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部手机,西安某高中生杀死老师,网友: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2020-01-30     积木育儿



最近看一则报道:西安市第六十六中,一所省示范中学的一名高中生李某天,生生杀死了一位优秀的老教师周某。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据说李某天在晚上上自习的时候玩手机,一位当时值班的28岁女教师金老师没收了他的手机。

事后,他并无悔意,想直接去金老师办公室讨要手机。

他去了一次,金老师不在;去了第二次,金老师又不在。谁也不知道,这连续两次的扑空是否就激怒了他。

去第三次的时候,55岁、教政治的周老师正好在办公室,却倒在了他的刀下。等到自习室的同学们听到呼救声赶到时,已经晚了。办公室里鲜血横流,周老师倒在血泊里,最终不治而亡。

这位快退休的周老师难道是个十恶不赦的老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深深伤害了李某天的心吗?

并不,恰恰相反,周老师一直以来都很受人爱戴。当消息发到网上,很多网友表达了他们的震惊和痛心:



更何况,不是周老师没收了李某天的手机,所以这个事情如何到了周老师头上?

如今,我们只能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

让人锥心的是,这样的新闻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时间往前,2017年,湖南沅江16岁高中生罗某杰杀死班主任的案件震惊全网。

同样又是一位好老师,甚至在平时对罗某杰照顾有加,像父母一般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然而,这个学生最终却拿起刀子,捅向老师,整整捅了26刀!

两年前,中国青年报还详细报道过江苏的一场类似案件。一个年仅15岁的高一学生(化名宋成),砍死一位老人,并且接连砍了74刀!仅仅因为他逃课去网吧、偷邻居钱的行为被老人撞见,所以他要让老人闭嘴,因为他怕他爸知道。

令人惊诧的是,在其他老师眼中,15岁的宋成一直很乖,成绩也很不错。

我们通常的印象里,一旦涉及师生纠纷,一定是一位非常糟糕的老师,通过非常糟糕的管教方式伤害了学生,从而导致学生怀恨在心。然而,上述这些案件恰恰相反!

这些案件的共同特征是:

每位老师都很德高望重,也都很关心学生,对学生很有耐心,哪怕去管学生,初衷也是为了学生好。

每个学生,都不是那种劣迹斑斑的问题孩子,相反,这些孩子成绩都还不错(能够考进高中,甚至重点高中的孩子成绩不会太差),甚至是成绩拔尖!

所以,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好学生,将刀子捅向那些德高望重的师长们?

这跟老师、长辈们好不好其实已经无关了,它很可能是长期高控的家庭教育带来的恶果。

如后来新闻曝出的,湖南沅江罗某杰之所以要杀死班主任,只是因为一段时间成绩有波动,班主任希望他的父母能够了解并引导他一下。正当班主任老师要拨通其母亲电话时,站在侧后方的小罗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了班主任……他怕父母的管教,发自内心强烈抵触来自长辈的管教。

而媒体报道的江苏那起杀人案细节则显示,15岁的宋成有一个高度控制的父亲。宋成如果该学习的时候偷偷看小说,父亲就会给他写长信、讲道理。

犯了错,他就要跪在父亲面前求原谅。

“父母要求我好好学习,好好听讲,成绩要好。我习惯性地接受他们的安排。”这是宋成在接受采访时候说的原话。

不仅看小说是被禁止的,偶尔玩一下都不允许。

直到高中毕业,他能够记起的最后一次在外头玩耍还是小学时候,放学后在河边玩石子儿。

“每次做错事,不是挨打,就是要听父亲至少讲两个小时不重样的道理。”

所以,来自父亲的高度控制和长期打压,才是真正捅向那位无辜老人的尖刀!

