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利用坦克和摩托化步兵,以及庞大的空军,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战术横扫欧洲。在1940年,德军利用这种全新的战术,使得集结起来的英法联军瞬间溃败,而法国因其投降过快,也被打上了“耻辱”的标签。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一边倒的局势中,曾有一名勇敢的上尉在一场战役中,单车驶入德军阵地,击毁20多辆坦克,坦克被命中百发炮弹,但是乘员组却无一伤亡,给德军带来了在西线中最初的恐惧。这名上尉便是皮埃尔—比洛特,该战役便是:“斯通尼争夺战。”
“斯通尼争夺战”是在法国投降前夕,爆发的一场中等规模的争夺战,尽管规模比不上库尔斯克会战等大规模战役,但是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战役。一座名为“斯通尼”的小镇曾在两天内,易手17次,德法双方都投入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以及坦克部队。而法上尉皮埃尔—比洛特的“上分之旅”,就是这场战役的一部分。该战役以及法上尉的“高光时刻”,也被后人做成短片和动画,来告诉世人:“法兰西也是不好惹的!”
皮埃尔—比洛特隶属于法国第三后备装甲师的第四十一坦克营,该坦克营的装备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奢华”,清一色的B1重型坦克,总共装备有35辆B1坦克。该营当时的任务是配合步兵,参与到争夺斯通尼小镇的战斗中。在1941年5月16日凌晨,由皮埃尔—比洛特上尉带队,共4辆B1坦克向斯通尼小镇开去。但其中有3辆因为机械故障而抛锚在路上,仅剩皮埃尔—比洛特上尉和他的乘员组,以及“厄尔”号B1坦克进入指定作战位置。在后续步兵部队还未赶到,小组坦克未能修理好的状况下。皮埃尔—比洛特上尉果断下令,单车进入斯通尼小镇,痛打德国人!颇有赵云长坂坡,杀它个七进七出的气势。
当时皮埃尔—比洛特上尉驾驶的B1坦克,虽然作为一款二战前研发的重型坦克,和日后的虎豹、IS系列坦克没得比。但是在当时凭借炮塔上的一门47毫米炮、车身的一门75毫米炮,加上车身的重型装甲(正面和侧面均达到了60毫米,车尾55毫米),绝对算得上是当时的“虎”式坦克。而当时的德军还仅有一、二、三、四号坦克。其中仅有四号装备75毫米炮,还是低初速短管炮。德军的所有坦克在100米以外的距离上,无任何可能击穿B1的正面装甲,只有被碾压的份。
当“厄尔”号B1坦克进入到小镇内,发现德军将十多辆三、四号坦克并排停在小镇主干道上,像停车场一样整齐(德国人致命的严谨性),等待弹药和油料补给,仅有几个零星的反坦克炮阵地。比洛特上尉当即下令全面开火,利用47和75毫米炮将队列两端的德军坦克打掉,这样其他德军坦克的机动性就会受阻。“厄尔”号趁着德军还未反应过来,前前后后走这排“停车场”走了两次,几分钟内就将这些坦克全部变成了废铁。
随即赶来的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也未能逃脱“厄尔”号的“毒手”,凭借装甲和火力上的绝对优势,被纷纷击毁。德军发现自己的反坦克炮和穿甲弹,在B1身上毫无用处,炮弹打在B1的装甲身上就被弹开了,而“厄尔”号仍在斯通尼小镇里大杀特杀,同时法军的一台B1机械故障修好后,也来加入了战斗。德军紧急呼叫支援,呼叫来了大量的坦克和步兵支援后,皮埃尔—比洛特上尉下令撤退。
尽管“斯通尼小镇”最后以德军的胜利告终,但是皮埃尔—比洛特上尉的优秀表现,依旧带给了德军相当大的恐怖,同时这名上尉也成为了西线英雄之一。在事后检查中发现,比洛特上尉的B1被命中了140多处,但却无一处造成重创,乘员组也无一伤亡。而比洛特上尉的B1,在这短短的一次遭遇战中,就击毁了20多辆的德军坦克、2门反坦克炮以及不计其数的德军士兵。也是在这一役,皮埃尔—比洛特上尉被德军冠以“斯通尼屠夫”的称号,法军也是在这次战斗后,对比洛特上尉进行了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