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反舰弹道导弹更直接!俄专家发现美国航母软肋,战时可一网打尽

2019-12-27     军事编辑部

二战后航母取代战列舰成为了海战的核心。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在全世界各地保持着十多个航母战斗群并且可以随时出动,令苏联夜不能寐,如何有效地反制美国航母成为了苏联红海军头等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苏联建立起一套庞大复杂的反航母体系,通过空中、水面、水下、岸基的全方位、多波次饱和打击,彻底摧毁美军航母战斗群,然而苏联的分崩离析使得这一切化为泡影。

时至今日俄罗斯海军依旧未能走出沉沦,甚至放弃建设远洋海军转而打造近海舰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军队没有反制美国航母的措施。近日,俄罗斯著名的军事学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院士称"因为美国只有纽波特纽斯船厂可以建造航母,所以直接把航母炸毁在船厂内最省事。"这句话把俄式暴力展现无遗。

实际上,俄罗斯专家这番话并非是异想天开,历史上完全有据可查。二战后期纳粹德国"狼群战术"维持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位于汉堡等地的U型潜艇生产基地频繁遭遇盟军空袭,使得缓慢的建造速度根本来不及补充损失的潜艇数量。作为二战期间排水量最大的航母"信浓"号,同样是由于其建造基地横滨船厂被美军B-29轰炸,虽然在船厂内没有受到攻击,却在转移至吴港途中被美军潜艇发现而击沉。不只是船厂,通过袭击舰艇基地而使对方海军损失惨重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经典的偷袭珍珠港行动就是其中的典型。

可以说,直接打击海军基地或船厂都会大幅削减对方海军力量,不过为什么俄罗斯专家非要强调袭击美军航母建造船厂呢?因为这两种打击方式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有质的不同。一般而言,美国海军基地内舰艇很少存在满港情况,每次都会有不同的舰艇出海执行任务。作为美国震慑全球的急先锋——航母战斗群,在任何时刻都会保持不同的航母在航。如果只袭击海军基地的话,必然存在漏网之鱼,给了对手相当程度上的反击机会。

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了去工业化之路,结果导致现在美国造船业的订单几乎全靠海军来维持,能够建造航母的船厂只剩下了纽波特纽斯一家,甚至只有纽波特纽斯才能进行航母大修工作。一旦摧毁了纽波特纽斯船厂,美国不仅在短时间内无法建造更多的航母,而且战斗中受损的航母还无法及时修理,可谓一箭双雕。

与二战时期美国几周就能下水一艘的护航航母不同,现代航母的建造工作极其繁琐,对维护、保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最后一艘舰"乔治·布什"号为例,其建造时间花费了3年多,建成下水后又历经两年半左右的测试才最终服役。现代航母上的弹射器、核反应堆、大型高精密传动装置等设备的生产速度甚至比建造航母本身还要慢,舰上密布的各式雷达天线、电气设备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电磁干扰,如何调试才能符合电磁兼容标准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核反应堆的堆芯更换周期长达惊人的22个月!

况且建造和维修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那些培训几个月就能直接建造"自由轮"的工人面对现代航母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因此,摧毁美国唯一的航母建造基地纽波特纽斯船厂,不仅将使得美国海军战斗力元气大伤,甚至会使整个美国工业界受到震动。所以如果事态真的发展到这位俄罗斯专家预测的那样,美俄之间离核大战也就不远了,这时航母还能发挥出多大作用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gscSG8BMH2_cNUg4s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