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爸妈
“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加入我们一起科学养育。
关注
做公众号以来,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天文章的作者花时间,就是一个非常让我佩服的妈妈。
第一次听说她创立的公众号“慢成长”时,就觉得理念挺好—— “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后来得知她在 当妈四年后重返校园,到美国加州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所读研,觉得这个人真是有魄力。
熟悉起来才知道,其实她原本是香港国际新闻硕士,曾在香港著名媒体集团担任资深编辑,也在联合国下属NGO做过媒体官。是女儿果果出生后,她愈发觉得教育的重要,于是做了公众号,分享用心带娃的亲身经历。
因为是心理学科班生,在孩子的问题上,她总能分享出 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非常有意思又实用,大大拓宽了思路。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她的公众号 “慢成长”,既有国际视野,又接地气,还有为人父母后对我们自身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回复关键字领资源:回复 “时间管理”,可以领取花时间特别为妈妈们制作的时间管理表格;回复“高频词”,获得适合孩子学习的英文高频词资源;回复“数学启蒙”,可领取在家就能带孩子玩的数学启蒙手册哦
大家好,我是花时间。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很多国外幼儿园的优秀启蒙方法,比如:美国幼儿园里文氏图的用法 、……
今天再来和大家分享一个让我非常受益的启蒙内容——Needs & Wants,需要和想要。
学经济和市场专业的人对这两个词一定不陌生,这是经济学里面的基础概念。可我发现,美国竟然是从幼儿园开始教孩子们的。
我非常好奇为什么教孩子们这个?又怎么教?了解之后,我觉得不仅很必要,而且连自己这个大人都获益良多。
为什么教孩子区分 Needs & Wants?
上次和大家聊过,孩子理解抽象概念需要一个过程 。而”需要“和”想要“都属于抽象概念,为什么要这么早教孩子区分呢?
美国老师说,这首先是因为:”Helping children learn to deal with the desire for instant gratif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stant gratification是指”即时满足“,也就是说 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
我们当家长都熟悉的一个场景,就是孩子站在店里非买不可、非吃不可。常见的育儿方法是:温和的家长和孩子共情、讲道理;强硬点儿的就直接说”不行“,然后拖走。
微博图,站在玩具柜前不愿走的果果
而美国的教育观念是——家长不可能永远替孩子约束行为。
如果我们从根本上教会孩子,什么是必要的”需求“,什么是额外的”想要“,那么他就可以自己做取舍, 成为一个理性思考,并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
所以,他们会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做活动和练习题,来区分什么是Needs,什么是Wants。
幼儿园的墙
怎么教孩子理解呢?
老师 首先会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人类活着都离不开什么呢?你每天必须要有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的东西是什么呢?
例如:食物、空气、水、房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那就属于需求(Needs)。Needs也不一定都是物品,有些是我们的行为、活动。
而零食、玩具、贴纸、宠物等,并不是必须的,而是我们喜欢的、渴望的,但即使没有,我们也能生活下去。这些就是想要的(Wants)。
老师还会 让孩子们由点及面地发散思维。例如,大家都说水是”需要“,零食是”想要“,那么水也有很多种,都包括什么呢?我们要喝水、洗手洗澡要用水、农民种地要用水……水果然用处多多,非常重要!
零食是”想要“,那么零食都有哪些呢?糖果、薯片、巧克力、饼干,原来这些都不是必须的。等孩子下次想要某件东西时,脑海里就能迅速对应起来——对我来说,真的是”需要“吗?
接下来,老师会 让孩子们做一些练习题(worksheet),让孩子们自己联系实际,将自己生活中的”需要“和”想要“都分别填写下来。
对于年纪比较小、会的字比较少的孩子,就用涂色或者手工的方式。例如下图,蓝色是wants,红色是needs:
剪下来最下方的图片,贴到表示want和need的地方:
用剪报的形式也可以,会变成很好看的创意手工:
幼儿园孩子们的作品,使用拍照的方式完成的:
小学以后,老师出题的难度会加大,例如不仅要区分Needs and Wants,还要给出充分理由,学习表达常用句型:
除了老师们的课件,也有不少关于这个主题的童书,可以作为课外的补充:
我知道大家在国内不好买到这些书,所以我上传了一本电子版来分享, 在慢成长公众号内回复“Needs and Wants”即可下载。句型很适合英语启蒙阶段的孩子。
我非常喜欢这种“帮孩子区分Needs & Wants”的启蒙方式,它并没有将“欲望”一棍子打死,对孩子说“想要就是不好的、不对的”,而是说“想要是很正常的,它能让我们快乐,但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对待它”:
书中关于Needs和Wants的区别,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小孩子也很容易懂:
学会这两个词的更多好处……
1、学会对物质取舍
我第一个体会就是,孩子可以学会在生活中对物质的取舍,不仅是出门不闹着买东西,还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我带果果去新加坡亲子游 时,会让她准备自己的行李。小朋友的思维就是带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各种绒毛玩具、碎纸、吸铁石、玩具项链戒指、已经穿不上的鞋……能塞上一堆。
塞进箱子的属于”想要“的爱莎公主全套行头
学了区分Needs & Wants之后,我会在家和她玩”旅行中安检“的游戏。假装要坐飞机去旅行,安检时要求只能带6件东西,你要带什么?孩子就要思考怎么取舍。
下一次换不同的物品,但数量是5件;再下一次是3件。这样一边筛选,一边和她聊,你为什么选择带这些东西,它们是你需要的,还是你想要的?对孩子来说,是个好玩也有挑战的游戏。
2、学习有计划地生活,培养财商
Needs and Wants 其实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幼儿园教孩子这些,其实也是培养孩子的财商。
孩子 学会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排序,知道什么是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 有了金钱该怎么分配。
例如下图的标题是”需要优先于想要“,两个栏分别是”我先把钱花在需要的东西上“和”然后再花钱在想要的东西上。“
带孩子在家做手工可以简单又有趣,看我怎么用阿拉伯数字教孩子画出一个动物园 ,数学、艺术一起体验!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加强这个观念。例如带孩子去超市时,孩子很喜欢往购物车里加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就可以问:哪个是需要的?哪个是想要的?为什么呢?
