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是中国的海市蜃楼,县城的“城乡社会”才是中国的底色

2024-01-19   历史有看点

原标题:北上广是中国的海市蜃楼,县城的“城乡社会”才是中国的底色

北上广GDP的增长值遥遥领先

在2020年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GDP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上海仍然稳居前位,超过了三万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仍然保持几百亿的增长,折射出了一线城市的泡沫经济。

为什么说一线城市的经济是泡沫的呢?放眼望去,能在去年的状况下在全国保持GDP增长为正数的一线城市屈指可数,某些二线城市也是凤毛麟角。

GDP超过千亿的县市区中,县和县级市为少数派,除了5个县外,县级市只有30个,其他151个皆为区,单提县城经济而言,只能作为城市经济的陪衬。

不难看出,在中国的GDP总值,北上广的GDP之和占比不足十分之一,人口之和不足中国的4%,而中国的县城数量高达1312个。

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格局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还处在“城乡社会”的城乡格局之下,和西方的“城乡分离”的格局完全不同。纵观历史,中国历来都是城离不开县,县离不开乡。传统的乡土社会,依靠赋役、租佃关系来维持;改革开放后,城乡联结依靠的是土地公有制和国家高度统一的单位计划经济。

在大城市,真正掌握资源的永远是资本家,而忙忙碌碌的城市打工人穷极一生不过房车而已。现如今,城市的不准确规划导致各个城市之间发展的良莠不齐。

大城市规划的初衷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为其谋求社会福利和共同利益最大化,但现在城市的主要功能却沦为经济服务工具,综合考虑的是小众高阶层圈内的个人诉求,与县城帮持行动大相径庭。

在县城,人数极少的情况下,构成了一个密集的熟人关系网络。县城的构成十分简单——两三百个科级以上干部,几十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龙头老大,或是几个颇有名望的地方势力。

在县城,许多人你认识,但是许多人你又不认识。交际圈子的重合率奇高,和此人和那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县城是一个关系大于规则的社会。

此外,县城的慢节奏生活也会消磨你的斗志和激情。在县城,也许你会感到惬意舒适,不用接受“加班996”的福报,但当你的野心和实力不匹配的时候,你的追求会屈服于现实。你会随波逐流,在世俗的眼光里得过且过心安理得。

县城是一个缺乏包容性的社会。在大城市,你可以不买车买房,可以不结婚生子,可以没有正经工作。因为大城市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文化多元化,你个人的关注度也极低。但在县城,只要你没有“按部就班”地完成你一生的“使命”,你就会被认作一个“异类”,被习俗排挤,被县城边缘化。

生活在县城的我们非常的迷惘,包括县城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县域的发展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空有一副向大城市生活模式靠近的躯壳,却没有匹配的文化建设管理。

现在的县城和城市一样,年味已经消失殆尽,除了车多人挤,没有什么是春运的标志了。在拥堵的车辆和汹涌的人潮里,外地的车牌和生疏刺耳的外地乡音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就是现在典型的“春节文化”。不管你是接受或者是抗拒,你都躲避不了它。

一个县城的文化体现了一群人的价值追求。现在的县城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应当加以引导。如果照搬大城市文化模式无疑是邯郸学步,我们应当重拾文化自信,重视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传承,为大杂烩式的县城文化注入新鲜营养的血液。

特大城市容纳程度有限,县城的发展有其桎梏性。二者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补齐短板,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县城是普通老百姓的锅碗瓢盆,家长里短构成的精彩画卷。人人身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或乐在其中,或身不由己。生活在县城,就是将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有条不紊地走下去。

可是,当短板都补齐之后,县城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届时,北上广的浮华不再是中国的海市蜃楼,县城的高质量发展正是中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