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家长们更注重小儿的身体的成长。临床医生也会见到很多家长们对于小孩,事无巨细,首先找医生。所以无论哪里的儿科都是人满为患。
其实小儿也有养生保健,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掌握相关的知识很重要,对于家长们,经过规范的训练,学会基础的保健也很重要。其中基础的小儿保健方法便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本文以小儿常见的积食、厌食、体质虚弱等为例,摘取了王海宽等人所研究的五步推拿法,笔者在临床亦有反复实践,效果堪佳,同样分享给家长们可在日常行健脾保健作用。五步法摘录如下,仅供参考使用。
推拿手法选择,补脾经、补胃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推四横纹、捏积。操作如下:
开天门即用两拇指螺纹面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共 24 次;推坎宫即用两拇指螺纹面从印堂穴向眉梢分推 24 次;推太阳即用两拇指桡侧分别在两太阳穴处向后直推 24 次。以上操作有醒脑明目的作用,予以“开窍”之意。
补脾经即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共 500 次;补心经即从指尖向中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共 500 次;补肺经即自指尖向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共 500 次;清肝经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共 500 次;补胃经即从拇指根向掌根方向直推,共 500 次;运内八卦即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 2/3 处为半径所作圆周,用顺时针方向运(即从乾卦 1 运至兑卦 8),共 300 次。
掐四缝即用拇指甲掐揉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掐各 5 次;推四横纹即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共 300 次;揉板门即用拇指螺纹面揉按患儿手掌大鱼际平面,共300 次。
摩腹即用全掌腹面,以脐为中心,作顺时针环形运动,共 300 次;捏脊即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沿着背部督脉自下而上进行操作,共 6 遍。
拿肩井即用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用力提拿肩井,共 5 次。
五步小儿推拿法是从中医学“四季脾旺不受邪”和小儿“脾常不足”的理论出发,根据岭南地区厌食症患儿常兼用“湿浊困脾”的证候特点,尤其注重健脾祛湿手法的运用。
无论哪种推拿治疗原则上手法当轻柔, 以防发生意外,尤其是小儿,体质特殊,更当小心。小儿推拿作用多,临床医生尤其是儿科保健的相关临床工作者当学会,在家父母也可通过专业的培训学会并使用小儿推拿,可以随时为小儿养生保健。
本文整理参考文献
[1]王海宽,杨良兵,王继红,邵瑛,彭旭明. 五步小儿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分析[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8,41(0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