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也出卖国贼,同样也涌现出一些无党无派的黑暗势力。
那些恶势力也从此刻发展起来,对于上世纪上海滩恶势力的龙头老大杜月笙来说,金钱的作用远不比人情来的重要。为此不管来人身价如何,权力如何,只要是他杜月笙能帮上忙的,他都会义不容辞援助一把。
张学良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为了躲避悠悠之口而逃到上海滩。相信张学良能东山再起的杜月笙夸下海口,要力保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不料此人一出山,杜月笙立即说到,张先生赶紧走。
张学良与吴铁成
张学良作为北洋军阀首领张作霖的儿子,他的一生荣耀止步在九一八事件后。17岁的张学良在父亲军队中服役,三年后作为炮兵第一名的张学良,在他毕业后担任了东北军混成旅第二团长,主要负责父亲张作霖的安全。
在1928年6月的一天,张作霖在皇姑屯战亡,张学良继而接任父亲之职,升任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期间张学良经历若干战争,而在中原大战后,他的人生声望以及他的实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但由于中原大战后,大批关东军未能及时回防战地,也给了对东三省预谋已久的日本军队一个可乘之机,而后便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军的突然暴动,张学良所带领的上万东北军实行不抵抗政策,而导致东三省落入日军手中。东北失守后,张学良从人人敬畏的英雄便成了人人可憎的逃兵,张学良为了逃避责任而逃到上海滩。
张学良辞掉自己的职位,带着家人假扮商人逃到上海,而没有了保护的张学良,在上海滩这种多政派之地,他深知他的身边危机四伏,为此他萌生了找人保护他的想法。
他为了不被发现,私下里悄悄找了上海市长吴铁成。吴铁成看到张学良时也是万分激动,但是听到张学良的来意之后他犯了难。
要是在平时,他定能满足张学良的所有要求,可是经过东三省一事之后,张学良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况且张学良还指不定哪天就死在爱国之人手下。
吴铁成很是纠结,他心想如果他帮了张学良,自己便会成了另一个被暗杀的对象。如果自己不帮,万一张学良之后东山再起而为难自己,这样思来想去吴铁成也没个准确的想法。
危险来信
在吴铁成危难之际,杜月笙出现了,他主动联系了张学良,并表示他可以帮忙。因为在他来看张学良还是值得交往的一个能人,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他更是扬言要保护张学良周全。
为此在张学良逃到上海后,也是他主动与张学良取得联系。张学良在上海的所有事务,都由杜月笙安排妥当,并和张学良表示有麻烦都可以找他,他都会摆平。
杜月笙有一句名言: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杜月笙出手帮忙的原因,是自己有了人情在张那里,日后或许可以捞点好处。
张学良在杜月笙的庇护下,度过了几天的安稳日子,但几天后他在门口看到了没有引线的炸弹和一封威胁之信。
此信留了三个给张学良的选择,要么会东北抗日,要么留下自己的头颅,要么将自己的我财产系数交出用于军队购买武器,并留言如果不做出选择,写信之人将会立即取他性命。
张学良对于这封信,心中多多少少有些害怕,信与炸弹竟然能在他没有发现的情况下送来门口,那下次有引线的炸弹必然也会送到自己的身边。
此后张学良将这事告知杜月笙,并请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在看到来信的署名是王亚樵后大吃一惊,并表示让张学良快离开。
杜月笙竟然能做上上海滩的“土皇帝”,自己也是有些本事的,但不管势力多大还是会有害怕的人。其中王亚樵就是压着杜月笙的人,王亚樵与他不同的地方是,王亚樵专杀这些不利国家的人。
民族英雄王亚樵
王亚樵是人民的英雄,1889出生在安徽合肥,因为少年经历导致他格外憎恨欺软怕硬,欺压百姓之人,从小便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个人责任。
1911年,王亚樵在合肥组织军政府宣布独立,两年后来到上海专研无政府主义,主要研究如何打倒社会的强权。1920年,他赶赴安庆遭到通缉逃亡上海,一年后创立斧头帮,专门与当地恶势力对抗为老百姓出力。
1923年11月,王亚樵暗杀淞沪厅长徐国梁后投奔卢永祥,并在湖州出兵时与戴笠胡宗南结为兄弟,慢慢的王亚樵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但他不忘初心,一直在惩奸除恶,只要是被王亚樵盯上的通敌卖国的恶人,都很难从王亚樵的手下逃过。也有一些日本高级军官死在王亚樵的手下,国民党最高军官蒋介石也曾遭到他的问候。
杜月笙之所以将张学良离开,是因为杜月笙也曾遭到王亚樵斧头帮的压迫。那时杜月笙势力慢慢起来,为了保护老百姓,王亚樵多次带着斧头帮,与杜月笙一派抢夺地盘,这一对抗是以杜月笙做出让步才停止。
也就是在这时,杜月笙便知道了王亚樵的真正势力,不光是杜月笙怕王亚樵,上海滩所有有钱有势的人都不敢惹王亚樵。
小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祖国遭到外部势力的打击,但凡是一个中国爱国之人,都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王亚樵就是其中一位。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过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可惜的是,这样一位革命英雄最终死于国军特务戴笠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