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张开双臂想要抱抱的时候,作为父母的你会怎样去回应呢?
也许在一开始,新手爸妈会很乐意去回应宝宝这样亲昵的举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没了耐心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这种肢体接触需求,就不那么积极地反馈了。
父母们也许会因为手头上还有要忙着的事情,而选择性地忽略孩子的肢体表达;也许会因为不耐烦,而装作看不见孩子想要得到回应时的哭闹。
这些看起来只是父母“一时怠慢”的回应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为什么宝宝渴望回应?和大脑发育有关系,看完你还敢忽视吗在宝宝刚出生以后,他们的大脑发育仍然处于尚未发育完全的状态之中,这使得他们对于自我与环境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的他们正处于“全能自恋感”阶段。
他们把自己看成是环境的中心,对于内心的需求极其渴望满足,他们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感受能够被外界感知并且得到回应。
此时如果父母们能够给予情感反馈,那么孩子便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父母的态度是冷漠的,那么孩子便会陷入无助的境地之中。
与此同时,孩子的大脑发育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关,而事实上只有当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时,他们才能够有精力去感知环境刺激。
否则他们会把寻求内心安全感的满足放在首位,进而放弃了对于周围环境刺激的探索,大脑发育便会由此受到负面影响。孩子渴望得到回应,其实这也是保证大脑发育得更完善“基本需求”。
研究人员把实验设定为六个月,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对这些家庭中,父母的养育方式进行跟踪记录,然后在实验期结束后,将小宝宝们的大脑扫描图像作对比,希望从中能够发现家庭养育方式,对孩子大脑发育所产生的影响。
最终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当父母对于孩子需求的反馈有所不同时,孩子大脑中央区域的海马体面积会发生明显变化。虽然只有六个月的时间,但是大脑结构随之发生了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当孩子获得父母的反馈较少时,他们大脑中的海马的面积会有明显增加。专家们认为海马体是大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掌管着个体处理痛苦、学习、记忆等很多方面,如果海马体面积增大,那也就是说明孩子在主动地尝试着处理压力。
显然这样的大脑结构变化着实令人感到心疼,孩子们并非无忧无虑,他们正在父母的忽视中忙着缓解压力。
面对宝宝的“回应”需求,父母要怎么做?三个方法带你走进孩子内心1)及时地给予孩子情感回应
当孩子对父母表达出肢体需求时,父母们应该及时地给予反馈,不管是情感回应还是肢体回应,都应该以让孩子感觉到充足的安全感为最终目的。
把3个孩子都送进斯坦福大学的超人母亲——陈美玲就曾经提到过,如果孩子想问问题,即便是自己在炒菜,她也会及时认真地回应。显然,父母对孩子所给予的回应远比他们想象中得更有价值。
2)试着与孩子实现同频共振
只有当父母和孩子处于同一频道时,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才会更为顺畅。如果父母只是抱着自己的认知来看待孩子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感受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表达,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会错意的情况。只有父母们愿意体会孩子的感受时,他们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
3)尽量地给予孩子多一点耐心
整天被孩子的吃喝拉撒所包围的父母,也许会觉得自己的耐心在一点一点消耗,但是即便是这样,父母们也不要对孩子的感受选择性忽略。
因为在父母的生活中,孩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父母却是全部,当父母愿意对孩子多一点耐心时,孩子是非常敏感地感知到的。
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她需要父母们拿出足够的爱和耐心,所以当小家伙们伸开双臂想要抱抱的时候,父母们完全没有理由去拒绝。
留言板话题:大家对于孩子表现出的肢体需求,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