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one/威世顿更新了的MACH系列,用上了全新的命名以及ID,并升级了单元性能、更换了线材插针等,但很多人还苦于怎么选,毕竟从MACH10-MACH80,感觉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在我看来也不存在什么单数的偏人声、双数偏这种片面的说法。而作为售价最高的两个型号,MACH70&80,自然是很多随身高烧的首选项。
看到标题大家自然是有数了,二者虽然价格差了一档,但在我看来MACH70和MACH80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孰优孰劣之分的,甚至可以对应到当年的W系列和UMPro系列中的型号里去,两个塞子在我心目中都是Westone家的旗舰级别,各位可以根据文章里针对声音个性的描述以及自己的钱包预算来决定如何选择。
首先说一下整个系列外在形态的改变。
我曾经想过,Westone家的佩戴还有啥改的必要吗?显然没有!
但看到MACH系列、再试戴了一下后还真的是惊讶,我不敢说能一下子感受到比前代好多少,但外腔体的“瘦身”是非常明显的,而MACH系列在导管部分的佩戴感受和之前的产品相比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因为这部分本身就是他们的佩戴优势。当腔体本身的体积缩小后,能够进一步去适配那些耳朵更小的用户、包括女性用户等。说的夸张点,如果说原本的Westone佩戴适配度是99%的话,那么现在就是99.9%。
关于线材插针的更换,我个人猜测纯粹是出于线材粗细的角度考虑的,Westone希望进一步缩小母座的体积来保证线材的部分不去影响佩戴、以及尽可能地使用偏细的线材,这一点从插针 直径上就能够直观地体现。目前来说想要给MACH系列更换第三方线材的选择不多,我个人只在成都展上试过三文鱼系列,刚刚好他们的可换插针里有T2这个型号,声音提升还是蛮明显的,据说后续ddHIFI也会推出T2插针的Westone MACH系列专用升级线,可以期待一下。
当然了,名为Linum UltraBax的原配丹麦标配线虽然看着很细,但用料还是比之前有明显加强的,0.6Ohms低电阻、224股绞合线,总体而言在这么小的腔体体积之内,厂家所能在声学技术上发挥的空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因此必不能用过于拉胯的线材去拖后腿。而对于用户们来说,如果愿意牺牲一点点佩戴去在线材层面投资的话,MACH系列的声音是能够给到你相应回馈的。
我对MACH系列的颜值还是颇为满意的,它的好看不是单方面呈现出来的,而是在腔体线条、LOGO的重新设计与配色、做工精细度、工艺选择上,总体呈现出来的产品质感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飞跃,不会有一种明显的“拼接感”。
Westone家标志性的派力肯放水收纳盒与偏瘦长型的硅胶套、海绵套也是保留了下来,因为代理商那边没有发来全套包装,开箱过程就不作展示了。
如果你当年是Westone家W系列的老用户,那么我会非常愿意给你推荐MACH70这个型号,一耳朵就知道有内味儿了,不仅完美贯彻了这么多年被烧友圈津津乐道的“西石味”,还在综合素质上有了巨大的提升。不过我不得不提的是,MACH70也好、80也好,素质在同价位和现在市场上的那些HIFI音乐向素质怪相比,依然是有着明显差距的,所以什么MACH70/80能不能打XXX什么的问题其实没什么意义。毕竟,并不像许多打着“监听”标签去蹭电商关键词的品牌一样,Westone是正儿八经设计监听耳塞的牌子,只是也备受HIFI音乐耳塞市场的喜爱,他们的设计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专业需求,而如果横向去对比舒尔、森海监听线的同价位产品,我说一句MACH系列比他们素质都明显好一截,大家应该没意见吧?
而过去这么多年里,我相信本身也没有人是冲着硬素质表现去购买Westone的,从W4-W4R-W40-新W40,他们几十年都没有更换过硬件方案,换个壳子换个线的玩法许多烧友也厌了。而另一点不得不提的在于,动铁技术这么多年也并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大家过去熟悉的30017、31376、22955什么的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就很能说明问题。因此,素质党们真的就别太奢望在如此小的体积内,Westone能做出什么打破物理规律的素质表现了,想要获得更好的素质水准需要大家在前端搭配或者线材层面下功夫才行。
MACH70那迷人有韵味的中频让我这个当年的W4/W4R用户欲罢不能,但它本身并不是W4系列的那个风格,而是有点介于老W60和W80之间,熟悉Westone的人应该知道W80和W60并不存在什么本质上的素质差距,甚至W60还更均衡中正一些。而MACH70具备W80上那种绵密的、富有磁性的颗粒感人声表现,但均衡度是类似于W60的,同时具备非常宽阔的声场规模和轻微的弥散感。在低频的部分仍然有过去老W系列的那种很浓的残响氛围和偏肉感的结像,如果说打开过去对W80这种风格还有什么残念的话,那么我敢说MACH70绝对是一个能够帮你“圆梦”的Westone毕业塞。
在素质层面,MACH70比较能打的地方在于声场规模、结像、以及不错的信息量表现,它的大动态和瞬态表现并不拔尖,带点温吞水的、软绵绵的感觉,虽然本身瞬态是动铁结构的优势,但老西石其实一直都是做的这样的处理,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此外,MACH70的器乐表现较为的细腻流畅、泛音给的很足,而且结合它XYZ轴都比较全面的声场(老西石因为高频延展的问题,声场高度一般都比较矮),MACH70对于非追求极限动态和高频锐度的用户来说,器乐表现还是有一定“修养”可言的。
MACH80则相对更符合大多数烧友对于“素质感”的表达,比如它的解析并不是MACH70那么绵里针的,能够很轻易地捕捉到更多的弱音细节、整个的结像表现也比70要多了一些锐度和韧劲,背景的黑度、整个的透明度都会符合一个监听耳塞的基本素质,所以会让我想起当年的UMPro系列。
MACH80一耳朵下去是比70显得要通透、干净、凝聚的,低频的部分虽然也有不错的肉感和弹性,但低频透明度是非常高的,不会有70或者老W系列那样带点发闷的质感。而调音这个东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低频的处理本身也是人声韵味的来源之一,MACH80明显就是要比70来的稍稍素一点,男声的颗粒感少了些、女声的清甜感多了一些,我会比较愿意推荐MACH80给追求相对中正杂食、或者以亚洲系女声为主的用户。
声场方面,MACH80其实并不会比MACH70来的更大,二者的处理方式不太一样,MACH80的空间混响少一些、声场的弥散感也更弱,会比MACH70多出一些边界的清晰度,考虑到它是偏监听的倾向,倒是个正常的处理方式。单单只从规模感来说,二者的声场都是比较宽大的那茬,而且完全不吃推力、下限就很高,一个千元级的尾巴就能够发挥出他们俩90%的水平,同时二者的音色都比较稳定,不容易被前端本身的音色带来过于明显的影响。
写到这里,文章也差不多尾声了。
我故意漏掉了很多信息没有讲,比如单元配置,什么,Westone的东西你看单元配置?片面了片面了。他们的单元方案从研发的角度来说,很多时候都是需要为空间做妥协的、而且是以复合单元为主,这么久以来他们肯定拥有自己的调教方法来尽可能去平衡三频的量。从这一代的MACH系列来说,他们会在均衡度、透明度、空间感上有一个很大的进步,而MACH70和MACH80则像是他们对于自家过去这么多年来两种声音表达方向的一个总结归纳型的作品。二者的价格都在一万出头,差价不算大,建议各位在选购时抛开那并不明显的素质差距,更多的是在个人口味方面做一下选择,可以说MACH70和MACH80分别代表了Westone自家过去两个领域的两种旗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