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一天,东北军阀张作霖忽然收到了来自叛变...
1925年的一天,东北军阀张作霖忽然收到了来自叛变下属郭松龄送来的一口棺材,当打开棺材以后,眼前的一幕使得这位“东北王”大吃一惊,当场吓跪在了地上……
一九二五年夏,奉天。
炎炎烈日当空,奉系军阀司令部里却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众将领面色凝重,低声私语。主帅张作霖面无表情,冷眼打量着跪在地上的郭松龄。
“姜将军现在在何处?”张作霖开口问道。
郭松龄脸色一窘,哆嗦着报上了姜登选遗体的所在地。张作霖听罢,沉默片刻,转身大步离去。
众人面面相觑,都看得出,这次张作霖是真的动了气。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张作霖来到郊外,只见野草中放着一口棺材。他满心忐忑,命人打开棺盖。那一瞬间,张作霖瞠目结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棺材里躺着的,正是张作霖心腹、奉系五虎将之一的姜登选。
那张英俊的面容已然扭曲变形,双手血肉模糊,满是抓痕。显然,他不是简单地死去,而是经历了极其痛苦的折磨。
张作霖握着姜登选冰凉的手,泪水夺眶而出。他恨不得时光倒流,救回他最信任的战友。命人收殓遗体,张作霖悲痛欲绝地离去,他决心为姜登选报仇雪恨。
这就是姜登选与郭松龄之间悲剧性的结局。然而,要理解这一切的起因,还需回溯近十年前。
一九一六年,奉天。
当时正值日俄争霸东北之际,本地人纷纷参军,为家国而战。一个叫郭松龄的青年也在其列。
郭松龄生于贫寒之家,从小努力读书,勤勉向上。他加入了朱庆澜部下,很快就因聪慧过人而获得提拔,官至营长。
与此同时,一个名叫姜登选的书生也来到了朱庆澜麾下。姜登选出身名门望族,受过高等教育,又曾留学日本,学成归来后满腔热血,志在报效国家。
朱庆澜看重姜登选的才华,屡次提拔,任他为师参谋长。郭松龄眼见比自己小几岁的姜登选迅速晋升,嫉妒之心油然而生。
后来,随着奉系军阀的壮大,朱庆澜退役,力荐姜登选给张作霖。张作霖也十分欣赏姜登选,让他出任奉系军的参谋长,成为自己麾下的红人。
一时间,姜登选进入奉天上流社会,受万人敬仰。而郭松龄则沦为二线,郁郁不得志。
一九二四年,张学良继承父业,率领奉军同直系军阀展开了艰苦卓绝的第二次直奉战争。
作战中,姜登选屡建奇功,立下赫赫战功。张作霖见他功勋卓著,更加信任倚重,让姜登选成为自己左右手。
而郭松龄此时只是一个师长,权力地位均不如姜登选。他看着姜登选接连升迁,自己仍原地踏步,心中恨意越来越浓。
终于,在一九二五年的那个夏天,郭松龄忍无可忍,联合李景林发动兵变,举旗反张作霖父子。
姜登选得知老部下叛变,前去劝说,不想郭松龄心狠手辣,将他囚禁。郭松龄当面命令手下将姜登选处决。
然而,行刑者良心未泯,开枪时偏了几分。姜登选没有即死,只负重伤。郭松龄见他未死,大怒,竟命人将姜登选活活闷死在棺材里。
兵变很快就被张作霖平定,姜登选遭受酷刑而死的真相也水落石出。张作霖伤心欲绝,对姜登选之死刻骨铭心。姜登选忠心耿耿,为大帅捐躯。而郭松龄则被嫉妒与野心所惑,成为卖主求荣的叛徒。人生际遇可以改变,但本性难移。
张作霖终于明白,人心之险恶,远非他能控制。他失去了一个知己,国家失去了一位良臣。悲哀的结局揭示了当时军阀混战的残酷,也让人不禁深思人性的多面性。
历史滚滚向前,姜登选的名字渐渐被人遗忘。然而,他的故事成为千古警示——当权欲熏心,就可能迷失本我,走上绝路。
这就是一九二五年那个夏天,在奉天郊外发生的悲剧真相。时至今日,那口棺材已不知所终。唯有青史长留,见证了他们的得失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