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有一部经典的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有一个经典而富有争议的角色——和珅。此人聪明狡猾,富有能力却贪心不足。据《清朝档案史料选编》统计,乾隆死后,和珅被嘉庆赐死,嘉庆皇帝开始带领军机大臣、一派文官武将开始抄和珅的家,光搜刮出来的白银就有十亿两,当时清朝全国上下财政收入才七千多万,这相当于清朝15年的财富。
数千年来,贪官总是滥权受贿,中饱私囊,贪心奸猾。此事轰动朝廷上下民间百姓,和珅在贪官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当时有着一句流传开来的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是当时这笔令人震惊的财富,却无法挽救山穷水尽的清王朝,嘉庆帝竟只用了一年花完?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民间起义此起彼伏
从清朝的开始到结束农民起义从未断过,只是前期在康熙、乾隆、雍正的抗击下,大多数农民的起义团体大多寥寥无终。而嘉庆帝上位以后,反清运动农民起义达到了高潮,起义军仿佛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尤其是白莲教的起义更是成为了清朝廷的一大心病。根据《清朝十二帝》记载,从嘉庆元年到嘉庆八年,白莲教攻占204个州县,而嘉庆时期,朝廷军队战斗力低下,仅军费便达到了两亿白银,花钱的地方不可计数,更有天理教起义,东南沿海起义,清政府已不堪重击。
二、国库收入越来越少
封建王朝的收入大多来自农民百姓的税收,康熙乾隆年间,人口大量增长,在合理的人口管制下,保证生产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成正比,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而嘉庆帝与其父亲、祖上相比既没有出众的智慧与管理能力又缺乏创新革命精神。嘉庆年间,民间农业生产出现问题,农业税收自然也就滞后了。税收还有另一个大的漏洞——盐税,不合理的买卖来往,私盐泛滥,官盐停滞。
嘉庆皇帝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使本就薄弱的商业摇摇欲坠,而又继承祖上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影响了当时的清朝贸易,庞大的国家杯水车薪、坐吃山空!
三、腐败的官场风气与萎靡的军队
据《嘉庆帝起居注》的记载,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称中史治腐败、军备松弛,有着重大的影响。王朝的盛衰与皇帝的能力、军臣的相处有着密切联系,而嘉庆在位的25年一直行事懦弱、乏善可陈,简单的例行公事,执法宽仁有余,严厉不足。这便给了大批心怀不轨奸淫狡猾之人留有发展生存余地,致使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王法与规矩无法束缚住这些贪心之人。史治腐败代表人物便是和珅,官史的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起社会的矛盾。
《嘉庆帝起居注》曾记载,在官官相护的清朝廷的风气下,史治腐败不仅仅表现在官场上的相互撕扯,还表现在官吏对百姓的层层压迫下。各州县官员多方搜刮民脂民膏、勒索百姓、扣除军饷、兵士疏于训练,甚至连饱腹都是一大难题,军队萎靡不振,一败涂地。
四、自然灾难国家动荡
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但凡国家动荡农民不安的情况下,大都有层出不穷的自然灾害。其实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自然灾难,然而国家富裕、粮食备足的情况下,自然灾难便成为可以解决的事情。
嘉庆帝在位期间旱灾饥灾蝗灾比比皆是,据云南《邓川县志》记载:是岁大饥,路死枕籍。
面临饥荒,有些饥民甚至买卖儿女以求得饱腹之食。嘉庆帝在位期间某些地区发生过极端低温事件,例如冰坚寸余、浩山见雪。
三百钱买一升粟,一升粟饱三日腹。穷民赤手钱何来,携男提女街头卖。明知卖儿难救饥,忍被鬼伯同时录。
——《卖儿叹》
五、沉重的“担子”、实在的“锅”
乾隆执政期间,清朝就隐约有逐渐衰落的迹象。相传,曾有英国访华团在乾隆期间访问中国便对中国不解,为何一个百姓悲惨的国家,而皇室却因过生日花费上万银两,六下江南奢靡的生活,每一笔巨大的支出都是在透支一个朝代的未来。
其实要论起清朝最没存在感的皇帝,当属嘉庆帝永琰。其父亲乾隆帝给他留下了沉甸甸的“担子”,实实在在的“锅”,国家动荡,灾害频发,收入入不敷出,官员勾结贪污。
嘉庆为人比较懦弱宽厚,在父亲留下的这副担子前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王朝的背影》
据《清帝列传:嘉庆帝》记载,嘉庆帝曾在执政期间干过一件大事,追查亏空。因乾隆年间各种奢靡生活管理不当,清朝的各地财富严重亏空,陷入危机,山东各州县就有七十余万两白银。事关民计,每一次嘉庆都大动干戈狠狠批评指导,但紧接着就是“徐徐办理,自有成效”,每次官员犯错,嘉庆帝也只是口头警告。然而嘉庆帝这般管理理念换来的却是年年亏空,东墙补西墙,毫无用处。这种雷点大雨声小的追查手段,换来的必然是腐败与无用。
无数次的恶性循环,官官勾结维护,国家入不敷出,百姓民不聊生灾难频发,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掏空国库,空有一个壳子罢了。嘉庆年间的清政府已经捉襟见肘无力挽回,只能靠抠门算计,让嘉庆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小气的皇帝。本就已是落日余晖,繁华不复的朝代罢了。
参考文献:
《清朝档案史料选编》
《清朝十二帝》
《嘉庆帝起居注》
《清帝列传:嘉庆帝》
《一个王朝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