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脂肪肝与肥胖、吃肉、喝酒这些相关,但是身体清瘦、单薄的人也会得脂肪肝?似乎很让人匪夷所思,但其实人体肝脏的脂肪化与否,以及脂肪肝的程度并不是完全只与体重相,看似跟脂肪、肥胖毫不沾边儿的瘦子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并不是胖子的专属福利。它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导致的病变。正常人肝脏内脂肪含量占湿重的2%一4%,脂肪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以上的肝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见脂肪小滴,便可以称之为脂肪肝。哪些“瘦子”容易得脂肪肝?
1. 节食过度的瘦子。还有一些因过度节食,追求极瘦的人,同样会诱发脂肪肝,过度节食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2. 长期吃素的瘦子。脂肪肝是人体代谢性疾病,如果长期吃素,那么身体会自动调节体内存储的脂肪,让蛋白质转化为能量,导致大量的脂肪酸进入肝脏,进而诱发脂肪肝。
3. 营养不良的瘦子。营养不良,顾名思义,就是饮食不均衡导致机体消瘦的人群。这些人长期吃不到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因缺乏蛋白质,从而导致引发脂肪肝;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将肝脏正常生成的甘油三脂转运出去,导致甘油三脂过多的积存在肝内,故而形成脂肪肝。
广义上的脂肪肝病种名称叫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管是胖子的脂肪肝,还是瘦子的脂肪肝,一般按照严重程度,都可以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NAFLD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
其中肝脏出现单纯性脂肪肝的时候是最轻的,此时多数表现为B超或磁共振提示的脂肪肝,但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在此基础上进展,当肝脏出现炎症,则进入脂肪性肝炎期,表现为肝酶升高,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异常。这时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持续进展,则逐渐进入NAFLD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是同步的。只不过早期,由于纤维化程度较轻,普通的B超或CT无法判断,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病变积累,才会出现临床上可见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1、发生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
2、发生NAFLD的原因有下面几种:
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相关
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
多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
高血压及血脂紊乱等。
3、该如何确诊呢?
如果你是个瘦子,但是出现了以上情况,怀疑自己是脂肪肝,该如何确诊呢?
筛查首选肝功能,但要注意肝功能检查的指标没有特异性;
其次是B超,常规肝脏B超诊断脂肪肝也并不是百分百正确,一般会有30%左右的漏诊;
最后推荐“肝硬度”检查,及大家所说的肝硬度B超,可以大致区分轻度与中、重度的脂肪病变程度。
对于极少数部分病人,临床上无创性检测方法不能判断脂肪性肝炎或肝酶异常的其他病因时,可能需要肝穿刺活检协助诊断。
3、怎么办?
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NAFLD的特效药,治疗NAFLD仍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肥胖患者主要是减重,瘦人则改善代谢。
1、 合理饮食重要性
过度节食,过度偏食(例如只吃水果)或长期吃素,导致必需营养素缺乏激发体内脂肪代谢紊乱,都是发生瘦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科学饮食,科学节食,科学减重。饮食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有节: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饥过饱、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原则。
饮食有方:进食应细嚼慢咽、食物应软硬恰当、冷热适宜、食后不可即卧。
谨和五味(辛甘酸苦咸):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
荤素搭配:“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是饮食的重要原则,也是长寿健康秘诀之一。应以谷物、蔬菜、瓜果等素食为主,辅以适当的肉、蛋、鱼类,不可过食油腻厚味。
脂肪肝患者可选食物:米、面、杂粮(主食类);脱脂牛奶、酸奶和无糖酸奶;鸡蛋、鸡蛋清:各类蔬菜、水果;黄豆、豆腐及其制品;魔芋及其制品;海产品及鱼类(特别是海鱼);瘦肉、去皮的禽肉(鸡肉鸭肉等);植物油(特别是橄榄油、茶油等)及硬果类。
脂肪肝患者少用/禁用的食物:肥肉,禽肉皮,动物内脏,鸡蛋黄,各类加工肉制品(火腿肠等);鱿鱼、带鱼、鱼籽;猪油、牛羊油、鸡鸭油、黄油;黄酱、豆瓣酱、咸菜、榨菜;各类油炸、煎食品;各种腌制食品;各种奶油类食品等。
2、合理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可有效减少内脏脂肪、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减少肝内脂肪沉积。脂肪肝患者们可以把以下运动作为参考:
脂肪肝患者应以低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为主(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上下楼梯、爬坡、广播体操、跳绳等有氧运动),最佳运动方式为大步快走,每次至少走3公里。
根据运动后劳累程度和心率选择适当的运动量,以运动时脉搏为100一160次/min,持续20一30min,运动后疲劳感在10一20min内消失为宜。
运动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饭以后。
每次运动持续30一45分钟以上,每周坚持3一5次。
做到“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走不站,能快不慢”,少坐车,多步行,少乘电梯,多走楼梯,保证每日有一定的体力活动量。
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可适量饮水,由于大多数患者为超重或者肥胖,运动后不鼓励加餐。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酒、戒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能盲目的相信民间减肥偏方,以免加重脂肪肝,造成药物性肝损害。
4、必要时,选择药物辅助治疗。
维生素 E可以改善不伴有糖尿病和无肝硬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和肝脏组织学表现,但是目前在确定推荐该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之前仍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合并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如果改变生活方式 6-12个月,体质量(BMI)没有降低5% 以上 ,建议谨慎选用二甲双胍、西布曲明、奥利司他等药物进行二级干预;
合并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或者动脉硬化的脂肪肝患者,可酌情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以及他汀类等药物。
5、定期检查也很重要。
许多患者治疗后复查脂肪肝、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血脂水平,血尿酸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以下复查项目要注意:
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肝脏硬度无创检查。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
可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免加重对肝功能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