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根源。切断水源等同于切断了命脉。
早在2019年,印度总理莫迪就信誓旦旦地向国内农民宣布,要切断流往巴基斯坦的水源,不让一滴本应属于印度农民的水流入巴基斯坦。只可惜莫迪还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自己国家的水源就先后被尼泊尔和不丹切断了。
水源被切断,印度农民陷入困境,国内怨声四起。战争是残酷的,也讲究兵不厌诈,原来水资源也可以作为战略武器来使用,尼泊尔和不丹此举正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莫迪总理是否会反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印度农民
印度和巴基斯坦缺水么?
印度地处南亚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深入印度洋。凡是有过印度旅游经历的人,一定会对恒河顶礼膜拜,印度民众将衣食住行全部搬进了这条母亲河,将恒河水的功效发挥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境地。
守着这样一条母亲河再加上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并拥有被称为“世界雨极”的乞拉朋齐,按理说,印度不应该缺水才对。
然而莫迪总理对国内农民的承诺以及对巴基斯坦的威胁,充分暴露了印度缺水的困境。印度农民由于缺水导致的高自杀率、“水妻”现象等水资源缺乏的报道也频频现于报端。
印度的确是缺水的,或者准确地说,是地区性季节性缺水,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印度缺的是干净的水源。
由于德干高原的原因,印度的水资源空间分布非常不均匀,属于”南多北少“,印度作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人口占据着世界总人口的16%,人口密度最大的南部地区的水资源尤其短缺。印度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由于国内没有大型水库,对水资源没有调节蓄水能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雨季洪水,旱季干旱。
印度的水资源
而且印度缺少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污染严重。印度的水质指数在全球122个国家中排名第120位,倒数第三,国内70%的水体被污染。加上印度国内的污水处理级别很低,大量可循环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直接流进了印度洋。
莫迪扬言切断巴基斯坦的水源,排除要争取国内选民的支持这一要素外,更多也是因为巴基斯坦作为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对印度河水源的依赖程度太高了。
巴基斯坦是一个人口密度比中国还要大的国家,人口也早已超越巴西跃居世界第五大人口大国。国土面积88万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气候,降水量稀少。唯一依赖的就是印度河。作为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印度河是其最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
而印度河水量主要来源于印控克什米尔和印度领土。印巴分治后爆发的以克什米尔为主战场的三次战争,目的都是为了争取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巴基斯坦已经缺水到需要用沙子来洗碗的程度了。
不止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据统计,全球有17个极度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匮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
水资源的匮乏
印度为何要威胁同根同源的巴基斯坦
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很多国家的分裂,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英属印度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分裂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又分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后西巴基斯坦又宣告独立,就是后来的孟加拉国。
可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可谓是同根同源,但是两个国家在分离后一直纷争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同根同源,却在宗教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印度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信奉伊斯兰教。认为”普天之下皆是兄弟“的巴基斯坦肯定无法认同”人和人生来就有三六九等“的印度。
早在英属印度时期,伊斯兰教信徒和印度教信徒就已经爆发了无数次的流血冲突。印巴分离后,各自的信徒都奋力想逃回自己宗教占主体的国家,可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绝对是一对异父异母的兄弟。
按照宗教不同来划分国家是一切矛盾的源头,印巴矛盾历史渊源不长,毕竟一直到1947年这两个国家才出现。
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却由来已久,时间可以追溯到九世纪,印巴分治直接将宗教矛盾国家化。
印巴分离
印巴的水源之争,在世界银行的极力斡旋下,经过长达13年的艰苦谈判,印度与巴基斯坦于1960年订立了《印度河流域条约》,条规规定两国共享流经双方境内的6条河流的水源,且各自分管三条。拉维河、比亚斯河、萨特勒伊河归印度管辖,而印度河、奇纳布河、杰勒姆河归巴基斯坦管辖。
印度河水系总水量的五分之一归印度,其余归巴基斯坦。条约还规定,如果巴基斯坦在下游已经建立了水电站,基于上游的工程建设变化会直接影响下游的水源情况,所以印度是不能够在上游再建设大型基建项目。这条协议保证了印度河河水可以畅通无阻地流入克什米尔地区,并延伸至巴基斯坦境内,且该协议一直有效。
如果莫迪真的截断水源,不让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此举将直接导致巴基斯坦五千万至一亿人因缺水而受到严重威胁,更何况巴基斯坦一直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这就严重违反了该协定。
而且我国早已经帮助巴基斯坦在巴鲁姆河支流上建造了一座被冠为“巴基斯坦三峡”的水电站。按照协定,印度是不能够在上游修建大坝这种大型基建项目来切断水源的。
巴基斯坦三峡
野心的膨胀无法遏制
巴基斯坦经济基础薄弱,作为一个落后国家,所求不过一个温饱。巴基斯坦既没有大国梦想,也不想称霸南亚。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指责新德里”好战“,希望两国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慎重面对。
巴基斯坦一方面希望能够得到联合国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表态自己的军队有能力应对各种威胁。但是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国力是自己七倍的印度真的是惹不起,能少受一点儿印度的欺凌,抓紧发展经济脱贫脱困是当务之急,但兔子逼急了也是会咬人的。
一直以来,印度都对巴基斯坦虎视眈眈。目的就是要击败巴基斯坦,独占克什米尔战略要地。
1971年印度发动的第三次印巴战争,直接把巴基斯坦肢解成两个国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领土面积在南亚排第二,所处的地理位置将印度牢牢封堵在了南亚次大陆。
印度想踩着巴基斯坦崛起的野心昭然若揭。
克什米尔
印度作为南亚疆域最广的国家,一直将自己当做超级大国看待,不仅控制不丹,吞并了锡金,还在边境不断挑衅招惹是非。每年印度都会拿出大笔的资金投入到军事领域,大肆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的一步步增强,印度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但印度政府还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目前的实力,多地开花的与周边国家对峙。在面对国内的疫情失控以及严重的蝗灾的情况下妄图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战争来转嫁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无疑是自讨苦吃。到头来受苦受难的,还是数以亿计的印度百姓。
印度
印度该如何正视国内的缺水危机
恶意地通过水资源向下游国家施压的做法不会受到国际法的支持,也必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与其将精力放在这种损人不利已的事情上,印度政府不如好好想想如何真正解决水危机。
目前,印度政府不仅没有全国性的关于地下水的完整数据库,连地表水的详细数据都没有。所有地表水体数据全部来源于卫星图像。莫迪政府除了大声呼吁民众节水外就是加大力度扩大开采地下水。
这种靠过量索取地下水保障人畜饮水的作法无疑是饮鸩止渴。谁也说不准地下水在哪天就真的用完了。毕竟受监测的水井的水位都下降明显。
面对水危机,印度政府还是应该效仿中国,大修水利设施同时下决心加大力度整治水污染。同时面对印度国内广泛存在的邦间水资源争端,尽快解决好国内水资源分配问题。
莫迪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凭借着智慧和远见修建了伟大程度可以媲美长城的无坝全自动水利工程-都江堰,解除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造就了成都平原这个大粮仓以及成都这个天府之国。另外三峡工程的顺利竣工更是在蓄水、灌溉以及发电航运等很多方面让国人受益匪浅。水利设施的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但一旦建成,就可以造福社会。
莫迪政府将国家的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军事领域,却在修建水利设施这种民生领域吝啬。对修建水利设施的必要性和建设的艰巨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真的要到无水可用的时候才悔改是否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