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最近有个姐妹挺苦恼的,身边家人朋友总是说她太惯着孩子了,孩子都上小学了,不能再这样了。搞得她自己矛盾的不得了,一边确实也怕把男孩养娇了,一边面对小儿子的各种要求又狠不下心来对他太严格。
其实这是很多家长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的是长辈们带孩子,在隔代亲的作用下把孩子惯得不行,有的就纯粹是父母宠孩子,以妈妈为代表,常常是把孩子保护得死死的,对孩子的多数要求也都是尽力满足。
都说“慈母多败儿”、“惯子如杀子”,这是古人的经验和智慧留给我们的观念。所以,在很多人的育儿观里,一定要当一个“严厉”的父母,让孩子时常感到畏惧才更好管理。
我先不评论这种观点的对错,只讲一个我真实经历的故事:
有一次陪着一个闺蜜去参加她儿子学校的活动,她儿子今年刚刚上二年级,班级里同学和家长们都在认真听老师讲话,有个一小男孩却一直在来回乱动,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嬉笑,她妈妈在后面一直在提醒他,也没什么效果。
最后妈妈有点生气了,说:“你这样今晚回去我就告诉你爸”。这招的威力不小,小男孩不仅停止了嬉笑,甚至带着些哭腔求着妈妈,妈妈则在一旁继续小声训斥着他。
后来听闺蜜说,这是儿子班上最淘气的小男孩,入学第一天,就因为犯错太多,被副班主任和孩子爸爸追着“教训”。
所以,严厉的教育未必就管教出听话的孩子,那慈母就真的多败儿吗?今天芽芽妈就和姐妹们聊聊,什么性格的妈妈最容易一不小心就“毁”掉孩子。
慈母真的多败儿吗?
其实慈母未必就多败儿,棍棒底下也不一定就出孝子。我见过很多性格温婉的妈妈,教育出彬彬有礼的孩子,也见过不少孩子也根本不惧怕父母的严厉咆哮和体罚。
而慈母是不是多败儿,也并不是个概率事件,说到底还是要看妈妈的智慧。
言语温柔、态度缓和只是一种教育方式,而在这背后的不是妈妈们盲目地溺爱,而是有选择、有底线、有策略地用更温和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我们都知道狼来了的道理,换在亲子关系上也是一样的。一味地吓唬孩子,一开始可能会管用,但是慢慢地只会让孩子习以为常,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个母老虎”,到最后也不觉得害怕了。
但有选择地做个“慈母”,即使心再软、再心疼孩子,也能教育出一个知暖知热、知书达理的宝宝来。怕只怕妈妈们一味地宠溺或者严厉,对孩子太在乎者太忽视,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哪些性格的妈妈容易“毁”孩子
聊完了“慈母是不是真的会多败儿”,再和姐妹们说说,真正危险的几种妈妈们的性格。
控制型妈妈
这类妈妈的特点通常是比较强势、通常一家之主或是事业女强人的角色。但是,性格太强势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成长基本没有什么好处。
这类妈妈通常习惯于“一手遮天”,对孩子的教育说一不二,除了孩子本人的想法基本以外,家里人对于孩子成长的建议往往也仅仅作为参考。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容易失去自我,变得缺少想法和决断力。因为妈妈只允许孩子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和轨迹上成长,稍有偏移就会被拨乱反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畏手畏脚,不敢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反而容易变得胆小怕事。
养育孩子,就是要享受过程中给你带来的一次次惊喜。既定好的人生,看起来美好,却少了乐趣。
自我型妈妈
这类妈妈的特点就是特立独行,即使结了婚生了孩子,仍然坚持认为“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生孩子绝对不能阻挡自己追求快乐、追求人生意义的脚步。风一样的女子,说的就是这类妈妈了。
虽然活出自己是一种值得的人生追求,不过作为妈妈来说,就有可能因为太自我而忽略了孩子。对孩子过度放养,甚至不管不顾。
有些妈妈还会因为宝宝出生后,家人太重视宝宝却忽略自己而“吃醋”。还有些这类妈妈,因为不想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宝宝屎尿屁所束缚,却由此错过了宝宝最美好的成长时光。
说白了,这类妈妈自己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孩。所以,妈妈这个角色,责任还是太重大了些。建议这类女性,在生之前一定要慎重啊。如果还没做好当妈妈的准备,不如先享受自己的人生,回头再来体验当妈的乐趣!
失去自我型妈妈
跟上面那类妈妈相对应的,是另一个极端:成天围着孩子转,失去了自我的妈妈。这类妈妈的特点,就是“孩子大过天”。生活里的每一天,都是在为孩子而活。可以为了孩子不要事业、不要社交,甚至不要老公了也无所谓。
但这种对孩子太看重的妈妈们,也是一种偏执的表现。这种毫无保留的付出,在给孩子满满爱的同时,对孩子也是一种负担。如果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因为不堪这种爱的重负而爆发,对妈妈来说,可能崩塌的就是整个世界。
对于这类妈妈,芽芽妈想说的是,爱的太紧、太满,反而更容易失去,虽然孩子是自己的,但是总有一天他要过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作为妈妈,也要做好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倒计时的准备。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不如换种方式,让自己和孩子都可以更轻松。
初为人母,都是第一次学着当妈,难免会因为太在乎而变得疏忽。无论是哪种性格的妈妈,都是属于自己鲜明的个性,但最怕妈妈们因为爱在其中某一条路上越走越远。看得太轻或者太重,对娃对自己,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小小的伤害。所以,即使是自己的孩子,爱得刚刚好就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