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间,特斯拉股票开盘直接跌超12%,之后不断下挫,截至收盘下跌,特斯拉股价下跌13.61%,市值蒸发约460亿人民币。
而就在开盘前一天,特斯拉披露了第二季度业绩,毫不意外地,特斯拉又亏了,4.08亿美元。
自成立以来,看衰特斯拉的声音就不少。特斯拉自身的动作也显得苦兮兮:2018年6月宣布裁员9%,2019年初又继续裁员7%。
另从财报数据中也能清晰地看出困境。
在此前的2018年年报中,特斯拉的亏损已经收窄,下半年甚至还表现出了盈利的势头,有望在新的一年一鼓作气开始赚钱。
但现实总是不如人意,2019年才过半,特斯拉又回归了亏损阵营——一季度亏损7.02亿美金,二季度亏损3.89亿美元,而在2018年全年,其亏损不过是9.76亿。
作为电动车领域最受关注的企业,甚至都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为什么特斯拉就一直交不出一份合格的财报?而我们从管理层近期屡屡对上海工厂的强调来看,特斯拉可能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了中国。
二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根据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产量与交付量均创新高,共生产87,048辆,交付新车95,356辆,两项数据较2018年第四季度的记录均有提升。相比之下,国内的电动车新势力的产量与交付量与特斯拉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而产量与交付量的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Model3的强势表现所推动的。
根据财报,第二季度Model3共生产72,531辆,同比增长154%;交付77,634辆,同比增长321%。北美市场,Model3已连续多月成为高档车销量冠军,销量超过了所有燃油车竞品总和。其他市场Model3销量表现同样良好,中国市场尤为突出。
来源:特斯拉二季度财报
其余两款车型Model S与Model X的表现就没那么理想了,二季度两者共生产14,517辆,同比下降了41%;共交付17,722辆,同比下降21%。由于两款车型分别于2012年与2015年推出,至今未有较大产品力升级。如不尽快升级换代,恐怕二者后续销量还将继续走低。
不过很明显的是,产量与交付量的提升并不能扭转其亏损的现状。在某种意义上:交付是否等于盈利?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可能成立,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
第二季度特斯拉营收63.5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8.7%,净亏损3.89亿美元,虽相较去年同期和第一季度均有所收窄,但表现仍不如预期。
究其亏损背后的原因,整车毛利率的下滑首当其冲。尽管第二季度交付表现出色,但由于平均售价的下调,使其整车毛利有所下跌。今年以来,为了刺激需求,特斯拉已经两度调低旗下产品的售价,Model 3销量的上涨就少不了降价的功劳。
另外上文提及的Model S与Model X的销量下滑同样拖累了其整车毛利的平均值。
而产能持续增加的同时整车毛利持续下滑,这样的循环会使特斯拉继续挣扎在财务风险之中。
需求始终是最大的考验
虽然二季度产能有所提升,但这依然是首要问题。
在二季度报告中,特斯拉维持了产能指引:全年产量36-40万。
特斯拉目前有四大工厂,分别是美国加州弗里蒙特的"Tesla Factory"、美国内达华州斯帕克斯的"Gigafactory"、美国纽约州布法罗"Gigafactory 2",以及在建中的上海"超级工厂"。其中,加州工厂是唯一在运行的整车组装工厂,而上海超级工厂则将会是第二座。
2018年,特斯拉已有工厂开足马力,一共交付了24.5万辆车,平均周产能达到了5000辆;在今年第二季度,在马斯克的死命令下,周产能已经冲到了7000辆,以此为全年均数,全年能交付的车辆数最多能达到33.6万。
因此,单以美国工厂的效率来看,要在下半年达成目标有不小难度。
新开的上海工厂当然会为产能添砖加瓦,根据最新季报以及马斯克在2019年股东大会上的说法,上海超级工厂将会在2019年底投产。按照规划,该工厂将达到50万辆的年产量。
在最新的二季报中,特斯拉官方透露了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进展。公司称,上海工厂正在初具雏形。特斯拉第二季度已经开始将生产设备逐步搬入工厂,以完成第一阶段的生产。按特斯拉的计划,年底前将实现上海工厂的量产,产品为成本效益最高的Model 3第二代电动车,年产量将达到约15万辆的水平。到2020年6月底前,将完成每年向全球生产5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
下图便是特斯拉在二季度财报中最新公布的上海工厂内部图片。
特斯拉上海工厂(来源:特斯拉二季度财报)
假设一切都按照最理想的发展来运行,不出现任何意外情况,特斯拉明年确实可以达到50万台的生产量。
但解决产能问题只是基础,车只有卖出去才是真正的现金流。
在7月24日的电话会上,马斯克大嘴一开,就预计在本土化后大中华区对Model3的需求将达到5000辆/周(24万辆/年),全球将达到15000辆/周(72万辆/年);但从2019年一二季度的一系列价格调整操作来看,特斯拉对于保持较高的订单量增幅,恐怕并没有特别大的把握。特别是其积压订单数量的持续减少,当前特斯拉积压的订单已经减少到最低水平。这让人不免猜测,第二季度的销量增加是否是由于消费者的"提前透支"?
而从管理层近期屡屡对上海工厂的强调来看,特斯拉可能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了中国。
分析显示,中国区的销售重要性也在不断上升。Q1销量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达到到了17%(特斯拉未出10-Q文件,暂时不清楚Q2情况),在上海工厂未投产的情况下就能出现这样的增长,可见中国市场对特斯拉的认可度很高。再加上政策扶持等因素,如果美国区需求不及预期,中国市场可能是特斯拉最大的希望。
总结
总的来说,持续多月的亏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于特斯拉的持续投资欲望,经历多年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特斯拉并未与竞争对手拉开较大差距。频频发生的负面新闻也影响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而特斯拉目前暴露的问题未来市场的需求是否能够达到预期,以至于盈利能力承压。
而能否破局的关键,可能越来越放在了中国市场上。
免责声明:文中的信息均来源自市场公开消息,本平台对这些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据此操作可能导致的风险。交易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