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孩戴面具上学,被同学嘲笑,取下面具后众人沉默

2024-01-03   历史有看点

原标题:河南女孩戴面具上学,被同学嘲笑,取下面具后众人沉默

引言

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战,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北齐书·卷十一》

公元564年,民间流传一首歌舞剧《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曲子的题材取自真实的人物和背景。歌舞剧歌颂了兰陵王的战功赫赫和他刚直正义的美德,以男子独舞的方式呈现,舞者执剑,表现的是兰陵挥斥方遒、英勇杀敌的英姿,该剧的主人翁兰陵王高素是北齐时期著名的将领,他文武双全,侍君忠诚,对待下人也很亲和。由于外貌俊美,他在战场上常佩戴一张凶恶面具,战无不胜,敌人见之惧怕。公元564年的邙山战役中,兰陵王受命带领勇士攻入北周,解救了北齐军队,北齐皇帝感念兰陵王作战骁勇,就在庆功会上请能歌善舞的北齐将士结合着这场胜仗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歌颂兰陵王的功德。

古时候的兰陵王带凶恶面具是为了遮挡美颜,提升威严,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人戴上面具却是不得已之举。就有这样一个河南女孩,她终日戴着面具上学,只因太过独特,被同学们嘲笑,后来她取下面具后,众人全都沉默了,小姑娘经历了什么呢?

这个女孩名叫曹斐,本是无忧无虑成长的年纪,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开心心上学,但在她的人生中却遭遇了十分黑暗的过往,也正因为自己的特殊,她不得不忍受周围的嘲笑,只因自己终日带着面具上学,看上去十分怪异,她为什么要常戴面具呢?这要从一段心酸的经历说起。

小曹斐的童年生活里,对父母的印象不多,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把她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生活在农村里,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有机会见到父母,和很多留守儿童一样,曹斐从小就乖巧懂事,知道帮助爷爷奶奶干活,也从来不会调皮捣蛋,没有让父母操心过。

不幸还是发生了,2012年,6岁的小曹斐生了一场病,高烧不退,已经开始迷糊了,她嘴里嘟嘟囔囔说着胡话,爷爷奶奶十分着急,就赶紧骑上摩托车,由奶奶抱着小曹斐坐在后面赶往医院。赶路的时候十分匆忙,在路边有一堆废弃的秸秆不知被谁点燃了,烟雾缭绕,遮挡了道路,也挡了过往行人的视线,爷爷开着的摩托车毫无防备地就被一辆三轮车撞上。摩托车立刻被撞飞了出去,小曹斐也直接被甩飞了,她落在了火堆里,大火顺势烧到了全身,巨大的痛处让她尖叫连连,失去意识,她的爷爷奶奶也当场去世。

路人看到后齐心把她救起来,紧急送往医院。由于烧伤面积很大,医生立刻进行了急救,小曹斐的父亲得知家中突生变故,赶忙和妻子回去,看到女儿的那一刻,夫妻两个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活泼漂亮的小曹斐全身重度烧伤已达90%,被厚厚的纱布包裹,只有一双眼睛泪汪汪地看着他们。

巨大的变故笼罩着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没有多少积蓄的他们把多年积攒的钱全部花光了,好在终于救回了女儿的一条命,可由于全身重度烧伤,小曹斐不能回到学校继续上学,她忍受着长期痛苦的治疗,由于身体皮肤大面积烧伤,没有排汗功能。夏天的时候身上奇痒无比,也不能去抓挠,医生给她用了钢筋制作的扩张器撑在她的嘴里,以至每日吞咽食物都十分困难,平日里还要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身上的肌肉也因为大面积烧伤出现萎缩,换药的时候更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

不仅如此,小曹斐每天都要穿上紧绷的衣服,头部也要带上紧绷的面具,这些都是植皮以后需要做的辅助治疗,在烧伤一年半以后,小曹斐终于鼓起勇气回到校园。很多同学不知道这个面具女孩到底经历了什么,觉得她样貌怪异,对她避之唯恐不及,这让小曹斐十分难受,看到女儿抑郁终日,父亲也十分痛苦,为了让女儿走出阴霾,他专门带着女儿上了电视节目。在节目中小曹斐回忆了自己痛苦的经历,也终于勇敢的摘下了面具,还在节目中唱起了一首歌,感谢父母多年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照顾。在节目的影响下,很多好心人士纷纷自发组织为她募捐,帮助她挺过难关,小曹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也渐渐从痛苦中走出,性格也开朗了很多。她表示自己会勇敢的走下去。

结语

小曹斐的经历令我们痛惜,一些家长为了经济条件好转,不得不离开孩子外出打工,因为不能把子女留在身边照顾,当作是一生的遗憾,好在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区的条件好了起来,不少父母得以回到孩子身边,一家人团聚。《庄子·知北游》写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这一生十分短暂,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远离灾难与伤痛,也希望那些经历了伤痛的孩子,能够尽快恢复,从阴霾中走出,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北齐书·卷十一》

《兰陵王入阵曲》

《庄子·知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