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QRS波群形态正常、心室率100~160次/分。
社区医生如何管理房颤患者?在第六届海峡两岸全科医学大会上,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段红艳副主任以《心房颤动的社区管理》为题,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
段博士首先介绍了房颤的基本知识。
房颤的分类
一般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房颤。
房颤的一般分类
特殊类型的房颤
房颤的患病率
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
胡大一及其团队研究显示,校正年龄后房颤患病率为0.65%,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中国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5%。
张澍及其团队研究则显示,校正年龄后房颤患病率为0.74%,60岁以下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43%和0.44%,60岁以上男女患病率分别增长至1.83%和1.92%。
房颤的危害
房颤的主要危害包括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心衰、心肌梗死、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肾功能损伤。
值得一提的是,房颤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痴呆是独立于栓塞事件之外的,只要发生房颤,本身就容易发生认知功能下降或痴呆。
房颤导致女性全因死亡率增加2倍,男性1.5倍,死亡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衰、心脏骤停及脑卒中。
房颤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肥胖、耐力运动不足、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功能异常、吸烟、饮酒。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种族、身高、基因、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短袖缩短率降低、C反应蛋白、血浆BNP等)
对可干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房颤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社区管理尤为重要。
随后,段博士从一则病例入手,详细讲解了社区医生如何接诊房颤患者。
患者男性,7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培哚普利片8 mg,qd,血压维持于120~150/60~90 mmHg,余无特殊。
主诉:发作性心悸2天,不规则乱跳。
查体:血压130/70 mmHg,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入院心电图:正常。
如何接诊此患者?
面对可疑房颤患者,应从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房颤的检测和诊断四个方面入手。
症状与体征
房颤患者可能出现心排血量下降的症状,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运动耐量下降、头晕、休克、心衰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动脉栓塞相关的症状,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脑栓塞的风险比正常人高17倍,非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者高6倍;80~90岁人群中,房颤导致脑栓塞的比率高达23.5%。
体征一般表现为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促。
如房颤患者心室率突然规整,应考虑恢复窦性心律;演变为房速或房扑,呈等比例下传;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或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如果使用了洋地黄类药物,应考虑洋地黄中毒三种情况。
实验室检查
应检查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全血常规、甲状腺功能、BNP。
房颤也可以是某一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重症感染、急性心衰、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等,临床上需进行与可疑病因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检测和诊断
完善上述检查,病例补充如下图所示:
对于确诊为房颤的患者
基层医生如何开展下一步诊疗活动?
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