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何为艺术?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西方艺术简史》中提到:“艺术不只是技艺,更是情感的传达。”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人感受到艺术作品中所带有的情感。人类取得的所有文明成就中,第一个诞生的就是艺术。
有一种被称为行为艺术的艺术表演,是让艺术家亲身参与,提前策划后推出行为,并通过这个行为与人交流,最终形成结果的过程。由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群构成。行为艺术的惯用方式,一直都是通过使观众震惊,从而让观众自己重新审视他们原有的艺术观及其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即刷新三观意识。
城市街头的行为艺术表演
01
某日,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张开双臂,从高楼上自由落体而下,完成作品《自由坠落》。从此诞生了行为艺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了行为艺术圈。行为艺术因为理解不同,诠释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小野洋子就是行为艺术的代表者。
小野洋子,出生于日本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家庭条件优渥,这种环境让她思想开放,可以无忧无虑的追求艺术。小野洋子接触行为艺术是开始于与作曲家一柳慧结婚,婚后的小野洋子便活跃于美国前卫艺术圈。
小野洋子旧照
但是让小野洋子被大家熟知的还是因为她那独一无二的作品《切片》。所谓的切片就是行为艺术家与观众的一种互动方式,艺术家坐在台上,台下的观众可以拿台上提前准备好的剪刀,在艺术家的衣服上任意剪一块。剪的布料不能超过明信片大小,直到将衣服剪完,全身裸露为止。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02
小野洋子表演这个作品多次,但万事开头难。小野洋子第一次表演这个作品时,是在美国卡耐基诵厅,在这次过程中,她的内心是崩溃却又刺激的。崩溃是因为没有一个观众关心她的想法,刺激是因为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对观众来说,这也是很新鲜的事情,是以前从未见过或者听过的。
小野洋子的作品《切片》
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小野洋子对行为艺术的一次小小尝试。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有过这次体验以后,小野洋子喜欢上了这种艺术,她不在乎观众的想法,她认为这是对艺术的献身。
很快,小野洋子就在英国伦敦开始了她的第二次表演。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小野洋子显得很从容。她淡定的说道:"来吧,剪下我的衣服,随便哪里;每个人剪下的面积不要大于一张明信片,并请将这碎片送给任一个你爱的人。”
小野洋子旧照
03
但人性却经不起考验。与第一次的观众一模一样,这些观众也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不过小野洋子不在乎。她更在意的是人性的碰撞,这些观众必须要将剪下的碎片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她很好奇这些人的心理活动,是否能接受这个来自人性的挑战。
对小野洋子来说,第二次表演更重要的意义是她认识了约翰·列侬并组建了家庭。尽管小野洋子因为这段婚姻饱受争议,大众认为是因为她过多插入约翰·列侬所在的乐队事务,才导致披头士乐队解散。后来,约翰·列侬被射杀而死,小野洋子一夜之间成为了音乐圈的第一寡妇,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她也一直没有淡出大家的视野。
小野洋子老年照片
而如今,已经87岁高龄的她依然坚持着《切片》这一行为艺术。有人说她是为了成名,为了博取眼球,不惜用这样的方式。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是她的一次自我突破,不管方式是怎样,精神上是得到了升华的。她选择这种行为艺术也是一种破釜沉舟,因为一旦表演了第一次,就会在人们心中留下痕迹,就算她忘了这事,全世界也不会忘。所以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情,这样同时还能吸引更多同道中人。
结语
朱自清在《钟明〈呕心苦唇录〉序》中写道:“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小野洋子通过行为艺术,表明了她对艺术的态度,不管她最初的目的是出于什么,最后她也为这门行为艺术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至少她这种不顾世俗的眼光,敢为人所不能为,敢为自己不敢为的行为是我们所敬佩的。
参考资料:
《西方艺术简史》
《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8d96d028f63faac1f1ef6e536c64c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