我们大人买的东西,也可以和孩子说说理由。这其实就是一种”金钱规划“的观念,也是培养孩子对生活有计划的习惯。
3、有逻辑地思考
其实,要区分”想要“和”需要“,对小朋友经常来说并不容易,孩子经常会觉得哪个都不想放弃。这时,美国的老师就会问孩子:”别光想‘我想要什么’,而是先想‘ 这个东西对我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帮助?没有它会怎么样?“
还记得我之前介绍的思维启蒙好物—— 文氏图 吗?也可以用来教”Needs & Wants“,因为现实中我们的”需要和想要“会有重合的部分。
下面这张图,是幼儿园组织给一个慈善机构捐物(贫困儿童),孩子们带来的东西很杂,于是老师就用两个呼啦圈,让大家区别开”需要的“和”想要的“。
这个过程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第一,它让孩子们从以欲望为中心去想”想要“,变为思考物品对自己的意义,这是一个 逻辑逆向;第二是 思维延展,我们有需求的东西,别人也是必需的,但是这世界上有些人却没有,我们该如何对待别人?我们自己该如何生活呢?
进入小学,老师还会进一步问这些问题:世界上有许多人的Needs还没有满足(例如水源、食物、衣物),而有的人却花很多钱去满足自己的Wants,是否合理?动物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有需求?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当我们无止境地利用这些资源去满足Wants,地球会怎么样?其他需要这些资源的动物会怎么样?
这些问题会培养孩子学习放宽自己的视野,认识到世界是有机整体,而不是只看眼前。引导孩子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对自己的关注,延伸到对周围、对他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就像在脑海中铺开一张思维导图,逐渐生出 宏观的认知脉络。
我还给大家找了一个有趣的学习视频,英文的,可以放给孩子们看看哦!
就像开头说的,和孩子一起学习 Needs & Wants 的过程,其实对我的启发很大。孩子需要学习从 从“想要”的东西中找出“需要”的东西,我们成人不也是吗?年纪越长越觉得,随时梳理一下自己的欲望,确定自己的真正需求,原来那么重要。
回想我决定辞职全职陪娃的原因,也是在Wants和Needs中做了抉择(花时间辞职带娃的经历,详看《当妈四年后,我又要到美国读研啦!》 )——在金钱上还能够生活,更多的消费属于Wants;而在孩子低龄阶段去陪伴她,却是我的Needs,也是孩子的Needs,那么我就选择了后者。
学习分辨“需要”和“想要”,其实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简单,也可以走得更坚定,而不是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没有,就开始焦虑、不满,甚至自我否定。我想,这才是我们最需要教给孩子的理念吧。别忘了在慢成长公众号内回复“Needs and Wants”可下载英文教材哦!
我始终觉得, 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长,即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身心健康是智力发育、启蒙社交等一切的基础;也只有我们理解孩子心理发育的规律,才能真正顺应他/她的发展做好教育。
如果喜欢既有国际视野又接地气的育儿知识,来关注 公众号【慢成长】吧,这里会分享从 早教发育、亲子阅读、儿童心理到妈妈成长。我始终相信“育儿就是高品质地陪孩子慢慢长大” ,很高兴能和志同道合的你成为朋友
报告,我今天要明目张胆的偷个懒,哈哈……
CC小学录取通知下来之后,一堆的杂事,我都攒着周末去做。眼瞅着9月份就来了,什么校车报名、小饭桌考察……还都没安排妥当,真是没有一件老母亲操不着的心。
C爸周末回来,这人手终于能调配开一些了,赶紧麻溜一件件解决。
我感觉自己最近像个么得感情的带娃机器,顾完老大、顾老二,虽然也并不太能顾得过来。
有二胎过来人劝(吓)我,你这才哪到哪,开学见!
不用高估我了,还没开学我已经要疯了,我已经写好一篇大!型!二!胎!拔!草!文!整理整理,明天拔给你们看!
准备要二胎的,坐稳了!小心被颠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