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巨额进口屎壳郎实际上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本土的屎壳郎“太不争气”了。上世纪澳大利亚爆发了“粪便危机”,是进口的屎壳郎挽救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它们被澳洲人称为:六足使者。
屎壳郎又叫蜣螂,雄性体长3.3厘米左右,雌虫略小。一只屎壳郎一晚上可以将比自己重250倍的粪便埋入地下。这已经不能用勤劳来形容了, 它简直就是为搬运粪便而生的。
屎壳郎是一种金龟科昆虫,在世界范围内,蜣螂的品种有20000多种。它们的分布很广,草原、沙漠、农田、森林等有人或者动物活动的地方,基本都有它们的踪迹。
屎壳郎是利用自己灵敏的嗅觉来寻找粪便,捕捉到粪便的气味后,它们会将粪便滚成一个球,然后便开始一往无前地蹬着粪球跑。有时候自己刚滚好的粪球还会被其他同伴截胡,所以屎壳郎滚动粪球后,就迅速离开粪堆,防止被其他屎壳郎偷走“劳动成果”。
所有的动物粪便中,屎壳郎最喜欢的是吃肉的猞猁的粪便,其次是吃草的羊群的粪便。除此之外,杂食的野猪,还有羚羊的粪便也非常合屎壳郎的口味。
一只雄性屎壳郎能够拉动自身体重1141倍的粪便,这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能够拉动6辆载满人的大巴车,它们搬运粪便的能力实在太惊人了,简直是天生的“粪便搬运工”。
千万不要小看屎壳郎,它们可是大自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它们,你敢想象粪便成山的环境吗?屎壳郎还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在东南亚,它们被用作药剂和民间药物来治疗疾病。
澳大利亚每年都会从我国进口屎壳郎,1500只屎壳郎就能在澳大利亚卖出2500元的价格,而且还供不应求。如果澳大利亚失去了进口的屎壳郎,就会从“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变成“满地羊粪的国家”。澳大利亚进口屎壳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牛羊粪便太多,根本清理不过来
澳大利亚气候适宜,地势平坦,牧草丰富,畜牧业十分发达,在最巅峰的时期,每个人可以分到9头羊,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共有2600万头奶牛,由于牛的数量太过庞大,牛粪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每头牛一天大约拉12次,一天光粪便就有上万吨。在没有人类的干预下,这些粪便自然分解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牛粪腐烂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对环境有很大的破坏力。
数量暴增的奶牛带来的直接问题便是粪便无法及时清理,即便是人工清理,也根本清理不完。在澳大利亚,羊的数量比牛要多,为什么羊粪没有出现粪便成堆的现象呢?这正是接下来要说的问题,其实羊的粪便靠屎壳郎就可以清理干净。
2、澳大利亚本土屎壳郎太“挑食”
澳大利亚本土有470多种屎壳郎,这些屎壳郎只对袋鼠、考拉的粪便情有独钟。一开始这也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毕竟谁都有个特殊爱好,只要没有太大的影响倒也无妨。
直到18世纪英国殖民者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还带来了黄牛和奶牛,然后20世纪奶牛数量暴增,这直接让本土屎壳郎不愿意了。
袋鼠、考拉的粪便水分少,还比较轻,清理起来非常的容易的。羊的粪便本身就是球形,滚起来也非常的方便,但是牛的粪便里边水分太多了,而且黏糊糊的,对于屎壳郎来说这样的粪球不但不好滚,还滚不动。
因此,这些不受屎壳郎欢迎的牛粪开始越来越多,每个牛粪堆在一周之内约可繁殖和养活3000只苍蝇。一时之间,当地人都不敢出来散步了,因为到处都是牛粪,到处都是苍蝇。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难题,澳大利亚四处求援,最后从南非、法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引进了40多种屎壳郎。由于引进的屎壳郎很早就吃惯了牛粪的口味,当地成堆的牛粪算是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动物的粪便中,肉食动物的粪便价值较高,粪便中蛋白质和脂肪相对来说含量比较高,杂食动物和吃草动物的粪便营养价值相对就较少一些了,屎壳郎会根据营养价值来挑选粪便,肉食动物的粪便无疑更有吸引力。
对于人类来说,分辨不同动物粪便的方法主要是看形状。但是对于屎壳郎来说,它的体型较小看不到粪便的全貌,主要是靠气味来分辨的。
粪便所产生的臭味,主要是来自吲哚、粪臭素、硫化氢、胺、乙酸、丁酸等化合物。屎臭味的主要来源便是粪便中的吲哚和粪臭素。
不要以为臭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悄悄地告诉你,吲哚不仅存在于粪便之中,还存在于鲜花之中。当这种物质的浓度高时,我们就会闻到臭味,当浓度降低的时候,它们的味道是香的,香水中同样也存在这种物质。
找到粪便后,屎壳郎是如何清理粪便的?
屎壳郎家族中成员很多,除了粪便喜欢的口味不同之外,它们处理粪便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屎壳郎有三种清理粪便的方法。
1、粪便上产卵,利用幼虫处理粪便
对于屎壳郎来说,动物的粪便是它们绝佳的繁殖场所,繁殖期的雌屎壳郎会先将粪便搓成梨状,随后它们会在粪便上产卵。等到后代孵化后,眼前的粪球便是现成的食物。让后代去消灭粪便,这无疑是比较“懒”的一种方法。
2、原地挖一个坑,将粪便“藏”起来
对于大多数屎壳郎来说,这个清理粪便的方式是比较常用的。它们会在粪便的下方挖个坑,然后将粪便处理成一个个的小块,然后将这些小块的粪便拖入地下藏起来,留作口粮。
3、将粪便滚成球,然后推走
屎壳郎推粪球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它们会将粪便慢慢滚动成球状,然后倒立后推,利用后肢发力,将粪球推到自己准备储藏的地点。
1、高效的粪便清洁工
提起屎壳郎,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它处理粪便的能力。大多数屎壳郎都是在白天工作,夜间很少活动,主要原因还是晚上人和其他动物基本都休息了,新鲜的粪便产生的较少。
屎壳郎在白天可以非常灵敏地觉察到空气中新鲜粪便的味道,然后它们会快速行动,大量的屎壳郎不会给粪便太多的时间,往往粪便的热度还没散去就被它们瓜分殆尽了。
2、避免细菌及寄生虫的扩散
在放牧的地区,粪便的生产量很大,如果不能及时清理,这些粪便腐烂后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正是由于屎壳郎对于粪便的快速消耗,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菌及寄生虫的扩散。
通过对牧区的调查发现,在屎壳郎数量比较多的地区,食草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数量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屎壳郎对于整个生态的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帮助植物种子二次传播
屎壳郎在滚粪球的时候,还能在无意中帮助植物完成播种。一些食草动物吃草或者其他植物的时候,很容易将植物的种子吃进去,植物的种子在身体内不容易被消化掉,会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
由于屎壳郎可以将粪球推向很远的地方,它们最后埋藏粪球的时候,会将不能被幼虫食用的坚硬的植物种子剔除掉,这些种子会在适合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屎壳郎间接地帮助植物种子进行了二次传播。
写在最后
屎壳郎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是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屎壳郎,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充满粪便,臭气熏天。
澳大利亚进口我国的屎壳郎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们本土的屎壳郎实在太过“挑食”,无法清理大量的牛粪。而我国的屎壳郎早已经适应了牛粪的清理工作,可以帮助澳大利亚解决头疼的牛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