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系列子刊《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了一项研究,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将预期寿命缩短4年。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曾一度被认为有利于减轻体重预防肥胖症的发生。但这一项长达5年,超过43万人的研究却给出了另一种声音: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缩减寿命。
研究是由Scott D Solomon博士领衔完成。研究者们把美国四个社区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15428名45-64岁成年人纳入队列,随访25年,评估了他们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中获得的卡路里比例。而后,进一步结合了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国家的432,179人的数据的8个前瞻性队列进行荟萃分析。
在跟踪队列中的患者平均25年后,科研人员发现,中等剂量(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50-55%能量的参与者,也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的碳水化合物饮食与低剂量相比,其死亡风险大幅降低,和高碳水化合物组相比也略低。
所以说,五谷杂粮,的确是健康饮食的主要组成——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五谷”是什么?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伯高曰:请尽言之。充虚接气,内谷为宝。
五谷:
传统中医强调药食同源——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是以脾病宜食粳米,即其药也;用充饥虚,即为食也。
2
药食同源:“主食”本身也可药用
以上文中的粳米为例——粳者,稻之不粘者,又名粳。罗愿曰∶稻。一名 ,然有粘不粘者,今人以粘为糯,不粘为粳。
在许多知名方剂中,粳米都是其重要组成。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白虎加人参汤的应用中,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有注解"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而这里的山药,也是一种含淀粉为主的食物。
还有更多使用粳米治病的例子——明·李春懋曰∶凡仲景方法,用米者皆稻米。王叔和改稻米作粳米,后世方家仿之。《外台秘要》第五温疟病方内,引《千金》论白虎加桂枝汤,服度煮法后曰∶《伤寒论》云∶用秕粳米。不熟稻米是也……而试粳米之功,奏其方之效,则今粳米,即古粳米,不俟余辨矣。医者苟用之,不别粳糯亦可也。殊不知粳糯,即是一稻米矣。又按《肘后方》,治卒腹痛,粳米煮饮之,是即附子粳米汤方内,用粳米之意,葛洪盖取之乎。
可以说,粳米的作用主要在于滋养胃气,使药物的作用更为缓和,所以多搭配“国老”甘草使用,而鲜为人知的是,粳米实际也有“因地制宜”之个性,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事实上,东北大米和南方稻米口感有差异,性味也会有不同,古人也有记载——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生性寒,熟性热。新米乍食动风气,陈米下气易消,病患尤宜。同马肉食发痼疾,同苍耳食卒心痛,急烧仓米灰和蜜浆调服,不尔即死。大人小儿嗜生米者,成米瘕……米味甘性温。陈廪米年久者,其性凉,炒则温……香稻米味甘性软,其气香甜。红者谓之香红莲,其熟最早。晚者谓之香稻米。
不吃主食会折寿,也再次印证了药食同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