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出土了武大郎古墓,墓室被打开后,专家直言,我们冤枉了潘长江与潘金莲六百多年。因为这件事,《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后代还亲自出面道歉,说出:施耐庵欠下的账,由施耐庵的后人来偿还。
那么,墓中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施家后人如此诚恳地道歉呢?
先来说说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形象,他身材不满五尺,面目丑陋,上身长下身短,头脑可笑。但历史上的武大郎并非如此。真实的武大郎叫武植,是河北清河县人,在家中排行老大,所以也被人称为武大郎。
和水浒传里的形象不同的是,武植不仅不矮,反而身材特别雄伟,长相也特别英俊。早年的时候,武大郎还曾被宋徽宗钦点为阳谷县的县令。
在北宋那个腐朽不堪的朝代,武大郎并没有同流合污,他选择坚守自我,成为一个为人正直且清廉的官员。在当地,他也获得了不少美誉,甚至被居民立了功德碑。而历史上的潘金莲,也并非水浒传中那样风流成性,她实际上是一个才貌双绝、顾家的好女人。两人结婚之后,特别恩爱,还生了四个孩子。
因为特别贤明,阳谷县至今也流传着潘金莲这位贤妻良母的佳话。
这和水浒传中,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并毒杀武大郎有非常大的出入。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去抹黑武大郎和潘金莲呢?要知道,两人不在同一个时代,也根本没有什么过节。难道施耐庵祖上和武大郎有矛盾呢?点个关注,我们接着往下看。河北发现武大郎墓,棺材被打开之后,施家后人直接当面道歉
那么,武大郎墓打开之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景象呢?时间回到1946年,当时孔宋庄地区的人因为生活贫困,准备挖掘田、武两大姓氏的祖坟,以此来获取一些钱财。
在挖开武大郎墓的时候,众人为之一叹。因为武大郎的墓十分简陋,没有什么珍贵的财宝,只有一口楠木悬棺以及棺中的两具骨骸。
就这样,大家放弃了盗武大郎墓的想法。因为当时正值战乱,也没有人为武大郎的陵墓善后。一直到1992年的时候,人们的生活安定了,武氏后人才想起来自己先祖武大郎的墓,于是同族的人出钱出力,为武大郎墓修缮了一番。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意外地发现了一截小腿骨。也就是这个小腿骨,颠覆了世人对武大郎的印象。根据DNA检测,专家推断出,这是一个身高1米八左右成年男子的小腿骨。
出现在武大郎的墓中,自然说明这就是武大郎的。这也说明,他并非水浒传中描写的那样矮小。而除了小腿骨之外,人们还发现看来武大郎的墓志铭,上面清晰地记载着武大郎的一生。就和上文中所提及的一样。总的来说,武大郎是个非常清廉的好官,潘金莲也不是什么荡妇。
施耐庵后人得知后,也亲自出来为武大郎道歉,并表示,施耐庵犯的错,施家后人来补偿。
不得不说,过去了几百年,施家人还有这样的觉悟,也确实值得我们称赞。那么,究竟是为什么,要让施耐庵这样去写武大郎呢?这还要从武大郎一个好友开始说起。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一举洗刷了武大郎和潘金莲背负600多年的冤屈
原来,武大郎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坏,其实是因为武大郎的同村好友。当时武大郎由宋徽宗钦点到阳谷县做官,而自己这个朋友却因为家道中落,变得一事无成。
想到武大郎如今入朝为官,肯定有不少钱,他就跑去找武大郎求助。为了博得武大郎的同情,他说自己家被烧了,希望武大郎资助他一点钱,让他找个工作谋生。
武大郎在听完自己好友的倾诉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好酒好肉地招待他。接连住了几日后,他开始烦躁了,认为武大郎不想帮助自己。
为此,他摔门而出,在回家的路上,不断杜撰讽刺武大郎以及其娇妻潘金莲的故事。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编的这些小故事都被沿途的人当真了,而且人们也热衷听到这类故事。
在不断地添油加醋下,武大郎慢慢就变成一个长相丑陋,心胸狭窄之人。而潘金莲也从一个美艳的贤妻良母,成为一个淫荡不堪的女子。
可笑的是,他一路不断说武大郎坏话的同时,却不知道武大郎已经派人为他修好了房子。看到武大郎对自己的真情实意后,他便羞愧自杀。他这一死,并死无对证了,之前传出的小故事越来越火,甚至成为当地的一件奇事。
后来施耐庵走访各地寻找创作灵感的时候,刚好听说这个故事,于是将其塑造成一个人物,写在了水浒传中。
简单来说,施耐庵丑化武大郎其实是个误会。但他也可能没想到,这样一个误会,让人们冤枉潘金莲以及武大郎数百年。好在他的后人毕竟明事理,肯出来道歉,一期解决了这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