杀人的心,从来不会在一朝一夕间形成。

这些孩子,不过是在日复一日的高控制管教下,整个的生活中只剩下了学习和考试,精神世界日渐变得刻板且荒芜。

就像一个不断被压缩的弹簧,等待他们的要么是彻底失去弹性,只能痛苦自伤,要么是等待反弹的机会,甚至反弹成功。

在一个孩子小的时候,他反抗的能力有限。开始当他长大了再反抗的时候,那个力量就极可能会变得失控。

然后,悲剧就发生了。

尽管杀人了就一定要受到严厉的惩处,除了让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之外,我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些孩子心中深藏的脆弱和迷惘。

因为,这样的脆弱和迷惘不只属于这些杀了人、犯下大罪的学生,它属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孩子。

一个在法院工作的朋友直言:

现在的青少年案犯数量逐年攀升,每一个问题孩子其实都是一个很可怜的孩子。他们的问题行为背后,都藏着他们的家庭问题。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太多成绩很好的学生,却做出惨无人道之事的案件。因为恐惧,因为愤怒,因为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就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惨案层出不穷。

不仅仅如此,他们有时候甚至连亲身父母都可以伤害。

他们是生来就坏吗?是人性本恶吗?

我不觉得。

我认为,这些孩子的生活空间,被父母密不透风的苛刻管教整个儿地倾占了,被功利化的目标填满了,以至于情感能力一点点丧失掉了。

他们做了错事,甚至坏事的时候,其实是茫然无知的。

他们中的很多看起来甚至是学习很好的乖孩子。但正因为从小就埋头在学习和考试里,所以忽略了其他。这些孩子一旦犯罪,对于罪恶的本质甚至完全不了解,因为他被限定在父母长辈指定好的框框里,根本没机会学习善恶与是非。

这些孩子,他们过得不快乐。

他们在父母的严密管教与高压督促下,读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读着最好的中学和大学,但是谈到情感,他们都没有办法面对。

对于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去碰触。

为什么?因为考试不考,父母也不会过问。

这么多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真的够了。

父母要如何做,才能够避免孩子在高控管教之下心灵的荒芜与异化?

1、允许孩子说不

包括允许孩子发脾气和愤怒。

可以亮明你的底线和你的决定,但不强逼孩子绝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关乎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好邀请孩子参与到问题解决和决策当中。和孩子一起商议并订立基本的规则,然后让规则说了算。

父母的分寸感,一方面能够给孩子留出可以呼吸的空间,同时也能够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教会他们学会跟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内在力量相处,并做自己力量和自己生活的主人。

2、给孩子留出自娱自乐的时光

假如一个孩子没有兴趣爱好和娱乐时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那么他的生活就会陷入极度无聊与匮乏当中。如果学习成绩又无法竞争过他人,他的世界里便只剩挫败。

这种孩子很容易陷入高度孤独与焦虑的混乱状态里。

当内心的焦躁跟低价值感一直无法得到排解,日复一日不断积累,一旦遇到外界任何疑似批评的声音,他们就可能崩溃掉,甚至失控。

所以,请一定要早早地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人生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好玩、也非常重要的事可以做,哪怕就是听歌、看电影、玩游戏,哪怕就只是发呆。别以为这些看起来无所事事的时光是浪费光阴,关键时刻,这样的时光能够救命。

总而言之,无论是允许孩子说“不”,还是留给孩子休闲的时光,其实都是要父母减少对孩子的控制,多给孩子一些独处的空间。

在这样的空间里,他可以去跟同龄人游戏,可以没有目的性地接触各种兴趣爱好。

在这个空间里,他能够脱离父母的控制。

不需取悦任何人,不需完成任何目标任务,只是愉悦自己。

也是这样的空间,孩子才能够学会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即自己跟自己相处的能力。从而学会去有效处理日常积累的情绪,去处理内心的焦躁,去消解掉现实生活中无法处理掉的那些爱恨情仇,去获得悬浮观察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去变得日益成熟和能够耐受人生路上的各种挫败。

最后,

愿学生伤害老师的悲剧永不再重演!

愿老天护佑无辜的老师们!

愿杀人凶手被严惩!

更愿我们的整个社会,我们所有的父母,真的能够痛定思痛,去做我们能做的,避免自己的教养方式,成为滋养罪恶的土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JW0-G8B3uTiws8K1ZMo.html