说“谈不上什么经验,我们走的是农家路,炒的是农家菜,用的是土办法。”

弯道超车速度过快容易翻车,龟兔赛跑赢得的总是乌龟。上半场“比拼速度”,下半场“比拼耐力”。让我们来细细品味高董事长在乐清农商银行2020年工作会议上的专题报告——《农商行的下半场》。

农商行走过“跑马圈地”的10年,如今环顾四野,随着经济下行,金融去杠杆等压力,银行业务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以量补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农商行发展的拐点已然出现。

行业逻辑的变化,要求我们主动顺应大势,转变核心逻辑,用工匠精神经营好农商行的下半场。

农商行下半场的“变”与“不变”

▍上半场“比拼速度” 下半场“比拼耐力”

上半场农商行在规模情结和速度冲动下,出现了脱实向虚、偏离定位等情况。面对诱惑和压力,我们没有犹豫徘徊,也没有随风起舞,始终坚持走“小而美”差异化经营之路,用自己的方,做自己的事,心无旁骛地坚守本源、坚守底线、坚守定位,实现了连续十年的高速发展。下半场,我们要转变竞争逻辑,变“重负债”为“重资产”,变“要流量”为“要留量”,变“靠产品”为“靠人品”,才能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

▍上半场“防控风险” 下半场“经营风险”

经济从上半场的顺周期转入下半场的逆周期,农商行出现信贷风险加大、客户资源减少、同质竞争加剧等情况。下半场,我们要转变风控逻辑,主动拥抱客户,经营风险。理念要包容,树立“大数法则”“利润覆盖风险”“倒金字塔”三大理念。客户要包容,包容“有贡献”“有潜力”“有缺陷”的客户。考核要包容,为担当者担当,为执行者负责,为创新者撑腰。

▍上半场“野蛮生长” 下半场“精耕细作”

上半场农商行管理粗放,通过要素“狂轰滥炸”实现“野蛮生长”。下半场,我们要转变管理逻辑,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做好管理的“减法”。坚持大道至简,做到制度简单、流程简单、考核简单。做好科技的“加法”。坚持科技赋能,推进营销、管理、渠道+科技,实现线下反攻线上。做好效能的“乘法”。坚持降本增效,实现人力、网点、财务效能的最大化。

▍上半场“人头红利” 下半场“人才红利”

在人工智能、金融脱媒的冲击下,上半场农商行点多面广、人海战术等优势逐步被削弱。下半场,我们要转变人才逻辑,变“以人为本”为“以奋斗者为本”。让有信仰、有本领、有业绩、有规矩、有担当的奋斗者“有为有位”,实现一人奋斗,全家幸福;现在奋斗,终身幸福。让主动性弱、业绩平平、小富即安的普通者“奋发有为”。让开倒车、不作为、没担当的混事者“栗栗自危”。

▍上半场“发展自我” 下半场“追求无我”

相信方能看见,利他方会走远,坚守方得始终,对社会的价值决定你的高度。上半场,农商银行通过靠机制、物质、积累实现高速发展。下半场,要行稳致远,打造“百年老店”,就必须转变“生态逻辑”,变“生意”为“生态”。要坚持利客户、利员工、利社会,多些雨中送伞,雪中送炭,用情怀、生态、格局实现持续发展。

走自己的路就是创新!坚持就是最好的创新!要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下半场变的是战术、逻辑和思维,在大破中大立;不变的是战略、模式和思想,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下半场才能如鱼得水,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